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55.五代之战55.3.五代更迭
作者:
谬史氏 更新:2021-05-20 00:59 字数:2914
55.3.1题记
本篇述晋汉周之战。凡四战:
名称晋代唐之战,时间ad936,地点中原,对阵晋军石敬瑭、辽军对唐军李从珂。
名称辽入侵之战,时间ad947,地点中原,对阵辽军耶律德光对晋军石重贵、汉军刘知远。
名称周代晋之战,时间ad950,地点中原,对阵周军郭威对汉军刘承佑。
名称高平之战,时间ad954,地点山西,对阵周军柴荣对北汉军、辽军。
55.3.2胡人入寇
这一回说到,契丹崛起两入中原,晋汉起落二朝更替。
在民间演义里,提到晋汉的地方不多,盖因两朝均是镇节起事,而且都与外寇相关。演义是不希望提民族矛盾的,轻了也不好、重了也不好,谁知道听书客中有几个左中右?说不定底下有几个世袭罔替、铁杆庄稼,或者锦衣卫、血滴子、包打听,就把书场就给砸了。实际上后唐后晋后汉三朝的皇族,本身都是异族,沙陀族。与回鹘等族一样,为突厥别部。这些人不过为大唐佣兵罢了,与高仙芝的棒子、安禄山的杂胡,没什么两样。(这里又要吐槽大唐的诸胡为用政策。李二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李二有时太过天真。就像罗马大帝戴克里先的政策,各种外族佣兵皆可获得罗马公民的荣誉身份。政治政策,是一柄双刃剑,王朝辉煌时,自然锦上添花,各种效纳为我所用;可是,王朝衰败时,各种幺蛾子都跑出来了。这种亏不知吃了多少。任何文明,敢说自己永远不陷入低谷吗?)所幸,后唐李克用、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都是仰慕我中华教化的,所谓在华则华,不管王族本身血统,至少朝堂体制都是我中华一脉,所以后世纠缠他们民族的不多见,倒是很多人不知石敬瑭的原身份,一口一个汉奸叫得蛮起劲的。不过川岛芳子、溥仪也是汉奸罪。
这晋汉皇族血统之事可以忽略,不过,真正的蛮夷可就来了。蒙古高原,魏巍阿尔泰,自从突厥西去,渐渐地草原上出现了真空。ad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ad916年始建年号,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而ad936年,中原石敬瑭起兵反唐,与后唐军相争。以割让燕云十六州,每年向契丹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换取契丹异族的出兵襄助。其部将刘知远(即后汉高祖)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维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草原上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辽太宗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杀死一万多人,唐兵乃败。后晋天福元年(ad936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ad947年,辽太宗嫌后晋继位的儿皇帝石重贵不够孝敬,再次率军南下中原,直接攻占汴京,这次来了就不想走了。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辽,改年号为“大同”。是为辽太宗两入中原。
而那被割让的燕云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音归,原属北京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灵丘)、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这个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屏障、北边藩篱,藩篱一撤,从此北方蛮夷,南下牧马,成为常态。石敬瑭或许不明白什么“地理决定论”,但后面的历史却再不停地付出代价,农耕民族再也无法反推北上,一直到游牧民族占领整个中华。
石敬瑭的另一个恶例是,开创了当时代,部属篡大哥之位的套路。毕竟前面梁唐两朝是杀出来的对立面,晋开始画风突变。到后来,晋怎么篡的唐,汉就怎么篡得晋,周就怎么篡的汉,赵大就怎么篡得柴大,赵二就怎么篡得赵大。。。一直到腹黑猥琐男赵二登上皇位,皇城司缇骑四出,才算不闹这一出了。(石敬瑭在演义中面目尚可,梁唐是五代最精彩的故事,汉周连着杨家与赵家,都重要的紧。唯有晋没有存在感。事实后晋能上说啥呀,本来年代就短,与各路民间名声大噪主角又搭不上边,还卖国,怎么弄?)
太远的不谈了,一谈就没底了。且说老子卖国、儿子不服,后晋岀帝石重贵起兵反主子大辽,被大辽虐的像狗一样。胡尘泛中原,大辽耶律德光一门心思、想放马中原了,结果很快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个是由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生产方式不兼容造成的,后来金、蒙、清都有这一遭。所以从来并没有“人心所向”这回事。)辽帝入侵汴梁大事件,事实上造成了郭、柴、赵一系的崛起。河东刘知远,作为晋帝的亲信与一路军阀,之前没有介入晋辽之战,看到辽帝站脚不稳时,开始露出锋利的獠牙了;郭威,作为亲信的亲信,很有潜质成为下一路军阀,在其中出力不少,拥立了刘知远为后汉高祖。
辽帝入汴,是大宋崛起的契机,是拉开一个时代的大事件,但一直以来缺乏对此段时间的研究;并且我还认为,辽帝入汴,是在中华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在此之前,不是没有外夷入中原,比如五胡乱华,但那是以相对弱势进入中原的外夷,不论是匈奴、羯人从奴隶崛起,还是拓跋偷入金龙峡,这些外夷对天朝上国还是仰视的,是非主流对主流的窃取。而辽帝入汴则是彻头彻尾的宗主国对附庸的征讨,占领后也是以征服后的主流统治姿态,是其他民族归化我大辽的自信。它开创了北地游牧对中原大国的俯视视角,使得后来者敢于肆无忌惮地将野蛮文化强加于中原文明之地,也是令人叹息不已的。同时,之前的汉夷争战,如南北朝不管是淝水、还是符离,汉人还是占优势的,到了唐朝,也赶得突厥乱窜,但到了此次辽帝入汴开始,渐渐汉人就不堪一击了,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满万无敌、世界牧场。。。
不过作为北地游牧以上位者姿态入主中原的第一次试探,辽太宗的结果并不完美。他死于焦头烂额的北归途中的杀胡林(如果是先有的“杀胡林”这个地名,也是相当应景了),并被制成帝羓,也可谓很独特了。辽人走之前立了后唐后人李从益为帝,这个没有本钱的傀儡急忙向后汉高祖刘知远表忠心,还是被杀,可以说是张邦昌故事的预演了。被架在火上烤的角色,无论怎样选择都是个死。
后汉高祖刘知远仅仅是向汴梁开封行军逼近,天下奉表已如雨点般汇集而来。就像拿破仑新闻的笑话一样,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于今日抵达他最忠诚的汴梁。
刘知远登基之后,涤清宇内。令高行周、慕容延超(都是老熟人)进攻契丹傀儡杜重威,杜重威求救于契丹,契丹大将杨衮(wtf?)来救不胜。至此,经典系文本与草根系文本的反差,达到顶点!杜重威兵败,并在几年后被杀掉。后汉皇朝看似稳如狗。
后面的故事有点重复。简单说来,刘知远在后晋担任什么角色,郭威就在后汉担任什么角色,所以郭威建立了后周;而郭威在后汉担任什么角色,赵匡胤就在后周担任什么角色,所以赵大建立了北宋。复杂点,再加上柴荣与赵光义两个角色。柴荣怎样在后周排除其他继承人以便自己登上皇位,赵二就怎样在北宋排除其他继承人以便自己登上皇位。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这一段历史,就是不断地重复着历史。
说实话,往大里说,中华的历史就是不断重复历史的历史,否则你以为周期律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这个也是黑格尔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