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以告上天
作者:
鱼也非 更新:2021-05-28 01:38 字数:2613
云瑶迎来了一个年轻的皇后娘娘,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九年一次的大祭。
三年一小祭,九年一大祭。这在云瑶,人尽皆知。
大祭在皇城京山举行,届时各级官员、各路军马、各方百姓、各界人士等全都汇聚皇城,向上天祷告,护佑云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以往,云瑶的百姓或许还不太关注这件大事,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自己的大事。
可是,连续几年的异常,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今年的大祭,意义更加非凡,也迎来来了更多的参与者。
半个月前,就有从各方来的百姓,陆陆续续进了皇城,客栈到处打着客满的牌子,四方街、太一街、五六胡同、八马弄子等皇城核心地带的民房,全都迎来了所谓的客人,你情我愿,当然乐意。
甚至连京山脚下那些原本用来避雨乘凉用的各色亭台楼阁,各种厅堂廊桥,全都被安排成外地客人的暂时居所。
皇城的秋末,还温暖。北方的来客,找不到地儿住下的,干脆就在京山的各处大树下,席地而卧,悠然自得。
……
这样热闹的皇城,当然少不了各色从各地赶来的小商贩。
离皇城只有小半天路程的纺市,几天前就已经在西城区跑马场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场地,各色布匹丝绸皮草琳琅满目。
算命看字的,卖字画的,卖药膏的,各色小吃的,各种手艺的,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稀奇古怪。
最忙碌的,莫过于各大镖局和皇城的四大驿站了。从各地来的物资,通过私人的镖局和官家的驿站,源源不断进了皇城,货物堆成小山,伙计们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抽不出来。
嘴里虽骂着娘,但一想到每天晚上就能提着一小袋沉甸甸的铜钱,然后到酒坊喝两口小酒,疲惫埋怨随即烟消云散,立马又开始忙活起来。
“向大哥,你这细皮嫩肉的,力气还真大呢!你都吃什么,也跟我们说说,好让我们多赚几个钱,回去给小娃子买糖吃。”西城驿站,一位小伙子看着身边的向大哥肩上扛了三袋米,还似乎能轻松自如,顿时好奇起来。
“一顿五个馒头,一碗清汤,足矣!”姓向的那人扛着三袋米,往仓库而去,气不喘,面不红,不费吹灰之力。
“娘呀,怎么就没生得那样的身子骨,投错胎了!”先说话的那人看着这一幕,愤愤不已。
“小见子,跟你说,你怎么不投胎去皇宫,做个太子呢?”另外一名年纪稍长一点的人取笑道。
“是啊,小子,趁皇后娘娘还没生下半儿半女,赶紧重新投胎去,说不定以后就是皇上的命呢!”另外一人也打趣道。
“你们都说什么!赶快搬进去,再多嘴开了你们,这时候做事的多了去,不怕没地方找,尽是瞎说!”
众人正哈哈大笑,然后就传来工头的厉喝声,一群人赶紧忙开腿脚,不敢再吱声一句。
……
入了夜,一群人终于拿了一小袋钱,然后托着疲惫的身体,准备回去休息,明天还继续呢。
“大伙儿,今天又是我赚得最多,我请你们去小酒坊吃酒去,行不行?”姓向的人张罗着,表示今夜请酒去,大伙儿放松放松。
一群七八个汉子当然乐意了,于是拥着姓向的人,进了西城边的一间小酒坊,切了几斤牛肉,打上几斤高粱酒,放开来喝着,有说有笑。
“我说啊,咱们这皇城,该是天子最富有的了吧,怎么这些天尽让我们搬高粱谷子,平时嘴馋,就想顺手吃着什么红枣桂圆肉酥之类的,没想到都是粮食,运气不好啊。”酒喝到一半,那个姓向的人说着这些天的工作,似乎很不满意。
“向大哥,跟您说,我们还算好的,您知道东边的驿站都是搬什么吗?呵!他娘的都是黑油石子,那东西,往身上一放,络得胳膊生疼不说,还一身黑不溜秋。”一人接话了。
“是啊,还有酒水,一个大坛子,抱也不是,抬又费人力,摔了还要你赔,我们已经算好的了。”
“向大哥,你说的那些红枣啊桂圆的肉脯啊之类东西,听说全部交给了私人的镖局去做了,官家的驿路上走的全是大宗的重东西,单单粮食听说就用了两条驿线,各从南陆和西陆运来。”
……
“你们知道这些粮食都从哪里来的吗?”
“听说了,是各地的道观储存的功德粮,这次云瑶大祭,各地都拿了一些给公家,祈祷云瑶平安无灾。”
“还有说是陛下请的福德粮,准备施给各地的贫苦百姓。”
……
众人喝完酒,醉醺醺地回了住处,各自安歇。
那个姓向的人却清醒着,他悄无声息地起身,然后换了一身衣服,从窗户一溜烟不见了。
……
“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
“我只知道你在逃避。”
“我不是来吵架的,我说完话就走,也是堂主让我亲自转告你们的。”
“真是辛苦王爷了。”
“其他的事情暂且不说。堂主说,你们要是再生不出一儿半女来,到时没人能保得住你们。”
“好笑吗?这么多年居然没下个蛋来,很好笑是不是?”
“妹子,你听我说,我说的都是认真的,没有取笑你的意思。”
“无所谓,听天由命。你要说的话,倒不如去问问你那弟弟,看他怎么回答。”
“他不见我,不揭发我已经是好的了。”
“你们兄弟就这样相处的?”
“我也想不到。所以,一切辛苦你了,麻烦了。”
“麻烦什么?辛苦什么?生孩子这种事情是我一个人的事?真是好笑!”
“娘娘,叫你娘娘了,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你们这样斗气能解决问题?”
“我都和他说了,以前是他不想,现在是我不想,没什么好说的。”
“为什么?”
“因为我也是个正常的人,不能因为他需要我就给他,他不需要就果断拒绝我,那我算什么?工具?”
“没这么严重吧,妹子?”
“你真该去问问那个男人,问问他到底怎么回事?而不是在这里和我耽误时间。”
“我这不是……”
“不要说了,这种事情需要人帮忙,也还真是笑话了。要不,你帮他生一个?”
“你……”
“那就继续过你的日子,天塌下来就塌下来,等塌下来再说。”
……
往后几日,嵇平还是像往常一样,白天在驿站帮忙,到了夜里就到城里走动走动,几天后,结了驿站的事,出城而去。
十月初八日,为期半个月的大祭如期举行,首先举行的是初祭——祭天,全程五天,大小四个流程、十二个环节,预示着一年四个季节、十二个月,以顺应天德,自强不息,化育万物。
天祭后面是地祭,也是五天,承接天祭,大小八个流程、二十四个环节、七十二个条目,象征着大陆八方,同享二十四个节气,应承七十二个物侯,顺应天时,承天之德,厚德载物,以化万民。
天祭地祭中,天子都是以平民的身份参加,更不论百官军士,各行各业,百姓万民,一律以平等身份来参加。
天祭庄严肃穆,地祭繁华纷呈。按着步骤走,虽明目众多,却有条不紊,一天有一天的环节流程,一个流程有一个流程的规矩,无不按部就班,至诚之心,祷告天地,天地必不负有心人。
而到了大祭第三祭——君亲师祭,就有了各种不按规矩的讲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更有朝野上下、平民百姓所不知的众多事情。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