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老大”常犯的四个错误
作者:茂林居士      更新:2021-05-11 15:51      字数:1358
  齐桓公姜小白晚年懒惰,把所有国事都推给了管仲,自己整日在宫中玩乐。
  有一天,一个自称贤士的人突然来到王宫外面,要求姜小白封自己为上官,并赐给自己每年千钟粮食作为俸禄。姜小白让人向管仲通报了这个事情,管仲说:“请以君王的口气,任命他做个上官吧。”
  姜小白可能是老糊涂了,也可能想借机送管仲一个人情,于是便把那个人叫到面前说:“我已经跟仲父(对管仲的尊称)商量过了,他也觉得你是个人才,我现在就任命你做上官,食禄千钟。”
  那个人一听此言,立刻决然答道:“这个上官,我不干了。”
  姜小白有些生气,愠恼地问道:“你要当上官,我现在让你做了上官,你又不干了。难道你在戏耍我吗?”
  这个人向齐桓公深鞠一躬,说:“我怎么敢戏耍您呢!不过,我听说明君录用人才时,都是从国家大局出发,自己做决断。不论是留用人还是开除人,都只是参考别人意见,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现在,宰相说我是人才,您就录用了我,而不实地考察,做出自己的判断。将来,别人说我是蠢材时,您会不会也不加思考就开除我呢!现在我已经决定,不当这个上官了。”
  那个人走后,姜小白请来了管仲,说明了经过,管仲说:“他认为您是个耳朵根软,容易轻信谗言的人。他是个想做事的人,成为上官后肯定会大刀阔斧地做事,也肯定会因此而招罪一些人。到那时,如果您轻信别人的谗言,就会把他实施的政事废掉,甚至让他蒙受不白之冤。他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请官又辞官的。”
  姜小白听后不悦,说:“我像个耳朵根软,轻信谗言的人吗?”
  管仲没有回答,只是很着急地说:“现在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这个人是贤才,您必须亲自请回来。任命时一定要问问他具体的治国策略,千万不要再提我了。”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管子·小问》,原名《客或欲见齐桓公》。史家给这个寓言的解读是:这个故事道出了“老大”常犯的四个错误——解、惰、简、慢。
  解,指的是松懈、不重视。人,最大的敌人,是松懈时的自己。当“老大”,能在各类虚华、吹捧和成绩中保持清醒并非易事;所以,警惕“身心松懈”,不为花言巧语迷惑、不被过度自信陶醉、不因一时得失驻足,应该警钟长鸣。
  惰,指的是敷衍、不恭敬。人,若心生敷衍,肯定会葬送未来。当“老大”,对上一般是不会生发敷衍与不恭之心的,但对下却难免产生轻视、菲薄之念;所以,警惕“处事不恭”,善待一切,莫轻莫傲,应该警钟长鸣。
  简,指的是投机、不务实。人,只有不浮躁,才能够走得长远。当“老大”,为了尽快出成绩,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是通病;所以,警惕“因小失大”,“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应该警钟长鸣。
  慢,指的是冷淡、不积极。人,一旦不思进,必将会走向灭亡。当“老大”,做到一定程度后,常常会进入一个居功自满、止步不前的停滞期,其实这时的停滞就是倒退。所以,警惕“不思进取”,永远“精益求精”,应该警钟长鸣。
  《客或欲见齐桓公》这个寓言中,齐桓公姜小白之所以错失人才,就是因为晚年的他自认为齐国已经国安民乐、内外升平,所以作为君主不务实、治理国家不积极、对潜在危险不重视、对后辈人才不恭敬。所以,《春秋谷梁》在论此事时,谈起齐桓公早年的“奋、勤、务、恭”对比其晚年的“解、惰、简、慢”,才会十分惋惜地说:“恶恶疾其始,善善乐其终。”(既然憎恶,就要在萌生的时候断除;既然热爱,就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