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自陛下登基以来,扫女真,清倭寇,功震寰宇,当开恩科,纳天下贤良
作者:疯狂猎人      更新:2021-05-13 14:24      字数:2189
  朱翊钧借助系统,掌管着大明帝国,将这座大帝国的一举一动,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
  在朱翊钧将六扇门派到倭国测绘倭国地形图后。
  那场朝堂争议终于落下帷幕。
  最终朱翊钧选择了高拱的计谋,隔岸观火,对于朱翊钧来说,现在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当时机成熟,收割战果!
  早朝。
  兵部尚书杨博听到皇上放弃离间计,选择了高拱的隔岸观火,也便不再说什么,自己只是要将自己的治国策献上,至于皇上会不会选用,那就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了。
  其他的官员纷纷上表奏折,除了督查边防建设以外,也有一些官员上书停止商业改革,这些执拗的官员认为开埠互市有违祖制。
  还有一些言官上书,弹劾主导商业改革开埠互市的张居正。
  朝堂之上的张居正也是顶住了极大的压力。
  朱翊钧在大殿之上,看着这些言官对张居正的弹劾,终于开口了。
  “商业改革,是朕让张居正去做的,开16埠互市,也是朕亲自允诺的,你们若是想弹劾张居正,那就先把朕弹劾下去吧!”
  朱翊钧声若响雷,那些弹劾张居正的官员立刻俯身:“臣惶恐。”
  大殿之上顿时清净了。
  “还有其他奏本吗?”
  朱翊钧站在龍案前,开口说道。
  大殿中的文武大臣左右看看,不再出声。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要下朝的时候,礼部尚书高仪出列。
  “臣有本启奏。”
  “奏来。”
  朱翊钧重新坐会龍椅之上。
  “陛下,自您登基以来,扫蒙谷,荡女真,清倭寇,功震寰宇,当开恩科,纳天下贤良,共建昌隆盛世!”
  高仪话音落下之后,其他的官员纷纷附和。
  高拱等官员纷纷开口:“的确应该准备科举考试了,天下莘莘学子,早就等待这一天。”
  朱翊钧点头,开口说道:“那么,我便开恩科,为国家挑选栋梁之才,高仪,你便替朕去拟旨吧。”
  “吾皇圣明!”
  ……
  高仪归列之后,再也没有官员上奏折,退朝。
  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才任能的制度,也是寒门学子登上上流社会的唯一途径,如张居正,他便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之路,一路平步青云。
  哪怕是生于高门大户,若是没有真才实学,不会文章,也没有办法通过科举考试,做不了官。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
  当然,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可以开恩科,乡试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主考官由皇上亲自任命,皆是朝廷命官,德高望重者担任。
  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
  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只取三百名进士。
  ……
  朱翊钧扫平了边关之患后,大明帝国走上正轨,无数的士子早已经摩拳擦掌,若是能高中进士,入朝为官,便能一展胸中报复了。
  早朝结束之后,众多朝臣往外走,朱翊钧让太监把礼部尚书高仪、工部尚书海瑞、内阁首辅高拱、内阁次辅张居正,兵部尚书杨博喊住,命他们去乾清宫见驾。
  这五人都是朱翊钧的肱股之臣,现在朱翊钧要开恩科,自然要同他们详细了解一下科举。
  朱翊钧进入乾清宫等待五位大臣到来。
  高拱和张居正对乾清宫很是抵触,他们打心里不愿意去乾清宫,因为他们没一次前往乾清宫,都会背着一大堆事情出来。
  比如皇上缺银子了,比如皇上想打仗了……
  比如皇上想改革,却不愿意自己出头得罪天下士族,便让张居正出面顶雷,被天下士族唾骂。
  一直以来,祖制就是重农抑商,到了张居正这里,却将商业全解禁了,自然是骂声一片,若不是张居正身后的靠山是皇上,他早就被言官弹劾了。
  “哎,希望这一次皇上别再出难题了……”
  “应该是与开恩科有关。”
  这110些肱股之臣在太监的率领下,进入了乾清宫,朱翊钧早就在乾清宫里等他们了,并且给他们准备了五张椅子,几碗新沏的茶。
  看样子是要促膝长淡了。
  五位大臣进来之后,朱翊钧也没有废话,直接让他们坐在了椅子上,朱翊钧单刀直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些大臣。
  “朕想开班学院,不是私塾,而是让所有寒门子弟能够免费入学的孔子学院……”
  张居正和高拱的脑袋瞬间大了。
  小皇上又给出难题了。
  建立学院?
  还是免费的?
  建立学院自然是好的,例如现在的明朝就有国子监,有九千学子在国子监学习,每年的花费,极其高昂。
  大规模建立免费的学院?
  一座国子监每年的银两支出就是二十万两……
  想要天下寒门免费入学,必须有千座国子监才够,那么每年的支出,将无法想象的数字……
  这是不能实现的,张居正和高拱都是从私塾中学出来的,他们自然知道读私塾的高昂学费以及纸笔有多贵……
  “你们给朕拿一个主意出来吧,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识字率给朕提升上去?”
  五位大臣面面相赫,一时间,拿不出任何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