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千里追击
作者:鸣奇      更新:2021-05-19 11:03      字数:3704
  大同镇将府内,离大同大战后已经二十余日。
  黄明远将手中的卷宗扔在了桌案上,心烦意乱的他根本就看不下去任何字。黄明远告诫自己作为一镇之首,要心平气和,可刚坐回案前拿起卷宗,终于还是忍不住丢下卷宗,站了起来,急匆匆向着门口走去。
  “黄青,黄青,人死哪去了。”
  听到黄明远的喊声,马上侧厢有人走了过来回道:“禀镇将,黄队正昨日就被将军派出去了,一宿未回。”
  黄明远打眼一看,原来回禀的是自己的书吏凌敬。黄明远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历史上那个给窦建德屡献奇策的凌敬,不过现在的这个凌敬只有十八九岁,出身寒门,上进无路,因为黄明远凭借大破都蓝的名气大涨才来投奔。黄明远看他为人颇具才学又甚是机敏,便让他做了自己的工作秘书,负责替自己打理文案。
  黄明远听到他的回答才反应过来。黄青也被自己派出去了,现在已经半个多月了,明祯所部到底在哪?
  这么多年来,因为凭借着成熟的心理和超人的先知,除了那件事以外从来没有什么事能够脱离了黄明远的掌控的,这也渐渐让黄明远养成了成竹在胸的习惯。可是这次,黄明远是真的有些怕了。明祯是自己从小一同长大的骨肉兄弟,与自己亦父亦子,是诸堂兄弟中与自己最亲近的一人。他为人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一旦自己给他安排什么事情,他就会不折不扣的完成,即使为此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是自己不可或缺之人。若明祯真的有难,自己真不知如何自处。
  黄明远并没有要凌敬陪着,出了府门,就去了北城墙。正值郑言庆在巡查城防。
  郑言庆看到黄明远到来,马上上前行了一礼。黄明远却是疾步上前问道:“言庆,有消息了吗?”
  郑言庆神色黯然的摇了摇头,说道:“刚才方杰派出的哨骑又回来了两拨,这次是翻越阴山到达了阴山山麓以北两百余里,可惜还是没有明祯的踪迹。”
  看到黄明远一脸憔悴的神色,郑言庆马上劝慰道:“大兄莫急,估计明祯只是向北走的更远了,明祯手下有两百多精骑,又有斛律酋长给他的向导,必不会有问题的。”
  黄明远以为然的点点头:“我担心的并不是突厥人,明祯谋勇绝伦又为人谨慎,虽在草原之上但也能纵横驰奔、无往不利。我最怕的是他们不熟悉草原的环境地理,遇到了无法抵抗的环境与天气,毕竟大军再是骁勇,终究没有在草原上生活过,还是不适应草原。”
  黄明远默默地心道:“现在再是担心也无办法,要是有信鸽也不用这么担忧了,大军远距离通信的问题终究是要提到日程上来了。可是哪有军用信鸽呢?自己搞了数年的信鸽驯养终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而功亏一篑。”
  黄明远看了看郑言庆,又说道:“现在突厥新败,都蓝和达头都在舔舐伤口,收缩力量,重新积蓄实力,根本没有功夫去管靠近隋境的部落。草原势力此消彼长,必然会有很大的变化。圣人估计会派突利北上招揽这些势力,但是我不想再让突利积蓄到太大的实力。所以这段时间你们要盯紧靠近隋境的各个部落,包括之前配合我们翻越阴山的几部,一定不要让他们借此机会势力大涨,也尽量防止他们和突利有联系。看到有部落在暗地里整合势力,一定要迅速给予打击,绝不容情,要让其它各部落都能有所警醒。”
  “诺!”
