第209章 【番外】萧皇后(二)
作者:林暮烟      更新:2021-06-15 23:40      字数:3091
  那一夜,萧皇后辗转难眠,每每快要入睡,就被一股强烈的心悸惊醒,脑中全是那幅画里的场景,那画中女子与自己相仿的面容,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她曾无数次想要将那幅画拿到陛下面前,亲口问一问那画的由来,却始终没敢真的这样做。
  她想要一个答案么?怎会不想。
  可是,这答案若真如自己猜测的那般,又当如何?
  到了那时,自己该如何自处?如何面对陛下?
  纠结许久,徘徊不定,纵使她的心中有千万疑惑,却还是没敢迈出那一步。
  接下来的几年之中,恒王对萧皇后的宠幸丝毫未减,随着鲁子远慢慢长大,萧皇后也渐渐走出了那个梦魇。
  她学会了开解自己,哪怕这种开解,有些自欺欺人。
  也许,那只是陛下的一位故人,一位陛下年少时曾倾心的故人吧。
  而如今,陪在陛下身侧的是自己,与陛下有着真正夫妻名分的也是自己,纵使自己替代的是另一个人,又如何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幅画,这段让她夜不能寐的过往,也终于渐渐淡去。
  直到今日。
  萧皇后坐在榻边,腿上依旧摆着那红木匣子,那种深埋已久的不安再一次涌现了出来。
  今日陛下出城围猎,在山中战马受惊,被崖边一位女子所救,陛下将她带回宫中,送进了凤銮宫里,嘱咐萧皇后悉心照料。
  然而,就在太医到来,手忙脚乱的为那女子诊脉敷药之时,萧皇后看见了令她大惊失色的东西。
  那女子的腕上,有一处月牙形的红痕。
  那一眼,几乎击穿了她所有的防备,若不是身旁芷萝扶住她的身子,她甚至就要腿软瘫倒下去。
  太医走后,她到榻边坐下,抓起女子的手腕,目不转睛的看了许久,越看越是心慌。
  那红痕与陛下画中女子手上的月牙,几乎一模一样。  不久之后,女子终于醒了过来,当她第一眼看见萧皇后时,眼中显露出的那种意外的神色,令萧皇后更加笃定,这女子未曾毁容之前,一定与她的样貌极为相似,正
  因如此,她看见萧皇后才会如此吃惊。
  只是,这女子定力极好,那眼神也是转瞬即逝,萧皇后问及她的家室,她虽显得有些不安,但说出口的那些话,却依旧滴水不漏。
  萧皇后心中清楚,这些话里大概没有几句是真的,就连她的名字陈蕖,很可能都只是随口编的。
  但是,萧皇后也没有拆穿她。毕竟陛下只是让她悉心照料这女子,她只希望这女子快些好转,快些消失在她的眼前,不想多生枝节。
  从偏殿出来后,萧皇后想了很多很多,如今看着手中的红木匣子,心中依旧五味杂陈。
  但是这种心情,与当年初见那幅画时,已经完全不同了。
  那时的她,只觉得委屈,仿佛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人怜悯施舍,她是因一张与别人相仿的脸,而得到了原本不应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如今,她不再觉得委屈,甚至反而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有着一张与画中女子相仿的脸,才得以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今日的她,有着母仪天下的地位,有着母凭子贵的资本,她的皇儿,即将在不远的未来登上储君的宝座。
  而她替代的那个人,那个画中的女子,如今却只能容貌尽毁的躺在卧榻之上,狼狈不堪,朝不保夕。
  想到这里,萧皇后将手中匣子重新放回暗格之中,将床铺恢复原貌,然后起身唤芷萝进屋,为她整理好妆容,前去东华殿拜见陛下。
  出乎她意料的是,陛下听闻陈姑娘醒来,并未露出任何惊喜的神色,只淡淡点了点头,吩咐萧皇后继续照料她,至于往后如何将她安置,却只字未提。
  萧皇后依着陛下吩咐,将陈姑娘的衣食起居安排的十分妥当。
  在这期间,她也有些意外,那位陈姑娘醒后一直询问自己何时才能出宫,丝毫没有打算留下的意思。
  萧皇后心中稍安,若是这女子真的想留在宫里,那必然是后患无穷,如今她一心想着离开,倒省去了许多麻烦。
  然而,不久之后,一个让萧皇后不愿看见的局面还是出现了。
  陛下执意要将陈姑娘留于宫中,甚至因为此事在朝堂上与众位老臣争论不休。
  最令萧皇后没有想到的是,陛下,竟然会来询问她的意思。
  言语间,恒王只是说这女子是他的救命恩人,将她留于宫中,不过是为了报答。  纵使萧皇后心如明镜,却也无法表露分毫,她不敢断定陛下是否看见了那女子手上的红痕,是否知道那女子的身份,若是此时贸然提出,说不定陛下根本没有发现,
  却被她提醒,反而难办。
  况且这段时间以来,陛下从来没有前去探望过那女子,除了要将她留在宫中以外,并没有表现出多余的偏爱,说不定,他真的只是为了报恩?
