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作者:
陈开镛 更新:2021-05-19 11:08 字数:1910
开工前,李工将三个厂抽调高中文化的工人组成几个测量组,配合县指挥部从国土、水利部门抽调的技术人员,一起对乡镇挑选的试点进行了测量和规划,并抽出两辆面包车给李工调用。
此外,政府决定今年安排在国土整治和水利工程中的专项款予以适当倾斜,对试点上的河道和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维修,以确保改造后的田土灌溉和排洪,达到旱涝保收。
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工程队增加的大型机械巳发到了厂里。
开工,公司组织了简单的剪彩仪式,县和公司指挥部分别在典礼上致词后,由公司张自强指挥长陪同县指挥长李县长剪彩……
鼓锣齐鸣,在鞭炮和一片欢呼声中,出征的队伍伴随着隆隆的马哒声,几十辆大型机械和车辆徐徐开出……
这壮观的场面让在场的记者留了下来,在后来市报的长篇报道中配发了这组照片,在全市十几个县市和省有关部门引起了广泛关注。
开工后,丽娜、自强、王老师分头开车到各乡镇了解开工情况,看到了在田土上的忙碌,听到了机器和放炮声在山村中回响,是21世纪的“大寨”人在向大地宣战,是山里人奔小康的未来希望……
作业中以花工不大的田土改起,很快一批田土被推了出来:土少则几亩、十几亩,多则几十亩一块,坡度大的推成大块梯土,砌上保坎;田按水平大的几块整合成一块,小的十几块整合成一块,砌上几米十几米高的水泥砂浆保坎,用压路机碾压再铺上土,使其“保水”和保证灌溉后不少于30公分的净泥,田坎用混凝土浇成50公分宽,40公分高,减少渗水和便于行走。
经过一个冬天和春耕前两个多月的努力,田土改造提前完成,往日小块的土不见了,展现在眼前是连成一片和一层层大块的梯土;往日小块的田不见了,展现在眼前是整合后的一块块大田:水波荡漾、明亮整齐、沟渠畅通、碎石路相连其间,农用机械和汽车可以直接开到田边地头。喷灌和灌溉水接到了田土里,改变了老式浇水和放水方式,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点上各作业组任务完成后陆续回到了公司,大型机械、车辆在厂区停得满满的。作业组组长留下开会外,其余的人放假一个星期。
会议由经理王老师主持,王老师说:“现在是春耕大忙时节,马上要包谷和水稻育秧,今天到会的除我们申指挥长外,都种过庄稼,对生产很熟悉。不同的是我们的试点是用机械作业,从育种到栽插、田间管理、施肥,都要严格实行科学管理。”然后吸了口烟,“下面讨论:一、春耕的农机;二、良种选择;三、育苗和栽插;四、田间管理;五、顾用农民工。前两个问题可以不用讨论,到时我安排。”
接着大家讨论起来:认为育苗须抓在前面,不误农时,田间管理流转户是必须选用的对象,不愿参加管理和做农业的,领取土地流转金。通过讨论,指挥部将试点上的粮食生产下达到施工队下面的作业组。
各作业组回到试点后,召集流转户开会,希望参加试点的粮食生产管理,拿工资。虽然和外出打工比少一些,但和自己种投入比较要高得多,不愿意可以自由选择,政府的流转金照发。
丽娜和王老师到过几个点参加这样的会议:流转户们不再担心田土没人种像原来政府怪罪下来,村上找人来犁开工资,逼他们非种不可。
现在农村确有把种粮食看成一种负担,有为应付检查在田土里随便撒些种子,从把土地看成命根子,到现在看成负担,是我国农民历史性的转变和改革开放一个必然的结果。
各试点流转户在王老师、龙站长的指导下,抓紧做包谷和水稻育秧。一次,丽娜到下面看到正在做包谷营养块,便跟着做起来,娴熟的动作令大家很惊叹,殊不知她做过。
春天是生命的摇篮。包谷营养块上的种子昨天还看是冒出个小白点,今天看就成了针尖大的小芽儿,明天再看小芽儿就成了一叶嫩嫩的绿叶……将塑料薄膜揭开,白天让它接受日光浴,晚上将它盖上像婴儿一样睡在温暖湿润的营养“床”上。经过这样几次揭盖,将薄膜完全揭开,让其经风雨,到可以独立“生活”了,再将它移栽到更宽广的庄稼地里茁壮成长……这个过程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特别需要我们人的呵护。
移栽时,机耕的土较规整,按一定行距将营养块移至撒上底肥的窝里,用细土掩上浇水。如果这时能逢到一场春雨的到来,就更适合它的根深扎入地下,以后就看着它长大直到收获,就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了。
丽娜没种过田,但现在已想象到田里最重要的活是“打田”,收获是割稻、挞谷子、运粮回家。用农机代替后,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而且忙的是季节,大部份时间农闲,这就是粮食生产的特点。
如果是一家一户,不仅产量提不高,年轻人一年到头守在家种那点田土,确实也是人力资源的一大浪费。难怪大量农民从农村出来,不愿在家种庄稼也是自然的。这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最终反过来又必然促使对土地进行结构性的改造,以适应山区粮食生产的发展。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对自然认识的改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