  黄明远脸色一凛,又说道:“也包括斛律部。”
  郑言庆眉眼一跳,马上说道:“兄长放心,我会注意的。”
  黄明远让郑言庆继续巡防,自己则站在城墙上呆了良久。
  ···························································································································································
  黄明祯并不知道黄明远为找到他都找疯了,或者说他知道,但此时却无能为力。
  当日隋突大战,黄明祯和斛律晟一同在突厥大营北侧截击逃散的突厥军。惊慌失措的都蓝在金狼卫士的保护下,左突右冲,付出巨大伤亡后才从隋军包围圈的薄弱处撕开一个口子,死命地向北逃去。
  当时离都蓝最近的正是黄明祯。看着都蓝远去的铁骑洪流,黄明远一挥手,身后两百多名越骑紧随其后,就向着都蓝追去。
  都蓝跑了没有多久,就发现身后有隋军骑兵,不敢停留,马上令身边的附离去阻挡。
  一队附离马上调转马头,向着黄明祯冲来。
  见到前方遇敌,黄明远身穿皂色山文甲,骑着青骓马,在离突厥人约四五十步的地方,手持马槊一挥。身后的骑兵瞬时举起腰间骑弩,向着突厥骑兵射去。铺天盖地的弩箭带起一片人仰马翻,突厥人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死伤一片。这时双方骑兵已经相遇,手持横刀、长矛的隋军骑兵成锋矢阵型迅速扎入突厥人的阵型之中。
  黄明祯挥起长槊,连刺带砸,破开一条血路,隋军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已经撕开了对方的阵列。黄明祯率部掉头,马上对着突厥人再次冲去,三个回合之后,这些突厥骑兵已经被冲的混乱成了一锅粥,再也无法组织起进攻。黄明祯沿着撕开的缺口,将对方分割成数个小队。三五名骑兵踏着马蹄划出优雅的弧度,迅速切开对方的喉管。中者一声惨叫,落在马下,被踏成了肉泥。
  黄明祯丝毫没有恋战,干净利落地解决完这支部队后继续北上,接连挑了几个零散的部落和一些溃兵,补充了一些给养,但他们沿着都蓝逃跑的轨迹不仅没有抓住都蓝,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大麻烦中。
  都蓝一行人的后面有黄明祯紧追不舍,北逃时身边跟随的附离又不多,向北行了约三四百里路,身边所剩的亲随只剩下数百人。看着后方隋军队伍逐渐拉近的距离,都蓝是怒不可抑,但整支队伍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竟没有人敢提出回过身去和人数远不如他们的隋军拼死一战。
  队伍内的众人各有心思,皆都想保存自己身边仅剩的一点力量。
  最后还是阿悉弩献计说队伍可以先向西北,将隋军部队带入大漠,然后沿着大漠内侧靠近草原的地方一路北上返回牙帐,而不识路的隋军必然会在大漠里迷路,死在这片万里大漠中。
  都蓝心知不能再让隋军这么追赶下去,否则自己不死也得发疯。一狠心,命令全军折向西北方,进入大漠。
  黄明祯终究是不愿意放弃这个捉住都蓝的机会,紧随其后也进入了大漠中。整个大漠就是现在的戈壁沙漠,今天的界限是北抵阿尔泰山和杭爱山,东接
  大兴安岭西缘,南至阿尔金山、北山和阴山,西达天山东部。整个大漠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春季尽是大风,吹得人都睁不开眼睛。黄明祯一行人进入大漠后没多久就在风沙和扬尘的阻挡下,失去了都蓝一行人的踪迹。
  戈壁内缺少水源和食物,士兵们只能自己携带笨重的干粮辎重,不断有人倒下。还是在向导的帮助下,隋军才在一些潮湿的凹地,发现了一些草泽,解了大军的燃眉之急。
  “将军,实在不行我们就回去吧。我们现在根本已经失去了都蓝的踪迹,再向前走下去会更加危险。”手下的一个都督唐增著劝道。
  士兵们无论体力还是精神状态已经快要到极限了,是不是还要继续向前走下去?
  黄明祯思虑再三,决定将众人召集起来,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
  不出所料的是,众人果然各持己见,有的说撤退,有的说前进,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其中建议撤退的人占了大多数。
  只有黄明祯手下的副将张文远坚决主张继续前进,他说道:“将军率大同主力深入大漠,逐敌千里,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向镇将复命。我军疲,敌亦疲,双方相持者,心智坚定者胜,怎可半途而废。”
  但他的意见也很快就淹没在一片反对声中。
  黄明祯举目望去,这里满天黄沙,遍地荒芜,没有人烟。虽然没有什么道理可循,但黄明祯就是能感觉到,敌人一定就在这附近!
  黄明祯决定继续向前,他知道都蓝一行人也不会在大漠里呆太久,一定急于向突厥牙帐进军,自己只要向着西北方向进军,一定可以追的上都蓝。
  黄明祯带着他的部队继续深入荒漠,他们在行军路上小心翼翼,就连做饭也要先在地上挖个洞,在洞里做饭,以防止烟火冒出,被敌军发觉。一直前进了五天,黄明祯的队伍才终于到达了达兰堆北面的坎子口。
  坎子口是大漠里少有的几处绿洲,也是草原上漠北牧民向漠南转移的必经之地,长久以来在这里形成了一处比较大的羊盆。黄明祯本来希望在这里休整一下队伍,补充好水源与粮食后再继续前进。
  而之前一路向大漠深处逃窜的都蓝一行人也在这里。
  都蓝一行人把大漠看的太简单了,虽然他们也曾多次穿越大漠往来于漠南漠北之间,可是这次他们不是那支带齐了牛羊马匹的控弦大军,只是一支慌不择路的败退残军,进入大漠之前根本就没有也来不及做好充分的准备。
  进入大漠后他们才发现,今年因为冬天特别寒冷的原因,大漠里本来就稀少的草原、水流都几乎绝迹。肆虐的风沙吹得人脸生疼,这让长期以来都养尊处优的都蓝众人几乎无法忍受。
  一路飞沙走石,让这群没有物资补充的人根本找不到什么吃的东西,只能沿途杀马充饥。
  黄明祯在离都蓝四十里的地方,终于发现了这支他们跟丢了许久的部队,而这支昔日草原霸主的卫队,现在却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而且其中暗流涌动。
  在草原上,几千年来留下的传统,失败者无人权,因为草原人的豪爽与直率,所以他们对待失败的君主,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容忍。整个草原史就是游牧民族内部的叛乱史,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忠诚,因为他们只臣服于强者。很明显,现在这个在大漠里被隋军追的苟延残喘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强者,只是一个慌不择路的丧家之犬。
  一批跟随都蓝逃命的人在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