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家书
作者:虚雨小道      更新:2021-05-25 04:10      字数:4082
  武穆府,灵堂内
  刘稹声音沙哑。缓缓说道,“三姐,父亲他们,是什么时候走的。”
  当初的刘稹不论何时,都依旧是那般恬淡如井。风度翩翩,不论作什么事情都仿佛胸有成竹。可如今,却宛若是丧家之犬一般。头发灰白,宛若百岁老者,脸上也是死灰一片。
  刘雅欣不由感到一阵阵心痛,放开牵着女儿和刘成的双手,两眼含泪的抚在刘稹脸庞。
  刘稹恍惚间又感觉到梦中的温柔。
  刘雅欣带着哭腔说道,“四弟,你怎么变成这般模样。”
  刘稹缓缓摇头。没有说话。刘雅欣嘤嘤泪泣。
  刘稹缓缓拭去她脸上的泪水。摇头不语。刘雅欣渐渐收起情绪,开口道。
  “父亲是在八天前早晨去世的,而母亲,是在父亲去世第二天,随着父亲一起走了。”
  刘稹浑身颤抖。
  他出生那一年,父亲四十六,而他回山那一年,父亲六十一。他以为自己留下的丹丸会让父母多活过许多年。让他可以回来再送父母一程,可以尽一下人子本分。可他却没有料到。一去二十年。或许不是没料到,是被自己刻意忽略了这个问题。
  父母始终是凡人。便是灵丹延寿,又能承受几分药力。而母亲本来便于父亲青梅竹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稹转首,望着胆怯的躲在刘成身后看着他这个所谓的四叔的小姑娘,还有盯着自己的刘成。
  眼中泛过一丝活色。望着刘成。毕竟刘成太像父亲了,回想起当初于父亲的谈笑。也明白些许。
  刘雅欣见得刘稹望着二人,忙对小姑娘和刘成说道。
  “小成,这是你的四哥。欣儿,快叫四叔啊。”
  刘成躬身作揖。说道,“刘成见过四哥。”
  小姑娘也有样学样的说道,“李霓欣,见过四叔。”
  刘稹一听,也感觉到小姑娘体内熟悉的血脉。三姐也结着妇人簪。不觉恍惚,
  刘雅欣开口说道,“十多年前,我嫁给了定远候世子李贺。八年前生下了霓欣。”说着,温柔的理着李霓欣的头发,脸上带着笑意。
  李贺,刘稹记得当初府中大宴时见过。人却是很好。门当户对。玉树临风。三姐嫁给他,如今看来,应是很好吧,
  转首看着刘成,口中喃喃道,“像,真像。”
  对着二人点点头,转头对着棺木。任三人说话,不在言语。
  三人见得如此,只能先行退出。李霓欣偷偷对着刘成说道,“五叔,不是说四叔成了国师那样的人物吗。可感觉四叔远远不如国师啊。”
  刘成摇摇头,轻敲李霓欣头顶。“你可小丫头,莫要胡言乱语,到时候被你母亲责怪,我可不救你了。”
  刘稹跪在堂前,众人退出。瞬间大门紧闭。倒是把李霓欣给吓了一跳。
  看着父母牌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诚不欺我也。”
  ……
  不知几时。刘稹感觉有一位修行者走来。心知也只有国师。并未阻拦。国师缓缓走过刘稹身旁。给刘武夫妇上了柱香。叹道。
  “果然。我对了。如今的你,已经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足够给刘家,足够给整个大云撑起这片天。”
  国师是筑基前期修为,自然瞒不过刘稹。在国师眼中。刘稹身上有着一层迷雾,自己根本看不出刘稹修为,不过自身灵识提醒着自己,自己旁边的,可不是一个普通男子,而是一头洪荒猛兽。田野麒麟。
  “刘武兄,你到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刘稹对其微微拱手。三姐说过。父母死后,都是国师一手超度而去。之后更是诵经三日才离去。便是这棺木,都是国师拿出的灵木所制。
