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君臣相对
作者:
鸣奇 更新:2021-05-19 11:03 字数:3268
高颎一行人一路上过城不入,快马疾驰,终于在临汾渡遇到了奉旨北上宣抚朔州诸军的纳言苏威。
晋州,临汾渡口。
“昭玄兄,你不在朔州待着,如何来此啊?”苏威见到高颎,也是甚是吃惊,自己自奉旨之后,半分不敢耽搁,一路风雨兼程,却没想到这么快就遇到了高颎。高颎既然在此,那就说明他并没有谋反,或者说他并没有准备明着谋反,看来这次的劳军不会横生波澜了。他知道高颎一定会知道长安发生的事情,也知道高颎肯定会向圣人屈服,却没想到这次高颎是如此的拿得起放得下,根本没有任何犹豫逡巡,苏威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
“无畏(苏威的字)兄,北方战事已结束,我甚是思念圣人,未及请旨,便擅作主张,回返长安。请无畏兄在圣人面前替我转圜啊。”高颎一脸笑意,丝毫不见因大事缠身而产生的困顿。
苏威笑了笑,这高颎还是如此的滴水不漏。
“高相速来宠命优渥,圣人如何会加罪与你啊。”
高颎和苏威的关系可以说很难有个定论,二人分别是关东和关西文臣的代表,但苏威知道在杨坚眼中自己的地位远不如高颎、杨素等人。苏威是高颎举荐给杨坚的,开皇年间几次罢官都是高颎给他转圜的,但与高颎这种信仰坚定的政治家不同,苏威更像一个能力卓绝的政客,惜身也善于谋身,他很清楚在面对不同的君王时做什么样的事。
二人进了渡口的草亭,席地而坐,早有高表仁给二人温上酒。
苏威看着高颎,无奈地说道:“昭玄兄,糊涂啊,你用兵多年,怎可留下如此大的疏漏授人以柄,今大同镇建此奇功,反告你大军一状,无论是畏敌不前还是勾结突厥都是大罪啊。”
高颎端起酒杯,没有饮,又放了下去。
“此战用意,本不足为外人言道。我本是想用一个大同城换整个的突厥大军的,但大同城竟然死中求活,独立解了这个困局,说实话,出乎我的意料。大同之难,我之过也。”
其实对于大同城战事的发展,高颎也说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本来是对都蓝准备的诱歼之策,实行的也非常顺利。但他却是在赵仲卿的脑残和黄明远的神勇中,掉进了晋王集团为他挖的坑里。当时呼延谷若换个人,在那种情形下,从后方合围了都蓝,那战果恐怕就全是朔州大军的了。
“我今年近花甲,仍劳形于案牍之中,本就非我愿也,今回返长安,但求骑马牵黄,与乡亲会猎于蓚县以东,无它愿也。”
“圣人对昭玄兄极为看重,委以心腹,怎能放昭玄兄回乡呢?”
高颎笑了笑,没有说话。
高颎与苏威在临汾渡口停留了整整半日,很多原本为高颎预备的人全都跟着高颎返回了长安。而因为高颎私自南下,塞外大军无主,苏威仍得继续北上宣抚诸军以防军中有什么意外的发生。
双方各有挂念,也不再久留。
苏威、高颎二人在渡口就此拜别。临别之际,苏威对着高颎忽然笑言道:“昭玄兄纵横大半生,是否想过被几个毛头小子给掀翻在地。”
高颎却是笑了笑:“苏相却是不知道,这一代新人胜旧人啊,再说黄明远可不是毛头小子,他可是一个心头藏有猛虎的男人。下次苏相再见了,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天才英博,亮拔不群,世无出其右者啊。”
说完再次拜别苏威,飘然南下。
只留下苏威一个人站在原地,默默地念道:“黄明远,你可当真如此?”
而南下的高颎却是在和儿子说道:“圣人派苏无畏来朔州,说明还对我心有顾忌,不愿直接处置了我。否则他若真的信了晋王的诬告,那今天我们碰到的就不是苏无畏了,而是杨素或者是杨雄。”
高颎一行人在蒲坂渡河,又遇到了在此屯军的杨雄。杨雄素来敬仰高颎,也没有为难他,而是安排儿子杨恭道率人沿途监视、护送。不几日,高颎一行人便到达了长安大兴城。
高颎望着眼前依旧宏伟壮丽的城池,满城依旧熙熙攘攘的人群,还犹记得三个月前辞别杨坚,率军出征的情景。可等到今日自己回返长安,城还是那座城池,但君臣的情谊却已经不再,只剩下一个审判者和一个要被审判的犯人。
“进城!”
高颎会回长安不出乎杨坚的料想,但他以为怎么也得等苏威亮出节麾,将其招致长安。而现在他来的如此迅速,杨坚本人竟未想好如何见他。
“不见!”
高颎听到内侍的传话,眼前一黑,终究是要如此吗?
