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明新式火铳的曙光
作者:
夜光星 更新:2021-05-24 19:24 字数:3929
宋太祖时,选三班以上武干亲信者佩櫜鞬、御剑,或以内臣为之,止名:“御带”。咸平元年四月十六日更名“带御器械”。南宋沿置。因特许宫内带剑佩弓入内殿近侍,故民间谓之“御前带刀护卫”
一一词条“带御器械”
大明京师,王恭厂。
此处是大明最重要的武备生产基地之一,始为铸铁厂,后改为兵工厂,专为皇家制造盔甲、枪炮、火药。日常存储火药万斤,基本上供应京师所有戎卫部队的武器需求,并且很大部分的产能要承接来自例如蓟县、山海关等附近边镇的订单。
除了日常的生产之外,王恭厂也承担新式武器的研发、测试工作,这里除了有经验丰富的匠人,还有诸多工部的能吏。嗯……因为大明官场的某种尿性,素位尸餐的货也有,暂时就不提了。
此刻已六十高龄的徐光启正顶着一副熊猫眼瞅着面前的两套木质模型叹气,赫然是m1911和m870放大后了的剖面结构。
这还是那位木匠皇帝近期的得意之作,完完整整的模拟了两种枪支零件之间的动作关系,并且赐给给了徐光启辅助研究之用。
这玩意看着不复杂啊?可是这仿制居然要比佛郎机子母炮、红夷大炮难无数倍!
徐光启是当今大明的火器应用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除了他的宝贝学生孙元化之外,少有人与之比肩。
徐光启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其祖父经商而小小攒有些家资,但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乃转务农,勉强能供徐光启读书,其并于万历九年中了秀才,那年19岁。但后来两次乡试落第,只靠在家乡教书那点微薄收入以及秀才的那点补助无助于每况愈下的家境,在老母去世后去了广东担任教习。
在那里海外私商活动频繁,多见佛郎机人、大食人、一赐乐业人,也就是在那里结识了耶稣会士郭居静,接触到了西方相对大明较为先进的数学、天文、物理等等科学知识,并且产生了浓厚兴趣。
再后来中举成了解元之后,在一次去南京拜访恩师时候,认识了耶稣会士利玛窦。
利玛窦的知识面很广很杂,其中涵盖了生活生产多方面的领域,其中也包括了些欧洲火器的基础理论知识,徐光启也在广东见识过不少世面,和那个意大利佬是那个一见如故,交流了一年直到那老头启程去了北京。而徐光启为了消化整理那些知识甚至放弃了一次会试!
为了更方便接触学习西方知识,终于在第三年42岁时在南京接收了洗礼,教名保禄。
徐光启丰富的火器知识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建立的,并且一直在为仿制和推广红夷大炮在军中使用做努力。在大明火器行业上的权威,还是那句话,大明第一人。
可是半年前新购入的红夷大炮还在通州测试,仿制火炮的模子还没有完成,就被皇帝急招进京,给自己看了那两款神奇的火铳。
原本以为和红夷大炮一样,有实物在手仿造不难,明军早有过类似佛郎机炮结构的后装火铳,所以思路上没有障碍,结果这这新式火铳里许多看似简单的部件存在太多黑科技,半年来的最大的成果,不过是定装弹的仿制。
好吧,说仿制已经是在脸上贴金了,只能说是一些无奈的替代方法捣鼓出来的缺陷产物。