  更是谢过国师对他刘家这么多年的照顾。
  国师没有避让。将刘稹缓缓抬起。拿出一封信,交到刘稹手中。说道,“有时,我也很是佩服刘武兄,他一介凡人,读书不多,却总是能够算无遗漏。他算准了你知晓此时,定然会陷入心障。特此,在我这里,给你留了封信。”
  刘稹一颤。将信接过。很是轻柔的打开。缓慢的仿佛这不是信,这是世界最为珍贵的宝物。
  看着刘武留信。
  “稹儿,当你看到此信,为父也已不在,等你回来,也必然是神仙之流。家里人未必能见到你行踪,所以我将此信拖给国师,莫要悲伤,也莫要难过,为父活了八十有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亲国戚,功成名就都实现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至于你娘,把我二人安葬在一起便好,你娘的性格,我太了解。我也不拦她,也没人能拦住她,随我去了也好,七十多的人了。她一个人,也是孤单。
  我曾与国师对茶闲谈,当时我说,我只求,我儿能想国师一般,超凡脱俗,可国师却笑骂我小家子气。为父也知,见识浅薄。也不做多言,只望吾儿,当寻自我。莫要自责。生老病死,天理循环。为父方能心安离去。只是为父可惜,无法再见到我儿娶妻生子,若是我儿娶妻,定要带会与为父和你母亲坟前看看。”刘稹见得此处,泪如雨下,国师见得,也不打扰。
  刘稹想起一个传说,传说人死后,头七回魂,昨天晚上,那是父亲他们回来了吗。
  自己一个修道之人,却也无法解释此事,是真是假,如梦如幻。
  见得下面还写着。“若是成儿也有意随你,你便带着他一起前去。还有大云。如今的皇帝是你侄儿,你也看着随意。莫在怀念,生死轮回,为何不可高兴。
  父刘武留,望吾儿刘稹谨记。”刘稹看完,也是泪水四溢。口中长啸不绝,国师将声音全都阻挡在堂中。
  待刘稹发泄之后,刘稹拂袖拭泪。对着国师拱手。“让国师见笑了。请国师收下,”说罢,将一个储物递过。
  国师也为推辞,接了过来
  仔细一看。一脸惊疑的望着刘稹。才叹道,“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走得远。”
  只见得储物袋底,躺着一柄法剑,正是那赤金法剑。国师也是一眼看出。能随手拿出一柄法宝。便说明了一切。
  刘稹回身看了一眼棺木,“我想看看大姐,”
  国师抚须,长叹道,“你大姐这几日悲伤过度,被接回宫中静养,毕竟如今她已贵为大云太后。”
  刘稹点点头,转身走出大堂。
  “明日,便是刘武兄夫妇安葬之日,记得回来。”
  刘稹脚步一顿,道一句多谢。踏步走出,瞬间无影无踪。
  国师站在殿中,眼中极为深邃。
  而刘稹离去大堂。绕着大云周围环视一周,以他的修为,不过数个时辰。
  后又转道进了皇宫,见到了刘雅月。刘雅月见得刘稹。看着刘稹那灰白发丝。自然是眼泪婆娑。拉着刘稹的手,说着些关心的话。说着这些年的过往,刘稹也是不做回答。静静的听。
  不过多时,听的门口有一尖细的声音叫到,“皇上驾到。”
  一个身着龙袍,约是二十左右的男子踏步进来,周围跟着三两太监,一旁的侍女见到来人,赶紧屈身行礼,口称万岁,
  见得有人进来。刘雅月擦干泪水,恢复以往的威严,毕竟是当朝太后,母仪天下。又怎么能在旁人眼中丢了颜面。
  男子自是大云当朝国君云煜。刘雅月之子,也是刘稹的侄儿。
  云煜见得母后宫中还坐着一个从未见过,头发灰白的男子,不由眉头一皱。
  刘雅月见得云煜前来。勉强一笑,对着云煜说道,“煜儿,快来见过你四叔。”
  云煜恍然,也是作揖问候。刘稹点头,没有回话。
  见得云煜身上带着丝丝金光,就像当初陈中的镇龙桩所带的金光。想来这便是大云龙气吧。
