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拿人手短
作者:原来幸福      更新:2021-05-15 14:59      字数:2572
  第二天一早,我便在书房等候陈宫。这段时间连抄家带募捐,着实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陈宫负责盘点收获,最终的统计结果他一会儿就送过来。闲着也是闲着,我一边等,一边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算算时间,再过两三个月就过年了,等开了春,关东那边也该散伙了。到时候各大诸侯割据的割据,抢地盘的抢地盘,真正的乱世将正式开启。按照历史,袁绍会先取冀州然后跟公孙瓒死磕,孙坚会跟荆州的刘表撕逼,被黄祖阴死后孙氏投靠袁术,刘备还会在袁绍那边当平原相,这几个最能打的都跟我搭不上边,暂时不用担心。
  最让我头疼和不安的就是曹操。如果历史走向不变,曹操就会趁着黑山军作乱的时候,被袁绍派到东郡平定黄巾。功成之后,便会留在东郡当太守,也就算在兖州扎下根了。一山不容二虎,兖州本就不算太富裕,我自己都嫌不够大,何况再来个曹操呢?
  想到这,我一拍大腿,不行!无论如何,不能让他来兖州。曹操现在的情况跟当年的刘备很像,他们都有在短时间内就能拉起一支队伍的能力,唯一缺的就是一块足够安身立命的地盘。这是他们的死穴,也是他们的瓶颈,尤其像曹操这样的枭雄,千万不能给他这个打破桎梏机会。不然,被赶出兖州的,很可能就是我了。
  “主公,何故如此懊恼?”陈宫一进门,正好看见我拍大腿,便开口询问。
  “哦!是公台来了。坐吧!”说着,我伸手指指旁边的座位,示意他坐下。
  “主公可是遇到麻烦了?”坐下之后,陈宫有些关切的问道。
  “方才想到关东战事,有些担忧罢了。只是随便想想,公台无需上心。近日所获,可都盘点清楚了?”
  虽然心中困惑,见我扯开了话题,陈宫也没再继续纠结。将手中的竹简递给我,“所有物品都已清查完毕,请主公过目!”
  粮六十五万石,耕牛三百五十头,战马二百八十匹,绸缎三千八百匹,黄金一千二百两,白银六千两,私兵三千六百人,农田八百亩,酒楼布坊等产业一十八处,府宅大小共四十五间,家丁仆人等约两千人......
  看着竹简上琳琅满目的人口和物资,我倒吸一口冷气。别的不说,如果这些资源完全转化成军力的话,绝对能给任城带来极大的麻烦。此时我的心中隐隐有些后怕,如果昨天跟那几个士族谈崩了,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我到底能不能扛得住呢?
  直到今天,我才深刻的体会到士族在这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这股隐藏的力量,绝对有左右一个政权的能力。现在回头想想孙权对江东士族的做法,就完全能够理解其中包含的隐忍、担忧、利用等心思了。
  陈宫的想法跟我差不多,当他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担忧。他也算半个士族出身,对士族间的关系比我更加了解。对于单个士族来讲,说灭就灭了,就像卞氏三族一样。但对于士族这个阶层来说,你灭了一个,所有人都会对你产生敌意,正如事后各家士族马上就来讨说法。可你能把他们也全灭了吗?就算把他们全灭了,全天下的士族就将视你为阶级敌人。一旦矛盾上升到阶级的层面,结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士族打不了,也不好惹。
  可士族蕴含的财力和人脉又让诸侯无法拒绝。诸侯也分寒门和豪门,其中划分的标准除了底蕴和地盘,便是士族支持的程度和士族的实力。就拿荆州的刘表和孙策比照,刘表之所以称得上大诸侯,主要就是因为整个荆襄士族对他的支持,尤其是荆襄豪族蔡氏和蒯氏,这才让他坐稳了荆州刺史。而孙策的做法截然相反,以武定江东,最后被许贡门客干掉,一代枭雄就这么窝窝囊囊的死去。孙策的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就是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直到孙权上任,采取拉拢的方式,这才稳住了局面。
  ......
  “公台,对于李氏等族,我有些想法跟你商量一下。”
  “主公请讲!”
  “昨日我的一番说词,想必对李氏等族多少有些震慑,可说来说去,顶多就是言语上的威胁而已。之所以李氏会如此大方的表态,更多的还是李正对我个人的认同,并不能完全代表兖州士族的立场。而且他们捐献如此多的财物,也不仅仅是表态而已,多少也存在一些索取回报的心思。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还是要做些事情,缓和一下两边的关系。
  天气已经转寒,周边不大可能会有变故。趁着这段时间,对各阶官员做下调整。连年战乱,百姓已经够苦了,要给他们一个清净的治所。免职官员一律严办,不走私情。在举荐任职上,你可酌情考虑士族子弟,但前提必须要有相应的才干。同时,也不要忽略寒门书生,漏掉人才。我会让书生带着内务分队协助于你。
  你跟各家士族知会一下我们的打算,让他们提前有个准备。如果有想提前卸任的子弟,不用阻拦也可既往不咎,算是还他们一个情面。此次所获两千家仆和八百亩农田,你安排一下,给他们分下去。”
  “主公所言正和宫意!宫这便去操办!”
  “嗯,去吧!顺便让老管家喊徐康来找我。”
  “诺!宫告退!”说完,陈宫便起身离去。
  不一会儿,徐康便来到书房。自从徐庶走后,徐康便老老实实的跟在老管家身旁做起了事。经过大半年的锻炼,尽管徐康年纪不大,身上也磨练出了些许上位者的气质。一进门便拱手施礼,举手投足般也很有场面上应有的规矩。我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徐康没混日子,真的用心在做事。
  “明远,半年所学如何?可有长进?”
  徐康再次施礼,恭敬答道:“启禀主公,康所学颇多,袁老倾力而教,陈先生也多有指点。分内之事,已能自理。大哥临行前的嘱咐,康牢记于心,不曾有过半分懈怠。”
  “好,如此我也算给元直一个交代了。今日让你来此,是对你有一安排,不知你是否愿往?”
  “还请主公吩咐!若在康力所能及之处,定当全力以赴!”
  “明远言过了。我近日偶得几处坊事,需要专人经管。思虑过后,觉得你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问问你的想法。”
  听完我的话,徐康脸上明显浮现出喜色,但是很快又被他压了下去,神情恢复如初,好像此事与他无关一般。可眼中的精光却是异闪连连,掩饰不住。只见他深深的呼了一口气,挺了挺后背,语气平缓却坚定的拱手回道:“若主公不嫌,康定不负主公厚望!”
  “好!徐氏兄弟皆乃大才!具体事宜你找公台即可。无需着急,步步为营为上。”
  “诺!请主公放心!”说完,徐康转身准备离开。走到书房门口,又突然回头,小声的问了一句:“主公,敢问这几处坊事,可是卞氏三族所留?”
  我一愣,定睛看了看徐康,淡淡的回了一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徐康神色一凛,转身离开了。
  我摇了摇头,徐康也是一个精明的家伙,没准今后的成就不下于他哥哥。只是还有些莽撞浮躁,需要继续磨练啊!
  我也站起了身,离开国相府,往锦衣卫那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