新式火铳中最重要的火药燃烧起来烟少、残渣几乎没有,而且更猛烈,是非常成熟的发射药,而且他学生孙元华发现两种火铳的火药似乎还有些许不同,手铳的火药燃烧更猛。然而配方至今没弄清楚,知道这些前那些测试结果没有用处,唯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火药颗粒化,那种小圆片或者圆柱形的颗粒燃烧比研磨成粉后燃烧更充分迅速,而且能很好解决过去混好的粉药运输过程中会分层失效,导致实际使用中需要现用现配的问题。
虽然没彻底弄清原理,却也想法子将目前使用的火药也颗粒化了,目前两种比较好的方案是用鸡蛋清或者烧酒揉和火药晒干成药饼后捣碎筛选,已经向神机营等火器部队推广改良。
底火这种替代火绳和燧石发火的部件,王恭厂的匠人找到了类似作用的火皮配方,效果差强人意,那哑火率勉强能接受使用,这还是火药作坊里一次鬼使神差的事故里无意发现的一种对撞击和摩擦较为敏感的混合药粉。
感谢那时候除了发射药以外的很多火药方子和药方差不多,混有有好多奇怪的东西,否则不会有这么巧的事发生。
以此两项为基础,徐光启师生们仿制出了简陋的纸壳定装弹。嗯,没错,是纸壳,这种消耗类的弹药不可能直接模仿样品,塑料没有,铜壳太奢侈,铁也太贵了,最后还是参考嘉靖年间创制的连子铳使用纸壳。
使用相对坚韧防水的油纸张卷成纸壳,充满火药,塞紧改良的带导气槽、尾部贴着火皮的圆柱形铅弹。
嗯,弹头不是圆珠而是一头带圆的圆柱了,而且火皮贴在弹头屁股上而不是弹壳尾部。
m1911枪管里膛线的奥妙已经被发现了,原打算将这技术用在现有火铳的枪管上,然而不说拉膛线不易,需要手艺高超的老匠操手,单是弹头尺寸因为要求苛刻而难以为之,小了卡不住膛线等于没用,大了堵住枪管射不出去会炸膛,即使使用同一个模子浇筑的铅子问题同样存在。最后只得放弃线膛枪管,参考m870用的独头弹,在弹体上留了螺旋的导气槽依靠气流达到弹头自旋稳定的目的。
另外那火皮夹在两个硬物之间被撞击挤压才更容易打出火,而且纸壳长度的差异也很大程度影响击锤打击火皮的效果,所以火皮没有贴在纸壳内松软的火药尾端,而是贴在弹丸后面,顶着一根签子,签子另一端略微露出,足够击锤打在上头,并将力道顶到火皮上发火,从纸壳前面引燃火药。
利用枪管和定装弹做的验证测试已经很多次,炸膛废了不少枪管做了许多改进,最近几回的结果已经好很多,150步以上的有效射程已经超过了以前评价最远最毒的鲁密铳,而且理论上讲这种定装弹可以在风雨天正常发射,补足了过去火铳和弩箭等远程武器雨天不能使用的最后短板。
然而关于供弹装填上陷入了瓶颈。
机铦部件的尺寸精度差些留多些间隙也能动作,这个好打制,难就难在个弹簧上,材料不过关,那种细钢丝绕成的弹簧根本造不出!没法子,走了耶稣会的门路,找了佛郎机钟表匠订做了些簧片做替代。
当然,让那些西方人直接接触新式火铳和试验阶段的图纸是绝对不行的,国之重器外族人的可以想法子嫩过来,但自己的黑科技绝不轻易示人,就是好友立玛窦还活着也不行,这是原则。但徐光启学的是儒家不是疯子科学家,他的道德底线也至于去绑架个钟表匠回来并在完事之后灭口。
可想而知通过模糊描述制作出来的簧片尺寸误差会有多大,最后起到的效果果然不是怎么好,无论是弹匣供弹还是筒式弹仓供弹都老是卡壳。除了尺寸差异间隙大的自身原因问题外,坑爹的纸壳定装子弹你指望其弹体尺寸误差会有多小?加上纸壳本身也不牢固,挤破纸壳流出火药导致发射后点燃整个供弹机构炸开的情况令人抓狂。
好难啊。
这难道真的会是御器械?
