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为主分谤
作者:茂林居士      更新:2021-05-11 15:51      字数:1623
  《水经注》云:济水自鱼山而北,经清亭东,又县西二里有三归台,相传即管仲所筑……
  三归台是什么?管仲为什么要建三归台呢?
  关于三归台中的“三归”二字,史家历来多有争议,主流的解释是,三归台就是标志“民人归,诸侯归,四夷归”的高台。不过,据刘兴林先生的《管仲三归考》,再结合《管子》书中“民之三有归于上”和“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的记载,笔者觉得:三归台应该是齐桓公将农、工、商三业一年的财税收入赏给管仲后,管仲为存放财宝而建的楼台。
  据《晏子春秋》《韩非子》《国语》等史籍记载,管仲修三归台一事,应该发生在公元前651年。这一年,管仲72岁,齐桓公姜小白61岁,齐国在他们君臣协力治理下,已经称霸诸侯多年;更关键的是在此前一年,周王室发生的更立太子事件中,因为齐国的力挺,太子姬郑顺利登基成为了周天子(周襄王),重新建立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诸侯国“新秩序”,使天下再度安定下来。这就是发生在桓管君臣身上,最为史家所称道的“一匡天下”。
  完成了“一匡天下”这样的盖世奇功后,已经做了三十多年齐王、二十多年诸侯霸主,一生虽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却从不犯大错的姜小白,在这时犯了一个大错,发生了“烹子献糜”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晚年的姜小白认为天下已定,自己劳苦一生,这时应该尽情享乐,于是不顾年老气衰,开始整日贪恋酒色,在被管仲以“损身减寿”为由劝止后,他又开始玩命地搞养生膳食,天天跟一个叫易牙的小人研究如何食补。再后来,尝遍天下美味、试过各种药品的他们竟生出了“吃人肉以养生增寿”这一灭绝人性的想法;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因为姜小白说“死囚、平民之肉不洁,食之无益。”那个叫易牙的小人竟然把自己4岁的儿子做成了肉汤,献给了姜小白;姜小白知道实情后,不但没有惩处易牙,还奖赏了易牙、更加宠信易牙。于是,齐国百姓闻之哗然!天下诸侯闻之哗然!齐国百姓怕姜小白“吃”了自己,纷纷要逃离齐国;天下诸侯认为姜小白已是暴虐荒淫之君,纷纷要讨伐他。
  听到这些消息,面对内失民心、外有强敌的险境,姜小白找到了被他下令“养老”的管仲。管仲察言观色,知道姜小白这时已经真心悔过,于是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把易牙赶出齐国,并昭告天下姜小白是受易牙蒙骗,才酿就了“烹子献糜”之祸。二是,把齐国一年的财税收入赏赐给管仲,并昭告天下说,管仲奢侈、无礼,竟然接受了这样的赏赐。
  姜小白听后,不理解第二条,便问管仲:向天下人说您奢侈、无礼,您不怕天下人骂您吗?
  管仲苦笑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给大王您分谤啊。”
  为了让“管仲奢侈、无礼”成为热点,在接受姜小白封赐后,管仲还大张旗鼓地请人在他家中修了一座很高的楼台,声称要用这座楼台,存放齐国农、工、商三业一年的财税。于是,天下人似乎忘了姜小白的“烹子献糜”,街头巷尾,百姓转而开始议论起了管仲府中的“三归台”。
  关于管仲建三归台,当时和后人是怎么议论的呢?
  《史记》称“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也就是说,对于管仲建三归台藏吞财富,当时齐国百姓并不认为管仲无礼,也不认为管仲侈靡。到是晚管仲170余年出生的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管仲的三归台,评论说:“管仲根本不知道爱惜自己的名节,更不懂节俭!”还有学者称:“管仲为恶人掩过,为昏君分谤,助恶人者,等同于恶人。”
  其实,以上这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对,但却都没有点出管仲建三归台的原因。笔者认为,管仲筑台分谤,诚然有忠君和报答当年姜小白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意思,但更多的原因是,他不想因姜小白的恶行而断送齐国和天下难得的和平。如果他不管,诸侯与齐国开战,天下肯定会再次陷入大乱,生灵肯定会再遭涂炭;所以,为了大局,管仲只能通过“引咎至身,自伤于民”的方式,代君受过,以消天下人之怨气,还世道以公平。此事,正如明代平民思想家颜钧所诗:
  蒙蒙烟雨锁江垓,江上渔人争钓台。
  夜静得鱼呼酒肆,湍流和月掇将来。
  若得春风遍九垓,世间那有三归台。
  君仁臣义民安堵,雉兔刍荛去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