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失格
作者:张书豪009      更新:2021-05-28 14:00      字数:2210
  雨洗后的仲夏布散着这个时节特有的味道。原本躲在各个地方避雨的人们等待最后一粒水珠悄声落下后松了口气。相较于炎热似乎人们更喜爱这种微雨后的清爽,拂过面容的风甚至都让人感到无比自然。在钢铁丛林里生活惯了的生物怎还晓得原本的自然会是什么样子……
  这个时代有一个人类的通病,大家所喜爱的是大家所喜爱的而不是自己喜爱的,谁若是敢轻易的表达自己的内心那么他必定要引来痛斥,像极了牧羊犬眼中不听话的羔羊,总是要执鞭人打一顿才会明白后果。自然,大家想表达的也是大家所想表达的、大家所漠视的也是大家想漠视的……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所表达的又原自于何处呢?是否也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封住了所有人的口、蒙住了所有人的眼,于其头上悬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幽幽众生,以死亡,以孤独,以悲哀?
  思量过后,想必是这样的,这种很少去开辟一条新道路的固有模式其实就是踩在别人的脚印上跳着舞,连步伐都一样,在这个场景下追求新意是一种讽刺,而这种讽刺直击每一个“别里科夫”的心脏。
  人在活着的时候是不在乎肉体的摧残的,这让我惊讶于人类的忍耐极限,于是,一部又一部电影细细的品味着人性,一本又一本书剖开人性来欣赏。而大众的反应基本相同——偷偷拭泪然后潇洒忘掉。
  这似乎可笑至极,每一个感叹着别人“这可怎么活”的人近乎悲哀的忘却了其实自己也是别人眼中同样悲惨的人物。为什么会忘却呢?是真的忘了吗?忘记是当然没有的,只是生活的逼仄没有时间让他去想想看自己有多惨。
  这倒让我想起了自己时常忽略的两条街。
  长春最繁华的商业街重庆路和与之相反的穷人聚集地五马路相毗邻,假期每天都要路过这两个地方的我的确每天都在注视着它们的触目惊心。
  事实上并非是我可以注视,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它注视着我,以至于让我不得不以另一种心态去迅速面对这种快速的切换——富庶的商业区以及贫困的打工者集聚地。其实五马路本身也是一条“商业街”,那里多是临街的玻璃场,随意堆放在马路两边的玻璃制品已经成为另外的“风景”,道路两旁多是举着牌子等着雇主雇用的打工者,口音各异,面容各异,装束却大致相同,以迷彩服相近的布料衣服和牛仔外套为主。可能从日出的时候就有人在这里等活计了吧,总之他们比我到的早,多数人会聚成几堆,常见的娱乐活动就是画个小块区域打牌、下象棋,聊天。这个圈子大小刚好,既不会碰触到路上的行人也可以让每一个或是参与其中或是打量热闹的人感到不那么尴尬。似乎这个小块区域正是他们在面容和双手上最难体现出来的自尊心的体现吧。
  记得前几次总看到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孩独自站在一旁,和整个环境格格不入,就连身上的工作服也只是旧而不是脏,后来几次再见到他的时候竟然也是在人群里,笑的很开心,衣服也有了油渍和漆染。我无心去关注他的出身和集聚于此的原因,更没有任何资格去同情或是疑惑为什么他没考上大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己经能够理解这种场景出现的必然性了,你无法要求一个想方设法过活的人熟练的掌握并运用自尊,对他们来说,尊严和架子意味着挨饿,意味着没钱治病,意味着孩子没学上……想必每一个“初来乍到”的打工者都或多或少的有这种羞涩吧,后来在现实的生活压迫下也竟然能迅速成长到知道该舍去什么。
  细细想来,生活也挺有一套的。
  也有少数人就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男人们吸着烟,女人戴着口罩,在毒辣的太阳下用这种方式近似奢侈的保护自己不被晒黑,条件稍好一点的左手或右手边会摆着一瓶挂满水珠的冰水,几次路过那里后发现,他们并不玩手机,甚至都不太看手机,与这个科技文明的时代显得格外别扭,就那样呆呆的看着,静静的看着,甚至没法感知到他们是活着的,只有在偶尔眨眼和烟头红亮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的确是个活着的生命体。我常想,他们看什么呢?望着人生?望着时间?后来某个雨天的下午路过那里时才知道,他们望的是自己。
  另一条街路的景象就大不一样了,来往人群多是衣着光鲜,商业的气息铺满了整个街路,激情的音乐加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容,处处都浸透着一股商业化气息,在这里你很难去想象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也会是干裂粗糙的,人工修造的街景简单精致,板油马路宽敞漂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尤其是夏天,刺眼的阳光更是将这里的每一寸玻璃都映照的如此洁净,这里让我看到了世界丰满的一面。
  这个时代的人们似乎并不反感商业的气息浸透他们每一段骨骼,所以这里的日子会相当好过,日出开始算起,一直到日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着钱币的流通,这钱上满是故事,可能背后存在着很多意义和象征,有的曾经是救命钱,有的是作为彩礼,有的可能作为抚恤金,有的说不定还是孩子的学费……每一张货币上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故事,可是来到这里,不管怎样的故事都会被人无视,这里只需要它们最原始的意义——作为钱的意义。
  两条街道确实两样人生,它让我想起了东西柏林,一墙之隔却是两色人间。虽然隔着一双鞋,但是当脚踩在两条街路的时候还是会区别的感到一个灼热一个寒凉。
  其实偶尔两条街道上的人迹也会混杂在一起,判断这种状况则是用了人们惯用的方式——背景是没错的,而人的身份是有错的。
  于是,当你出现在一片土地上的时候使你显得格格不如的并不是环境,而是你自己。其实想想看,人与自然斗争了这么多年,最后还是大地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人们一开始给他们定义:有的用作耕耘,有的用来放垃圾,可到底最后是一片土地定义了人类——你永远不可能踏足土地全部的广袤无垠,你是谁,脚就会踩在哪一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