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准备
作者:月下青草      更新:2021-05-24 06:45      字数:2606
  新婚之后的赵宽并未耽于儿女情长,而是在第二天便正式开始了赴任乐浪郡的准备工作。
  此去乐浪郡,赵宽并没有打着替大汉天子牧民理政的心思,而是盘算着将此地经营成自己的根基所在,为日后争霸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是牧民理政,自然可以两袖清风飘然北上,但若是经营根基,就不能这般马虎了。
  为着这准备工作,赵宽在忙碌自己的婚事之余,曾花了十数个日夜偷偷在书房内写策划书。绞尽脑汁地回忆脑海中关于乐浪郡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并特意央请贾诩弄来关于乐浪郡的各类典籍地图。然而,等贾诩真的从南宫东观借了半车简牍过来时,赵宽看了几乎想要吐血。
  南宫东观是大汉朝廷官方修编图书的地点,尚书台的各曹尚书还有一项职责就是定期至东观修编各朝典籍和图志。纸张虽早在六十多年前和帝年间由蔡伦督造发明,却并没有大肆传播应用,即便是如今,民间应用最广泛的还是竹简木牍,昂贵的纸张还只是权贵阶层人士的专利。而东观作为大汉朝廷的“国家图书馆”,即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保存方便完整,大部分典籍依旧采用简牍的方式编撰。
  贾诩带过来的有关于乐浪郡的典籍就是如此,看上去满满半车,真的数数字数,估计三万字都不到。等赵宽捏着鼻子一卷卷翻看这些典籍时,才真是有一种想撞墙而死的感觉。自西汉武帝平定卫氏朝鲜设汉四郡以来,也不过三百多年的时间,历朝历代对乐浪郡的记录和描述却天差地别,连地理位置都会经常变动,内里的民情风俗更是迥异,各类数据也是偏差万里。
  他奶奶的,这可是国家机构出来的官方典籍啊!有这么玩的么?
  再看各朝图志,昏黄的缎子卷轴上画着极其简单的图案,方块代表城池,粗线代表河流,三角形代表山脉……
  算了,真要按这种地图行军,估计能走到西伯利亚去。
  赵宽诚挚地感谢了贾诩的相助之情,并礼貌地请他辛苦一趟将这些“垃圾”送回去。他是怕自己再多看两眼会忍不住一把火将这些典籍烧掉。真是太气人了。
  求人不如求己。凭着后世一点点微薄的地理概念,他大致确定了乐浪郡应该在后世朝鲜半岛中、北部。当今世界,乐浪郡还算安定,北有玄菟郡顶着高句丽国,西接辽东郡,东邻马韩、辰韩、弁韩这三个部落联盟国,南面就是黄海。
  这种地理位置最优先考虑的就应该是航海问题。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乐浪郡南面就是黄海,隔海相望的有南面的青州东莱郡、西面的幽州辽东郡,如果以后世的船速,也就是四个小时左右的航路。最关键的是,若想殖民三韩与日本,作为乐浪郡的经济根基,就必须要有相匹配的海上军事力量。而有了远征日本岛的海上军事力量,那中原沿海地带又有哪个地方不能去?这种随时跨越大海远征的能力,将成为别人噩梦!当然,海上远航贸易也是最大的经济来源,仅靠这一点,也是那些眼光依旧局限于陆上争霸的群雄所无法比拟的。
  伐木造船,开启大航海时代。这才是赵宽发展乐浪郡最根本的政策。
  围绕这一点,再慢慢引申出来,构画乐浪郡的发展蓝图就容易构画了。当他一点一点思索,一点一点将所思所想写成策划书时,即便是夜深人静的时刻,也常常会激动的不能自己,一会儿狂笑,一会儿面目狰狞。
  当厚厚一册采用简体字写的策划书终于完成之后,赵宽依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只是婚期已经临近,不得不放下这件事,先把邓缃娶回家再说。
  第二日一早,先陪着邓缃去祭拜了先祖。因为赵宽无父无母,邓缃也用不着拜见高堂,赵宽怜惜邓缃昨夜破瓜之苦,便劝她回房休息。邓缃口中虽然应了,回转后院却命侍琴和入画将内院的家奴仆妇全部集中起来训话。
  这是当家主妇的职责所在,赵宽笑了笑,不再插手内院之事,向邓缃打声招呼便向前院行来。
  要有家仆将荀休荀仪、铁五雷碳和童树五人叫了来,等在前院厅堂。赵宽一到,众人纷纷从席上站起来向他恭贺了一番,赵宽也谢过他们这些时日的辛苦。
  寒暄几句之后,赵宽就说出了召集他们议事的目的,然后开始分派任务。
  “这第一件事,招募船工。最好是会造海船的船工,不拘多少,也不拘钱财,只要肯跟我们去乐浪郡,一切从优。这件事比较难办,雒阳京畿之地很少有会造海船的工匠,只能依靠关系慢慢寻访。荀休荀仪,你们二人将这事记下,有空回去问下你们叔祖,看他有没有门路。我也会去太尉府问一下。记住了,这件事是首要大事!”
  荀休荀仪站起来答应了。
  “铁五,你负责招募十至十三岁男童五十人,女童三十人。不拘是什么身份,识字的优先,只要孤儿,身体要康健。”
  铁五抓着头皮站起来,道:“要男女童子做甚,又不能打仗,又不能干活。还不如多招募些青壮。”
  “就你话多。你按着我的意思去做便是,这些童子我有大用。”赵宽笑道。
  赵宽是想着亲自教授这些童子,将他们培养成自己的心腹班底来用。童子可塑性强,心思单纯,十岁到十三岁正是性格养成的阶段,如果教育得法,过个五六年,就是最热血的时候,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将远远比招募一批各有心思的成年青壮大的多。
  他想要打造的可是青年军官团!这批童子是第一批,到了乐浪郡以后,将会不断吸纳新鲜血液进来。
  既然赵宽坚持,铁五自然不敢再反对,领了命令坐下。
  “雷叔,麻烦你到各个市场上去收集各类种子。什么种子都要,无论多奇怪的种子都可以。其中有一种叫棉花的花卉,尽量收集到,这个特别重要。还有一种叫茶的药材种子,也尽量去找到。”
  赵宽特别向雷碳形容了棉花和茶叶的模样。他也记不清棉花究竟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只知道原产地在印度。棉花对于北方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有了棉花,就可以对抗严寒。至于茶,这是远航必备品,可以有效补充维生素,防止败血病。茶叶更是肉食民族对抗油腻的神仙药,赵宽相信,只要茶叶种植成功,并在北方广泛流传,那些活动在北方肉食为生的鲜卑胡族必然孜孜以求。这可是交易战马的大筹码。
  “童树,你的任务是招募工匠。尤其是铁匠、木匠、窑工。铁匠二十户,木匠十户,窑工十户。识字和技艺高超者优先,待遇从优。其余各种匠户都可以要,但不要超过五户。”
  当前这世道,匠户低人一等,被划作贱民。但赵宽知道,离开这些匠户,连生活都会出问题,更别提装备军队了。这次招募的匠户只是作为随队去乐浪郡的种子,等立稳脚跟之后,他将进行大规模地招募,并大力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
  制造业,从古到今都应该是国民支柱,大汉朝居然在“独尊儒术”以后,将之划为贱民!这是何其愚蠢?
  分派完任务以后,赵宽先到后院找到邓缃,先支取了十万钱分给各人,让他们立刻行动。
  时间不等人啊!现在已经是九月末了,再过一个月,无论如何都要启程动身了,要不然到了乐浪郡可就赶不上春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