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帝国的崛起(35)
作者:
此心光明 更新:2021-05-15 21:10 字数:2027
帝国的崛起(35)
戏下,大概也许应该是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零口镇戏下村。传说中,一代暴君、昏君周幽王就安安静静的躺在这里,因为周幽王在这里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爱情、动作、喜剧大片:烽火戏诸侯。由于没能很好的掌控局面,导演、编剧兼主演周幽王被男二号、反派犬戎干死,戏下由此成了西周亡国之君的最后一个归宿。亡国之地对于一个造反活动的从业人员来讲,是有那么一点显得不是很吉利的,不过,刘沛公倒不是很在乎,让他寝食难安的是,戏下离霸上太近了,从军事角度上来讲,这段距离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让刘沛公很上火、很上火、很上火……,毕竟,对于在打仗这件事情上自己和项羽的差距,刘沛公还是很清楚的。
更让刘沛公上火的事情还在后头。就在项羽火冒三丈,准备要收拾刘沛公但是还没有收拾的关键时刻,有人在这把火上加了一把添了一把好大的柴火。而且更让刘沛公郁闷无比的是,这个在他背后插他两刀的,正是他刘家班里的小弟。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刘沛公手下有一个小弟,叫做曹无(毋)伤(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很古龙,很犀利,但在历史上,其实他只是路人系列,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曹无伤当时在刘沛公手底下做司马,关于当时这个司马的官职,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岗位职责,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和后世的权势熏天的司马是扯不上关系的,应该是属于比较低级的基层官吏。当这个曹无伤司马听说项羽要给刘沛公动手术的时候,他立马就做出了一个判断:项羽给刘沛公做的手术,一定会成功。让他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除了刘沛公和项羽的平常成绩表现之外,还有一个十分细致的具体的量化标准:项羽有小弟一百万,而刘沛公的小弟只有二十万。虽然这样对外宣称的数据有着十分大的水分,但即便是按实际的力量做对比,刘沛公也是肯定干不过项羽的,因为项羽实际上拥有的小弟有四十万,而拥戴刘沛公的小弟,只有区区十万。于是,曹无伤又做出了一个判断:如果两套班子干起仗来,自己肯定是要给刘沛公陪葬的。
所以曹无伤根据这个判断,又立马做出一个决定:让项羽尽快的把要给刘沛公做手术的想法,尽快尽快的变成实际行动。于是,他也派了小弟给项羽送去了情报:皇军要……哦,不好意思,是刘沛公要反骨了,快点来干他!(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当然,这情报实在是算不上情报,项羽掌握的信息,说不定还要比曹无伤还要详细一些,准确一些。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情报不仅是没有价值的,而且是反而会促使项羽更加迅速的向刘沛公动手,那曹无伤岂不是也会更加迅速的给刘沛公陪葬?事实上,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这是吃瓜群众的的思维,如果项羽和曹无伤的也是这样思考问题,那刘沛公也就不会这样子辛苦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项羽和曹无伤的思想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曹无伤:大哥,我这是表忠心。项羽:莫慌,大哥知道你这是要投降。
这台手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因此,在项家班内部,也没能高度的统一思想。有人表示支持曹无伤,应该立刻马上干净利落的收拾刘沛公。代表人物就是那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也就是项羽手底下的第一号谋士:范增。他给出的理由如下(原文引用,请直接跳过):“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成五色,此天子气。急击之,勿失。”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也许应该是这样的:刘沛公要和你项羽抢天下,你如果不干死他,他就得干死你!那时候的项羽,还是很尊重很信任很重用范增的,从项羽称呼范增为亚父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段时间,算得上是他们俩的蜜月期。而且项羽也并不想被刘沛公干死,所以,项羽当即对小弟下了命令:大家伙今天吃好喝好,明天就去收拾刘沛公。既然是有支持干仗的,自然也就有反……嗯,自然也就有干仗不干仗都无所谓的,代表人物就是项羽季父左尹项伯。
首先稍微的解释一下下。季父的意思是最小的叔叔(湖南人也称满爹),左尹是楚国官职,管司法,也算是位高权重,项伯则是人名。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项伯是项梁的亲弟弟,是项羽的亲满爹---不是堂的,也不是表的,也不是妻家的。这个项伯在江苏的时候,交了一个好朋友(生死之交,当然,现在的我们理解不了古人的这种感情),叫做张良。而张良正在以韩国劳务派遣的身份,在刘家班里工作和生活,做为好基友,项伯十分不愿意张良就这样搭进刘沛公这艘马上就要覆灭的小船里。所以,项伯半夜三更火急火燎的跑到了刘沛公军中,偷偷的夜会张良,想要把张良捞出来(欲与俱去,毋特俱死)。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不仅张良没有能捞出来,反倒把自己也搭进去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张良虽然说是在刘家班的编制之外,但他却是一个讲道德、重义气、革命意志非常坚定的同志,他当然不可能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对刘沛公反水,于是他忽悠着项伯去见刘沛公。刘沛公一听项羽天一亮就要收拾自己,吓得不轻,马上就使出了绝招拉拢项伯:沛公与伯约为婚姻。这一招的确可以算得上是绝招,只要联姻成功,那项伯就和刘沛公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利益就捆绑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