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作者:茂林居士      更新:2021-05-11 15:51      字数:1591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巧言》,译成白话文即:别人现在有什么心思,我能够通过揣摩知道。寓意,做人不要太过花言巧语,谁也不比谁傻多少,要懂得适可而止,坦诚相待。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姜小白以出兵打败了他逃亡时对他“无礼”的谭国,谭国国君逃到了莒国。姜小白想以“包庇谭国国君”之罪,派兵趁机灭掉莒国,于是单独召见管仲,在密室里讨论兵伐莒国事。
  在姜小白落难、无人收容时,莒国不但收留了他,对他礼遇有加。姜小白在莒国避难十年后,在他回国争夺王位时,莒国还出兵相助,让他成功当上了齐国国君。更重要的是,莒国国王是美小白的亲舅舅。姜小白兵伐莒国的举动,是典型的忘恩负义,所以,他才会单独召见管仲,二人在密室中商议。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秘密中的秘密竟然不胫而走,整个齐国的人都知道了。
  姜小白怀疑这个消息是管仲走漏的,找到管仲,语带讽刺的问:“伐莒国这件事,我是在密室里单独向您说的,这个谋划尚未公布就被国人知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说:“咱们国内一定有聪明睿智的人。”
  姜小白说:“真的吗?那么咱们商量这件事出密室时,确实有人拿着拓杵朝这里张望。我大概知道这个人是谁了。”说完,姜小白命令那天服役的人再来服役,不得替代。
  过了一会儿,那天服役的人全部站到了台阶下,姜小白一眼认出了那个人。正当姜小白打算直接问话时,管仲悄悄阻止了姜小白的行动,让负责礼礼宾的官员,把那个人请上了殿台,很客气的差距道:“您贵姓。”
  那人说:“在下,东郭牙。”
  管仲又问:“齐国要伐莒国的计划,是你泄露出去的吧。”
  东郭牙听到这话面无惧色,坦然答道:“没错,是我。”
  姜小白忙问:“我又没说要讨伐莒国,你凭什么说齐国要伐莒国呢?”
  东郭牙说:“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于猜测。齐国要伐莒国的计划,是我猜测的。”
  姜小白问:“你怎么猜测?”
  东郭牙看了一眼管仲,又转向对姜小白说:“君子有三色,想必管丞相(管仲)肯定知道。”
  管仲闻之,忙说:“这个我真不知道,愿闻其详。”
  姜小白着急,催促东郭牙道:“你就快点说吧。”
  东郭牙笑了笑,从容地说:“我听说,正人君子有三种表情。参加宴会时,必然神色欢欣;参加丧事时,必然神色凝重;打算打仗时,必然神色激动。那天,我远远的望见您走出密后表情很激动,一看就知道您要发动战争了;您张大嘴巴而不是紧闭双唇,发音是莒(在春秋年代,齐国人读‘莒’字时,发音为ga一类的音);更重要的是,您当时还挥手向莒国的方向指了指,且谭国国君刚刚逃到了莒国。我当时根据这些就知道您在密室里商量的是什么,但此举不义,会让您被上‘赶尽杀绝’和‘不仁不义’的恶名。为了阻止您的这个错误计划,我就告诉了国人,说齐国要伐莒国了。”
  姜小白听完很高兴,说:“好!你做的是对的,仲父(管仲)在密室里也这么劝我,我没听。现在既然被你看穿了,我肯定不会攻打莒国了。”
  东郭牙这时又看了管仲一眼,突然很直接的对姜小白说道:“齐国要伐莒国的计划,您是不是怀疑管丞相(管仲)走漏了消息呀?眼睛是心灵的征兆,言语是行为的意向。很多人都想知道别人的想法,可是怎么也弄不准;其实,观察一个人容貌的变化、情绪的波动,以及对利弊得失的态度,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想法。所以,走漏了消息的人是您呀!”
  姜小白不认帐,说:“《诗经·巧言》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首诗我是学过的!”
  告别姜小白,出到殿外,东郭牙与管仲相视一笑,同时念出了《诗经·巧言》中的另一两句诗:“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以上,便是汉代学者韩婴,根据《吕氏春秋》“东郭察言观色知伐莒”而改编收入《韩诗外传》中的寓言故事“东郭止战”。读此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会发出“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的感慨。然而笔者想说的是:
  察言观色,实非管仲之所以好。纵观整个过程,管仲不谈密室之事,不欺服役之人,仲受人误解而不辩解,重获清白而不居功。实大仕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