  她心中百转千回,想了无数种可能,也想了无数种对策。
  劝说陛下放弃将她留在宫中的打算?
  陛下此时正在为此事与朝臣相抗,自己若是说出这样的劝言,陛下一定会觉得自己心胸狭窄,容不下别的女人,甚至还可能因此与她生出嫌隙。
  赞成陛下将她留下?
  可那女子无名无分,就这样名不正言不顺的留在宫中,到底该算成什么?
  到了最后,她深吸了一口气,干脆下了狠心,顺着陛下的意思,提议给那女子一个名分。
  她知道,即便她不这样提议,陛下可能也会这样做,那么倒不如给陛下这么个顺水人情,也好让陛下将这人情记在她的头上。  她心中暗自想着,那女子已经不年轻了,甚至还有过婚配,有过孩子,即便陛下给了她名分,撑破天也就是个妃位。何况今日她的让步摆在这里,陛下再怎么糊涂,
  也不会到最后让这女子取代了自己的位分,那么说到底,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果然,萧皇后的提议令恒王很是满意,甚至对她有些刮目相看,他一再强调,自己将她留下只是为了报恩,没有别的打算,还安抚萧皇后,称赞她明事理,胸襟宽广
  ,有母仪天下的大气。  随后,恒王先是将那女子赐居长秋殿,三个月后,力排众议,一纸诏书将女子封妃。也是在那时,恒王才第一次正式探望了陈妃,并依她所愿,许她移居偏远的兰芷
  殿。  在陈妃移居之后,陛下前去兰芷殿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虽然每次都只是小坐片刻便会离开,但这小坐的次数多了,便渐渐将陈妃在恒王心中那与众不同的地位凸显
  了出来。
  于是,有些耐不住性子的妃嫔开始去萧皇后宫中诉苦,在她们看来,一个年岁已大,面容尽毁的女子,能将陛下蛊惑至此,必有蹊跷。
  萧皇后听着她们各怀鬼胎的挑拨,并未表露出任何异样,只是将她们简单安抚,令她们不得肆意胡言。
  但是,随着陛下前去兰芷殿次数的增多,她心中的那份不安,也渐渐浓烈了起来。
  终于,在不久之后,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萧皇后彻底感到了恐慌。
  京中一户蔡姓大族在一夜之间惨遭灭门,全家上百口无一生还,而陛下却不动声色的将此事压了下去,不准任何人提及。
  可即便如此,这样大的事情,还是不免在宫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宫中传言,蔡家之所以惨遭灭门,是因为那位陈妃所受的伤,是拜蔡家所赐。而陛下之所以要将此事压下,就是因为此次屠杀,是陛下授意而为。
  在听到传闻之后,萧皇后心中升起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寒意。
  陛下向来处事严谨,赏罚分明,从不会因一己喜恶而行使生杀大权。但凡降罪何人,必是有理有据,依律而为。即便震怒万分,他也不曾随意将谁处置。
  然而这一次,陛下竟然为了她痛下杀手,在一夜之间灭了一族满门!
  有着这样惊恐的不止萧皇后一人,后宫之中但凡听闻此事的妃嫔都震惊万分,自那以后,再不敢随意搬弄有关陈妃的是非,纷纷对她有了几分敬畏。
  然而,深居兰芷殿的陈妃,却仿佛对此一无所知。
  她从不打听宫外宫内的奇闻异事,也从不多在宫中与他人走动,除了陛下常去她殿中的习惯提醒着所有人她的存在之外,她就像是一个神秘的传说一般。
  正因如此,萧皇后对她却越发忌惮。
  不多事,代表着不惹事,那便无法在她身上寻到丝毫的错处,相比其他妃嫔而言,她这样深居简出,仿佛与世无争的做派,反而等于是在明哲保身。
  随着恒王去兰芷殿的次数越发频繁,萧皇后心中的惶恐也越来越甚,不知是因为她太过敏感,还是因为真的如此,她觉得恒王对她,已经不如从前了。  在她看来,如今她这个皇后慢慢变成了一个摆设,恒王给了她足够的尊重,在外人面前依旧是一副帝后琴瑟和鸣的戏码,却再无法在他眼中寻到以往的那种疼爱和关
  切。  这样的变化,让一直劝说自己安心的萧皇后,开始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