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曹家千里马
作者:
超群老师 更新:2021-05-13 15:11 字数:2068
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当时天下大乱,曹氏宗族各个散去,离开乡里。曹休十余岁时丧父,他独自与一门客抬着其父灵柩,临时租借了一块坟地将其父安葬。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在兖州举义兵讨伐董卓,曹休于是变易姓名从千里之外的吴地途经荆州北归中原,乃见到曹操。曹操当时对左右的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啊。”
本意只是戏称曹休能够辗转行走千里来归,如同能行走千里的马驹。后来曹休经常跟随曹操四处征伐,立下不少战功,便在曹家第二代子弟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曹家千里马。
泰山军兵临城下,东武阳的形势并不乐观,曹休找贾逵来商议退敌之策。贾逵从小好学,机智过人,曾从祖父贾习研究兵法,献计道:“泰山贼寇见利忘义,定是被河北收买了,为了讨好袁熙,才出兵攻打东郡。藏霸料定我军准备不足,不如将计就计,在城门口设伏,故作不敌,引军入城,再一举歼灭。”
曹休听从贾逵的建议,贾逵领兵埋伏在城门口,曹休去引泰山军入城。第二日,藏霸率领的泰山军继续进攻东武阳,东武阳被进攻多日,已经有点残败,不多时泰山军便开始攻上城头,两军进行肉搏战。
孙观勇不可挡,力战曹休,击退城上守卫,曹休见贼军人多势众,在守卫的保护下逃亡内城。昌郗见东武阳城门打开,一马当先,率领手下兄弟杀入城内,捉拿曹休。
昌郗见曹休就在前面不远处,拼命追赶,丝毫没有发觉潜伏的危险,没曾想贾逵已经在城中挖好了陷阱,冲在前头的泰山军将士纷纷掉入坑中。
贾逵见泰山军中计,下令埋伏在两旁的曹军杀出,泰山军大乱,昌郗急忙掉头奔走,不过他冲得太急,虽然身边有不少护卫,还是身中数箭,生死不明。
幸亏孙观挺身而出,拼死搭救昌郗,才没有落入曹军之手,藏霸前来接应孙观和昌郗,不敢恋战,曹休和贾逵大败泰山军,重新夺回东武阳城门。
泰山军退往安全处,藏霸命人清点兵马,死伤五六千人马,大将昌郗更是深受重伤,昏迷不醒,想起自己立下军令状要十五日内攻下东郡,郁闷不已。
这时,手下将士来报,昌郗快不行了,藏霸虽然与昌郗关系不是特别好,毕竟是相识多年,即刻前去探望昌郗,不知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
昌郗面色苍白,有气无力,已经是弥留之际,凭借着最后一口气,艰难道:“各位兄弟,我不行了,临死之前,有一事相求,还望兄弟能答应。”
众兄弟泪如雨下,孙观安慰道:“兄弟放心,你现在安心养伤,听闻神医华佗就在邺城,有起死回生之能。待你康复,大哥和你一起再找曹休报仇雪恨。”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昌郗坦然道:“在刀口上讨生活,早已经有这一天,唯一担心的便是家中老父无人照顾,还望各位兄弟照看。”
藏霸是有名的孝子,对老人家最是恭敬,代表众兄弟答应昌郗道:“兄弟放心,你若不在,你父亲便是我父亲,绝不负兄弟所托。”
昌郗见心愿已了,闭上眼,安详离世,众兄弟痛哭不已。泰山军士气低落,又要处理昌郗后事,藏霸下令全军撤回泰山。
孙观虽然伤心,不过却没有忘记藏霸立下的军令状,担忧道:“昌郗之死固然悲痛,主帅可是立下军令状,要在十五日之内夺取东郡,此时退军恐怕难以向丞相交代。”
藏霸叹道:“此战是我之过,太过轻敌,才中了曹休的埋伏。如今士气已丧,再攻打东武阳,只会白白牺牲兄弟们性命,待办理了昌郗后事,霸亲自前去彭城向丞相领罪。”
曹休见泰山军撤退,趁机夺取东郡各县,还不知足,想要攻占泰山郡。贾逵劝道:“藏霸在泰山立足多年,一旦逼急了,定会拼死一搏。我军兵力不足,讨不得好处,不如先上报许昌,一来为将军请功,二来让大公子早做准备,出兵夺回泰山郡。”
泰山军退回泰山大营,藏霸、孙观、吴敦、尹礼替昌郗张罗后事。事后,藏霸本想独自前往彭城请罪,孙观、吴敦、尹礼不想藏霸一人承担罪责,便陪同他一起前往彭城,希望袁熙能从轻发落。
袁熙在彭城接见藏霸,听闻泰山军在东武阳大败于曹休之手,昌郗还中箭而亡,暗暗惊奇,叹道:“没想到曹休还真有点难耐,难怪被人称为曹家千里马。”
藏霸见袁熙只是叹息,并未怪罪,还是主动承担罪责道:“末将贪功冒进,中了曹休之计,损兵折将,不能攻下东郡,罪该万死,还请丞相治罪。”
孙观、吴敦、尹礼一起跪在地上请求袁熙免除藏霸死罪,河北将领高顺、张燕也替藏霸求情,袁熙见众将求情,不再追究罪责,安慰藏霸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无须自责。攻打东郡是昌郗的主意,他不幸身亡,自然不再追究责任。”
虽然有众将求情,袁熙可不能因此坏了军中规矩,正好昌郗身亡,便由其定罪,借机赦免了藏霸,令藏霸好生照顾昌郗的家人。
藏霸感谢袁熙的不杀之恩,与孙观、吴敦、尹礼三人返回泰山大营。在四人走后,贾诩问道:“泰山军战败,丞相一点都不惊奇,难道是早有预料?”
袁熙笑道:“文和太高估我了,我也以为藏霸能拿下东郡。曹休不足为虑,定是背后有人相助,不过这样也好,解决了昌郗,给我省了不少麻烦。”
昌郗在历史上可是堪比吕布的反骨仔,反叛,归降,反叛,归降,最后曹操忍无可忍,将其捉拿,斩首示众。贾诩当然不知道这些,也不知道袁熙为什么提防昌郗,不过既然昌郗已经死了,也便不再询问。这便是贾诩的高明之处,懂得明哲保身,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