徐光启是少数几个知道些关于赵谦身份猜测的人,那日高邦佐来京进宫面圣,当时为了让徐光启更多了解些赵谦关于火器运用的事,天启皇帝也召了他一起进宫。
当时高邦佐除了重述广宁之事,还向皇帝汇报了赵谦在东海堡所讲关于封桩库之事,大胆猜测如果赵谦没胡说八道,那五百彪悍的家丁或许和前宋的带御器械有莫大的关系,不是那种荣誉称号的勋贵子弟,而是那种民间俗称御前带刀侍卫的高手。
高邦佐也是蛮会脑补的,他信誓旦旦说听闻前宋有殿前三班御制,御剑值、御刀值和御弩值,说那赵谦的五百人极可能就是御弩值后辈,御器械就是他们所执之神兵,只是两三百年过去了,当年的神臂弩已经发展成了技术含量远超当今神机营火器的新式火铳。
“恩师。”
身后忽然传来了得意弟子孙元华恭敬的声音。
被打断思绪的徐光启缓缓转过身,只见自己这个最得意的弟子夹着一卷图纸恭敬地站着。
“是初阳啊,怎么?有事?”
“是,恩师。还是那火铳的事,学生思虑再三,这弹巢机关虽精妙,然我等制作不易,即便是成了那造价也是颇高,不利于军中推广,不如舍弃弹巢,打开后膛直接装弹,老师你看。”
说着孙元化就摊开了图纸,他的思路要比他老师开拓一些,没有拘泥于一定要完全复制出两种火铳。
图纸上画了一支外形和鸟铳类似的火铳,只是多了一个托肩。
旁边有大图原来鸟铳的药池位置做了特写,击锤的几乎照搬了原来药池鸟喙啄米的结构,另外位置发生变更,那鸟喙样子的击锤打在枪管尾端,另一张大图鸟喙抬起时,枪管后头有个盖子可以翻开,一枚枪弹钻进去的样子。
徐光启一看就明白了。
“火铳后膛打通,设一可以锁紧的铁帽,翻开铁帽后将纸壳铳子从后塞入铳管,锁紧铁帽抵住纸壳铳子的火签,击锤击打铁帽令火签顶燃铳子,而铁帽锁紧后膛阻止烟火熏眼,最后打开铁帽抽出纸壳重新装入铳子,周而复始……果然简单了许多,虽不及那赵谦所献火铳,却也强过鸟铳数倍!”
徐光启一面脑补这火铳的实际操作一面抚掌较好,肯定了孙元化的简化设计,立马就要拉着学生去找匠人制作了。
这种发射机制其实已经有了一些类似后世19世纪中叶针击枪的特征,只是在弹头设计上因为线膛枪管工艺和尺寸精度达不到量产要求而无奈的妥协。
其实只要弹头固定在木头弹托上就能轻松用上你那不靠谱的膛线了啊老徐!
孙元化获得老师的肯定也很兴奋,只是却依旧有些忧虑。
“恩师,因为这击锤打火的缘故,这簧片要向佛郎机求购,学生估算了一下,这每杆火铳的造价要相比鸟铳贵上三成。而且这盖帽处颇为紧要,就如佛郎机炮一旦锁紧不密火气泄露就会烧伤将士,我朝之匠户缺粮欠料,粗制减料颇多,只恐将来……”
“这些就需要为师和初阳将来在朝堂上要为朝廷去除的弊病,但眼下先要造出新火铳,边军将士早一日有此犀利火器,就可以早一日痛击贼酋,还我大明边镇安宁。”
正说这话,忽然一个工部的小吏引着一位小黄门进来院子,原来是小皇帝又宣徐光启入宫,说是天启又得了赵谦进献的火铳,于是只得孙元化自个儿去找工部安排匠人按图样制作新火铳。
第二天孙元化又来这个院子时,却只又见老师瞅着一具新模型喃喃自语,全没了昨日的兴奋劲。
“火铳竟然可以打准800步远的靶子!有火铳就有火炮!那御器械的火炮又得何等可怖?!赵谦你接二连三的送御器械给皇上究竟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