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皇家兄弟情(二)
作者:桃溪山人      更新:2021-05-15 10:57      字数:2103
  高信连忙上前接过了折子,双手捧着递给了李璟。李璟打开看了几眼便笑了,摇着头向李景遂问道,“冯、孙两位相公可看过了?”
  李景遂点头,“看过了。冯公以为此事违制,孙公觉得军械数量不多,只需造册备案即可,无伤大雅。”
  李璟无奈道,“这小子还真是喜欢研究这些行伍上的事情,这才去了润州几日啊,就给朕出这样的难题?
  看他做的那几首词倒是有些气魄。不过,少年人要沉着一些才好啊。练兵、打仗,可不是有气魄就能做好的。”
  李景遂有些奇怪,这是皇帝陛下第二次提到李弘冀的诗词了。他知道李弘冀做了一篇《南乡子》,乃是传世的佳作。现在听李璟的意思,好像又有好词问世?
  果然,李璟递给了自己两张纸,上面赫然便是李弘冀在群芳楼做的两首词。李景遂读了一遍,不由得喝了一声彩。
  “好啊,想不到弘冀的文才如此出众!眼界和胸襟也好!
  臣弟独爱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甚得我心。”
  李璟闻言,强忍住笑意,向李景遂道:
  “这首词倒是颇和三弟的心性。不过,弘冀的用意确是和你不同啊。
  这一首,是有人问他对北方战事的看法,他就做了这么一首词。他的意思,是北方的战事根本不在话下,对此乐观之极,可不是听雨打竹叶的豁达雅趣啊!”
  说完,便哈哈大笑了起来。李景遂一怔,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同一首诗词,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也便有不同的解读。这也算得上一桩雅事。
  李璟合上了李弘冀请求自行打造军械的折子,将它和建议与吴越交换俘虏的折子放在了一起,有些感慨。
  “父皇出身贫寒,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险,付出了多少忍耐,才有了我大唐如今的盛世。
  朕背负这个江山,深感责任重大。每做出一个决定,都要反复权衡,唯恐行差踏错。所以,自朕登基以来,事事谨慎,广纳谏言,从无独断。
  可是,很多的事情,朝中诸公也多有分歧,每每各执一词,这让朕也很是头痛。有时,朕甚至在想,是不是真的是朕才能有限?若是当时是三弟你坐了这皇位,大唐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
  李景遂大吃一惊,连忙起身跪倒,“陛下何出此言?陛下登临大宝乃是受命于天,众望所归。请陛下万万不要再这么说,不然恐怕会人心浮动,更会陷臣弟于不忠不义之境地啊!”
  李璟苦笑一声,起身走到李景遂的身边,双手将他扶起。
  “你我兄弟,乃是一母同胞,莫要如此生分。朕是有些失态,以后不会了。
  其实,三弟你的才能确实要强于我不少,当年父皇也是如此认为的。
  当时父皇驾崩,反复叮嘱我,说我才能有限,即位后要以守成为主,休养生息为要,万万不能随意动用刀兵。
  可是,当今的大唐群雄环伺。若是只知守成,很快就会被诸国超越。到时候,敌强我弱,便只能任人宰割,徒呼嗬嗬啊。
  你说,到那时,我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父皇呢?”
  听了李璟的话,李景遂心中满是惊疑。
  当年先皇驾崩时,情况对李璟非常不利。当时自己贤名在外,朝中的很多大臣都希望自己能坐上皇位。可是先皇的遗诏是传位给大哥李景通,他也有一些拥护者。为了不起内讧,自己便坚持着没有去争取皇位。
  即便这样,大哥即位也有很大的阻力。直到立了自己为皇太弟,并在父亲灵柩前发誓兄终弟及,这才勉强登上了皇位。
  在登基的初期,大哥甚至都不处理政务,而直接把政务交给自己处理。慢慢的,才逐渐的将政事交还大哥。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为了避嫌,从来都是谨小慎微,生怕哪里引起了大哥或是朝中大臣的误会,引起朝廷动荡。一直以来,大家对当初的事情也闭口不谈。今日为何又提起?
  莫非,是发生了什么让他忌讳的事情,因此出言敲打?
  想到这里,李景遂连忙开口:
  “陛下无需忧心,朝中诸公向来勤勉,陛下对政事的考虑也都很周全,臣弟向来敬佩。陛下千万莫要妄自菲薄才是啊。”
  李璟摇了摇头,又笑了起来。
  “算啦,不说这些了。”李璟又指了指桌案上的两个折子。
  “这两件事,我觉得都算可行。查文徽之前也算有功,你一会儿便让他们拟个章程,看看怎么个交换法儿。
  弘冀那里不过就是要自己制作两百人的军械,让他做好备案即可。至于他说的要做些爆竹做战事助威,这算得什么军械?让他自便好了。”
  说完,便用朱笔在两个折子上写上了准字,并且将刚才说的话以公文的口吻批了上去。然后便将两个折子交给了李景遂,让他交予中书下发。
  李景遂点了点头,便拱手退下了。李璟以往也会和他多聊一会儿诗词文章,今日似乎也没有什么兴致,也便没有留他。
  三月末的润州肯定算不得热,可是李景遂背后却出了一层汗。最难测度的,就是帝王心。今天皇帝说的话,不会是无的放矢。
  他摇了摇头,苦笑一声便向东宫行去。他作为皇太弟,东宫即是他的住所,又是办公地点,只是平日不会真的住在这里罢了。
  东宫其实是有一套庞大的属官体系的,太子登基之后,这些属官也便是他治国的班底。李景遂被封皇太弟,太子属官也就变成了太弟属官,责任却是一样的。
  李景遂的属官都是一直跟着他的老人儿,见他回来大家拱拱手就算见了礼,随后便继续忙着公务。
  “敏之,你随我来。”李景遂走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那男子姓张,字敏之。在南唐初建,李景遂被封为吉时便是他的幕僚,一直都是他的左膀右臂。
  见李景遂叫他议事,便赶紧站了起来,跟着他进了书房。
  “敏之可知道,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吗?”
  刚一坐定,李景遂便开口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