  刘稹抬头,望着殿顶,太虚法眼看破虚妄,见得整个皇宫之上盘踞着一条金色蛟龙,说是蛟龙,却也威脱蛇形。
  蛟蛇仿佛也感觉到刘稹的恐怖,因为云煜在刘稹身旁,而鳞片皆张。刘稹感觉的出,筑基之下,无能对之,若是没有筑基修为,敢对云煜出手,也必然会在龙运反击之下身死道消。
  云煜等人见得刘稹望着房顶,也是不明所以。
  还未等云煜开口,刘稹拿出一块玉圭,交与云煜手上,对他说道,“将此物交与国师,”说罢,也不顾挽留,说着还要在陪父母一段时间。
  刘雅月听了,也无言在留。
  之后时日,刘稹随着国师等人,众人带着刘武夫妇二人的棺木,寻了处依山傍水,藏风纳气之地,将二人葬下。若是可以,刘稹随时可以为父母寻得更好之地,
  可刘武二人命格不够,若是福多命薄,会损父母福报。影响来世。既然修行,刘稹也自然相信来世一说。但轮回之迷,唯有神君方能窥视一二。
  将父母安葬,刘稹为其守孝七日。才拜退而去。
  来到皇宫祭天坛。国师早已在此等候。
  见得刘稹归来。国师面色待忧的问道,“真的要如此吗,你可能承受的住。”
  刘稹望着这片天空,看着那条头顶长出肉包的金色蛟蛇,在空中盘旋。
  转头望着国师,“父亲说过,大云皇帝,是我侄儿,还有刘成,我问过他,他却无意仙路,说实话,我心中还是有些高兴,这条路,看着好风光,看着无上,但除了我们自身,几人又知晓,我等同那将脑袋别再裤裆上的狂徒有几分区别。说不定哪天,便化作路边枯骨,化作后人茶后谈资。”
  又叹了口气,“再说,这也算我留给他们最后的一点礼物了。”
  国师也无言在说,当初的他,不就是无力再承受住这修行界的残忍,才被刘武说动,做了大云国师,不求能够长生得道,只求一世富贵。
  国师摇头,说道,“既然如此,我也不该在说什么,如今万事俱备,不过祭品一类,我最多只能擒住练气妖兽,”
  刘稹听了,拿出六道玉简,交与国师,说道,“虽然刘成他们无人愿踏上此路,但后人未必,这有六道玉简,每发出一道,便有一人前来接引一人踏上仙途。今日将此物交与国师,此物,也唯有与国师,才能起到作用。”国师措楞,但也很快反应过来,接过手。仔细打量一番。
  刘稹继续。“至于祭品,我来解决。”说罢,瞬间无影。不过多时,手中便擒住九头筑基后期妖兽,都是一掌拍晕。
  此地太过贫瘠,便是这筑基后期妖兽,也不知跑了多少地方。方才凑齐。
  回到天坛,见得百官齐聚,各列奴侍其聚。国师身着大紫道袍,手持拂尘,身旁带着两个童子,两个童子恭敬侍立,却也忍不住好奇望向刘稹。
  云煜手捧玉玺站在天坛之定。刘家三姐妹都来了,刘成也来了。
  刘稹自从看见了皇宫之上那条金色蛟蛇,便有了定计,
  神章七鉴不只是一种命数神通,对气运之道也是涉入颇深。
  刘稹便准备以祭天大势,助大云国运化蛟。
  见得礼侍十二御,乘天子之御,宫歌乐舞,礼乐上苍。
  祭坛三层,大云小国,多之不敬。第一层文武百官,第二层刘云二家还有国师等人,第三层便是云煜与刘稹二人。
  四面八方都摆有各方神位,而第三层祭坛中心,放置这一尊青铜大鼎,高五丈九尺。三足两耳一鼎,有道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鼎中燃香缕缕升腾。空中那条金色蛟蛇随着香烟飞舞。当然,这一切旁人都是看之不见的。
  太和钟响,声声钟鸣因国师施法,响彻大云都城。时辰已到。
  钟声至,鼓乐声响,国师拿出祭天疏文。昭告天地。此时,天坛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缭绕,烛影剧院摇红。整个大云都城百姓朝拜天坛。空中蛟蛇翻滚,隐隐间金光更加强盛。
  午时已到,天子捧玺于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