在内朝宫门口,高颎近六十的年龄站了已经近五个时辰,从早上一直到傍晚,水米未进。高颎也不说话,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眯着眼,耐心等待,期间内侍几次劝其离开皆未果。
往来于内外朝的内侍和大臣看到皆不敢上前,有亲高颎的朝臣听到高颎在宫门外站着有来探望他的,都被他打发走。一直到下午酉时过半,天渐渐黑了下来,卸下了一下午的闷热,天空开始行云布雨,斗大的雨滴穿过暮色的阻隔,在青砖上汇聚成一条河流。
高颎站在宫门檐旁,任凭一侧被暴雨淋得湿透,也不移动脚步。守宫门的小内侍哪敢让他淋雨,赶紧冒着雨淋打着油纸伞给高颎遮雨。高颎看也不看身边忙碌的小内侍,拿着手里的朝笏盯着宫门,站的笔直。
杨坚身边跟着的内侍省少监刘德打开宫门,看着高颎还在宫门口站着,赶紧上前,一边为他遮住雨一边说道:“高相国,您就回去吧,圣人今天太辛苦了,已经休息了,没法见您,您何必非得今日不是?”
高颎本来就不喜欢这些宦官内侍,也不搭理他,转转脑袋,又继续在那等着。
刘德看到高颎连眼皮也不抬一下,有些愠怒,可也不敢表现出来,只得一个人没趣的回到内朝。
杨坚正坐在大殿内的正面榻上看奏章,独孤皇后坐在他的一侧。听着外面雨声潺潺,杨坚止不住内心烦躁的心情。
“刘德,高颎走了吗?”
在门外侍候的刘德赶紧跑进殿内,在杨坚和独孤皇后在一起说话的时候,一般是不允许有人在殿内的。
刘德进来后赶紧跪下行了个礼,说道:“圣人,高相国还在宫门外侯着,老奴苦劝高相国也不听,非得要见圣人,怎么也劝不走。”刘德偷偷地给高颎上了点眼药。
杨坚更生气了,怒道:“都要见朕,那朕也不用干其它的了,天天见他们好了,不见,让他赶紧走!”
刘德赶紧回身向外走去。
这时独孤皇后却叫住了刘德,对着杨坚说道:“那罗延(杨坚鲜卑小子),不如招高颎进来听听他要说些什么,省的那些关东世家听说了又诽谤你不体恤老臣,高颎虽有罪,却还是大隋的相国。刘德,你去把高相国请进来。”
刘德知道在宫内皇后的话比杨坚的话更好使,不敢耽误,马上走出殿门去招高颎,却是心里记恨高颎又逃过了一劫。
看到高颎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大殿内,大半边身子都已经湿透,头发花白,面容沧桑,一副老态龙钟之像。杨坚也是感慨莫名,忍不住泪满眼眶,一时间,杨坚感觉高颎无论有什么罪过都是可以饶恕的。
看到高颎强忍着要下拜,杨坚和独孤皇后赶紧下榻扶住摇摇欲坠的高颎,杨坚对着大门喝骂道:“刘德,还不赶紧给高相国找身干净衣服换上。”
高颎也是极为感动,等到换好衣服,再次来到前殿,再拜了杨坚夫妇二人,才在堂下右首的座上跪坐下。
可这时的杨坚的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
脸色颇有些冷的问道:“相国不在朔州军中待着,怎么抛下大军,独自一个人回到长安,若与突厥的战事有了反复那如何是好。”
高颎起身走到殿中央,再次拜了下去,回道:“禀圣人,朔州军务,我已尽皆交付于并州总管府长史宇文弼。臣出征时日良久,思慕君颜,现与突厥战事已完闭,为早日得见陛下,只得单人回返,望陛下恕罪。”
杨坚却是冷笑了一声,说道:“相国思慕君颜,那就可以置大军安危于不顾吗?”
高颎赶紧回道:“臣有罪!”
“那不知相国此次出征,战果如何?”
“回圣人,此战全赖将士用命,圣人洪福,我大隋将士大破突厥,却突厥七百里,连战族蠡山、乞伏泊,越过秦山方回还。”
“好个大破突厥。”
看着高颎一脸尴尬的样子,杨坚心里好不畅快。杨坚也是知兵之人,当年统兵灭齐也是一代名将,当然知道高颎的用兵策略并没有错,牺牲一个小小的大同城换来此战的胜利,就是他也知道该怎么选,就是千算万算没想到黄明远这个过了河的小卒子竟然拱翻了突厥人的老将。天下明眼人多的是,自己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处置高颎的,否则人心不服。
独孤皇后也看出了杨坚的心思,赶紧给二人台阶,又招呼着让高颎起身来。君臣二人各饮着独孤皇后给二人煮的香茗,这时候二人才又有了当初的那份君臣相得。
二人忆叙了当年一些旧事,渐渐地也都放下了架子,又有了些相得的样子。忽然杨坚对着高颎问道:“昭玄,近日,晋王妃有神灵附身,说晋王杨广必有天下,你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