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126直立行走的基本条件
作者:乙未东皇      更新:2021-05-11 17:35      字数:3910
  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两条腿走路很有必要的。晁盖很会经营名声,但缺乏领袖能力,就是一个典型的瘸子。作为一个领袖,临危不乱,保持方寸是最基本的素质,晁盖身上刚好缺的就是这点,听到宋江吃了官司,晁盖“慌忙请戴院长坐地”直接问就“缘何我宋三郎吃官司,为因甚么事起来?”。这样做倒是显得更讲义气,对自己的江湖名声会更好。这里晁盖的操作错误有两个,听到这种事首先自己不应该慌。等戴宗坐定之后直接让戴宗讲,而不是慌忙问话。至于后面的操作就更是错上加错,确认宋江吃官司的消息,就立马清点人马准备去打江州,幸好被吴用拦了下来,这样倒更适合演古惑仔,而不是一个江湖大哥。如果鲁智深站在旁边,估计也会抛出一个鄙夷的眼神,而梁山众人也会窝窝囊囊,我们怎么会跟这样一个大哥,真是日了塔了。
  吴用安抚完晁盖之后就开始得瑟了“…吴用不才,略施小计…”,从后面的表现来看,这个狗头军师确实是“不才”,而且施的也真是“小计”,去找来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让两个人造了一份假的家书回给了蔡得章,就是这封信出了问题。蔡京当时已经是太师丞相,怎么会盖翰林蔡京的印章。而且这个印章是发表作品用的,在写给自己儿子的书信里面用就不合常理。再说整个过程根本就不用赚金大坚,这个人是个穷鬼,书中讲道“金大坚见了银子,心中欢喜”,50两银子确实不是小数目,同样见到50两银子,萧让就没有这种反应了,人家萧让只是模仿个字,这个在艺术界也是不犯法的,学得越像越好,是功力的表现,王羲之也临过钟繇的宣示帖,搞得我现在都分不清哪个是真迹,金大坚这个家伙不是很安分,刻蔡京的章,而且是作品章,这个在艺术界是为人所不齿的,谁知道这货有没有刻过公章,这个造假的家伙安不安分尚且不知,来了也没起到什么好作用,反倒是加速了宋江的人生。还有另一个问题吴用没有考虑到,戴宗并没有进过蔡京的府邸,不知道蔡京家里边的情况,后来被蔡得章问出破绽,就好像我们没有去过中南海,肯定不知道里面是个什么阵仗,蔡得章叫戴宗过来一提审,戴宗所见的人,包括所经过的流程完全不对,前后时间完全不合,算是露出了破绽,差点送了和宋江两人的性命。其实更稳妥的做法,派戴宗去一趟蔡府,了解一下情况,拿回蔡京的原书之后照着原书再写一份假书,这样就不会错。只会耍小聪明的吴用,这些细节问题都没有考虑到,所谓智多星是否也是略带水份?
  萧让和金大坚被戴宗以修庙为由骗到野外,结果遇到了事先埋伏好的王矮虎。按说这种立功露脸的事儿应该交给自己更铁实的兄弟,比如说赤发鬼刘唐,但是偏偏是派了王英去,晁盖派他去劫掳两个人,这也从侧面上反映王矮虎这个人长得有多山贼,看来这货在大家的眼里面就是个二货,长得就是一张打家劫舍拦路剪径的脸。也反映出晁盖这个人多么爱惜羽毛,下三滥的事只是由外围来做,自己的亲身兄弟都是有勇有谋,劫个生辰冈什么的,劫道这事儿太跌份儿。
  萧让是个文人,心理素质却也不差,已经被人家捉了,身临刀俎,还不忘幽默一下“山寨里要我们何用?我两个手无缚鸡之力,只好吃饭”,我们两个连只鸡都抓不了,只是喜欢吃饭,让我俩去,不是白白浪费粮食吗?吴用说萧让是会些枪棒的,萧让一面谦虚,一面还来了一句“只好吃饭”,这个心理素质和反应速度也是没谁了。
  吴用一边让人把萧让和金大坚骗上山,一边找人骗两家的老小说你家当家的突然中暑,赶紧过去看看吧,两乘轿子把两家人直接抬到梁山。两个人看到这种情况“闭口无言,只得死心塌地,再回山寨入伙”。好在这两个人结局还不错,两个人结局不错的原因不是武功比卢俊义还高百杀不死,是在于这两个人除了刀枪棍棒之外,还有一些别人不具备的特长。在水浒世界,武艺是基本生活条件,虽有高下之分,但没有就很尴尬,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机,有人用小米有人用苹果,用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不会用可能买个菜都费劲,这都算是基本生活技能,用手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技能,才是决定一个人出路的关键。二战结束,德国很多科学家都被盟军秘密的转走,好吃好喝供养着,很多显赫一时的将军最后都上了军事法庭。看来这这单是水浒世界才有的观念。
  戴宗走的时候很有意思,特意向朱贵辞行“作别朱贵,拽开脚步,登程去了”,单独向之前有过误会的人辞行,能做到两院节级,这个情商果然是不一样啊,能做到这些,戴宗也是个内心强大的人。
  武松去京城送信前前后后用了三个月,得到“一锭大银”,一锭大银从五两到五十两不等,书中未表,戴宗帮蔡德章送了这趟快递,得到25两银子的赏钱,看来是是当时的市价,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也差不多有五万块,这些钱除了神行术的成本,还是有些富余的,而戴宗除了些小钱,还保持着“神行太保”的美名,名利双收啊。
