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齐泰辞官
作者:执笔绘斜阳      更新:2021-05-12 13:47      字数:1856
  “报答这两个字就严重了,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做什么事情都思索回报的话,那怎么能让周围的小国真心归附,遵宠大明为宗主国呢。
  大明做事是不图回报的,为的是世间正义,为的是天下的朗朗乾坤。”黄观打断了黎澄的话说。
  黎澄双眼感动的通红,声音呜咽的说:“大明就是好,愿来生我也做大明人。”
  黄观笑了:“无论来生今世,你虽现在不是大明人,但你得做点事情,为了让天下所有的国度都能处于和平状态,大明有时候是不能只做口头工作的。
  比如安南王叔陈天平遇难事件,就证明一件事,一味的谴责是毫无意义的,有时候该出手就出手,把他打痛了,他就听话了。不然他只会当你的谴责是瞎逼逼。”
  看着黎澄懵逼的样子,黄观又费尽心机的诱导,你要懂得大明现在需要利器,只有锋利的武器,大明才能更好的维护世间正义。
  黎澄终于懂了一点,“黄大学士,你得意思就是让我为大明研发新的火器,这样才能让大明更好的维护世间正义。”
  黄观抹了把头上的汗说:“和聪明人说话就是快乐。”心里却再想你若是在听不懂,我就崩溃了。
  就这样黎澄彻底成为大明的火器研发员,在大明的火器二厂玄武湖就任,(火器一厂在穹窿山)。莫然许诺,你在这放心的工作,到时候莫然会努力找到安南陈氏血脉,让安南国有君主。也会把黎澄的一家老小接过来,让他们阖家团圆。
  只是接黎澄一家老小来京师,是吩咐人做了。至于寻找安南陈氏遗脉,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就行了。
  再说黄观劝降黎澄的这段时间,郑和和吴晗也在调查官船出海的事情。
  北至大河卫,南至观海卫,整个江淮地区都被巡查了一遍,最后目标锁定长江北端的镇海卫,经过严密监视,正准备收网的时候,这条线索断了,不知道为什么,镇海卫指挥使忽然暴毙,普通的医学手段根本无法查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郑和和吴晗挺郁闷,自己还只是远远的观望,只是根据调查,从镇海卫处流失的官船最多,确定了初步怀疑对象,还没来得及深入调查。连收网都没开始收网,更没有来得及下手,就这样悲剧了。
  事已至此他们也无奈,最后去了镇海卫又调查一番,确定了丢失官船的数量,向莫然帝汇报起来。
  镇海卫丢失官船最严重,从这里登记出海,再也没回来的船只有一百多艘,第二名就是金山卫,丢失船只三十几艘,其他的卫所也丢失了不少船只,大多数都是二十艘左右,从渤海到南海沿海十几个卫,五十个所都有丢失船只的记录。
  莫然虽然查清了此事,但依然没起到威慑作用,还牵扯到沿海十几个卫所换了领导,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靖难之役跟着闯过来的,就这样被一场案件给牵连了。
  深夜,正是京师大户人家喧哗热闹的时候,齐泰回到家中,把自己朝书房里一锁,搞得一家人都懵逼了。
  他们家老爷可是大明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爷啊!如今受什么气了,即便是皇帝,也不会把他气成这样啊!
  齐泰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当时鬼迷心窍,答应为窦朋讨要调度官船的圣旨。
  如今因为官船的事情死了两个卫所指挥使,一个运河转运使,这些可都是中级官员,都被神不知鬼不觉的做掉了,杀死这些官员的人,十有八九是窦朋暗中派来的,不知道这次这些事情怎么处理呢!
  看到莫然帝那个样子,感觉这案子还得继续,军方消息断了,还有文案记录,这个就可以查询官僚体系了,这要是继续追踪下去十有八九就查到自己了,怎么能阻止莫然帝查询案件,又能保证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一晚上齐泰都在苦苦思索,直到凌晨的时候,他才想到事情的解决方案,皇上不是要威慑作用吗?窦朋不是希望自己能平安吗?基于这两点,一个方法被自己想出来,那就是辞官,把这件事情承担下来,敢于冒风险,因为齐泰有三个点可以保证。
  1.现在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齐泰就和私自调度官船有关系,即便是他承认和自己有关,也不过就是罢官回家的路子。
  2.他的辞官,证明高官也被惩罚了,让这些有损公肥私想法的人得到警告,又给了莫然脸面,帮莫然起到威慑的作用。
  3.就是案子停止调查了,窦平安全了,所以自己也安全了。
  三点情况一理出来,齐泰都想为自己喝彩,第二天就找到莫然说明情况,莫然自然不允许齐泰辞官的。可是齐泰说私自调度官船就是重罪,国家不严惩的话,起不了威慑作用,早晚会出事,再说那还是齐泰主政期间发生的事情,齐泰有脱不干的关系。
  莫然表示齐泰费心了,等风口过去了在招你回来,继续做你的内阁大学士。
  齐泰高兴的不得了,自己只要出去避避风头,过段时间内阁大学士还是自己的,自己还能卖给莫然帝一个天大的人情,再说自己这些年也挺累的,现在有名气有金钱了,是该好好放松一下,享受下生活了。
  齐泰却不知,他这一别内阁首辅大学士的职位,就永远没有挨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