  知道戴宗带回了蔡京的书信,黄文炳就想去拜访一下蔡得章,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借机看看自己有没有被蔡京重视,就算没有被重视,刷一下存在感也是好的嘛。黄文炳的拜访还是很有技巧的“送些礼物时新酒果”,拜访领导带些礼物很正常,但是蔡得章还带了一些新鲜的水果和刚酿的酒,后边这两样都是解暑用的,尤其是水果,天气热的时候两三天就变质,必须要当天吃掉才好,如果当天吃不掉,总不能扔吧,家里那么多人,那就得赏赐下属,黄文炳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酒的话肯定不会太差,蔡得章招待别人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炫耀一下,我一个下属孝敬我的,说这话的时候那是倍儿有面子。
  送礼物还有个好处,就是自动给蔡德章找了一个话题“累承厚意,何以克当”,老是这么客气,搞的我都不好意思了。黄文炳倒是表现得很有风度“村野微物,何足挂齿!不以为礼,何劳称谢”,又是一个标准的演讲流程,我带的东西就是一些土特产,先讲了一个客观事实,都是些土物产,作了一个铺垫。何足挂齿,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接着还论证了一下,这个不算什么礼物。最后对蔡得章提了一点要求让蔡得章不用表示感谢,而且这个要求提的很巧妙,何劳称谢,用的是个问句,而不是一个陈诉句或者祈使句,又表现了自己的风度,又给了蔡得章面子。这个水平比之宋江的三句话演讲一点都不差,反而是略有胜之。当蔡得章有意让黄文炳看家书的时候,黄文炳说了一句“小生只恐家书不敢擅看。如若相托,求借一观”,其实他是非常想看的,但是又装作没多少兴趣,而且把话说成蔡得章请求他看一看“如若相托”,自己又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抬高了自己的身价。一句话一气呵成,也没有给蔡德章反悔的机会,蔡德章就是想临时不让看,估计也来不及了。
  黄文炳是个非常细致果断的人,看了信件,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最后又看了封皮和图章,直接就判断出这封信是假的,而且说出了吴用没有注意到的两处纰漏,这才破获了山贼造假案。黄文炳说服蔡德章的整个过程也是一个标准的演讲流程。“相公,休怪小生多言。这封书被人瞒过了相公。方今天下盛行苏、黄、米、蔡四家字体,谁不习学得。况兼这个图书,是令尊府恩相做翰林大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如今升转太师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图书使出来?更兼亦是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令尊府太师恩相,是个识穷天下学,览遍世间书,高明远见的人,安肯造次错用?相公不信小生轻薄之言,可细细盘问下书人,曾见府里谁来?若说不对,便是假书。休怪小生多言,只是错爱至厚,方敢僭言。”先是叫了一声相公,把蔡德章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矮下身段,请求在蔡德章不要了怪罪。然后才开始真正的说服工作,讲了一个客观事实,天下模仿苏黄米蔡能学八九分像的比比皆是。接着分析出错的可能性,就是前文我们说过的两个原因,也是人家黄文炳分析出来的。最后表达自己不同看法的时候给蔡德章戴了一个高帽子,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令尊是太师丞相,是个学通古今的人,怎么会犯这种基本错误,这句话学问可大了,首先指出了信件的逻辑错误,又给对方戴了高帽子,让对方听起来很受用,而且不是直接夸赞蔡德章,是夸的蔡京,这个夸赞事先就已经有铺垫,苏黄米蔡天下盛行,这个天下盛行让蔡得章听起来很舒服,文化领袖啊,当官当得好那就不说了,全天下人都看着呢,关键是人家字儿好啊,那可是流芳千苦的事儿,米芾的字儿到二十一世纪还有人练呢,你家老爷子可厉害着呢,虽然不是直接拍马屁夸的自己,听别人夸自己的父亲,听起来也很舒服,保不齐这一封家书就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样流传后世了呢,吹捧完了直接一句“安肯造次错用?”以蔡京的认知高度和细致程度怎么会在家书中犯这种错误呢?接着提了一点要求,你如果不信可以把戴宗抓过来问一下。因为是对自己上司的汇报,而且事关重大,为防万一,最后还说了一句,休怪小生话多,只是我特别关心你“方感僭言”。僭,有唐突超越礼制的意思,因为牵扯到蔡京,蔡京无论是艺术修为还是政治智慧都要在黄文炳之上,关键人家是太师丞相,是自己顶头上司的老子,而蔡京手里面握着蔡得章的前程,所以这个时候适当采用一些低姿态是不错的选择。
  等蔡德章审问明白,把戴宗和宋江判了斩刑,黄文炳说了两点好处,第一朝廷听了会高兴,第二,也省得梁山泊的山贼过来劫宋江。后来美国人定位到本**就直接击毙,而没有经过军事法庭审讯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公开审讯和处刑的话,会不会也有一帮基地好汉去劫法场呢,热兵器时代,那个场面就好看了。引用美国人的智慧,蔡得章如果把宋江秘密处刑的话,就可以避免后面的农民起义。
  看来在体制内混的一些精英比反贼领袖的水平未必就会差很多,后来宋江和黄文炳一成一败,一生一死,就在于宋江是两条腿走路,而黄文炳是单腿跳。宋江的人生成就系统有两个,一个是江湖名声,一个是建功立业,而黄文炳只是围着权力在打转。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就是因为有两条腿在走路,只有一条好腿的话,那应该去残联,何况有一些人连一个特长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