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考量
作者:
闪过的剑 更新:2021-05-11 15:08 字数:3335
对青衣教有了计较,刘治便打算等蒯乐二人巡查归来后,嘱咐他们多留意张沅几人在乡间的动向。
回到屋里,刘治随手打开架上的竹简,却发现自己脑袋里乱哄哄的,根本读不下去,索性放弃了读书的打算,转而走出房门。
寒冷的空气让刘治有些急躁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看着不远处的兀突骨,不由会心一笑。
这糙汉也是厉害,大冷的天,穿的这么单薄,甚至身上都已经积上了半寸厚的雪花,竟然还能睡的这么踏实。
不知怎么想的,刘治缓步走到兀突骨身边,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任由雪花打在身上。
尽管刘治不愿承认,但自从了解到青衣教的存在后,他的心就已经乱了,青衣教的影响力之广,让刘治颇为心惊,即便他们如今没有显露出任何反抗朝廷的意向,但如此庞大的势力本身就是一股威胁。
同时也让刘治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一旦真的时变,就靠自己手上的力量能够做些什么?
自己手下可堪大用只有田豫一人,刘辟虽然勇猛且忠心耿耿,但却差了田豫不少,兀突骨更不用说,虽武艺非凡,但桀骜不驯,能让他听自己的话就已经不错了。
泉山因为之前的战斗损失惨重,如今加起来都不到一百五十人,如今还在休养生息。
而自己最大的金手指,系统,现在也指望不上,不知为何,自从更新之后,系统就陷入了沉睡,没再有任何任务提示,声望值倒是有了增加,只可惜远远不够。
就这么点实力,一旦青衣教起事,面对起义的巨大浪潮,自己要么随波逐流,要么被这股浪潮拍碎,根本身不由己。
在刘治看来,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加入青衣教,原因无他,历代的农民起义都会有一个通性。
起义之初,声势浩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朝廷的军队就像纸糊的一样,有鲸吞天下之势,但一旦过了前期,农民军的弱点就会立刻显露。
其一,建制杂乱,毫无纪律,喜欢裹挟百姓,一旦遇到真正的精锐,被裹挟的百姓会立刻丧失斗志,开始逃散,这对军队的士气是极大的打击,往往会使一场小败变成溃败之势。
其二,底蕴,农民军的装备武器与朝廷多年的积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哪怕前期攻破城池,有了和官军的武器,但许多农民军拿起武器前,都还在种地,训练程度也远远不及。
双方的将帅质量同样如此,大多数农民军的头领文化水平不高,即便有异数,出了将才,但数量上也比不过朝廷军队。
故而,哪怕官军刚开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反应过来后,与起义军的战斗往往胜多败少。
其三,世家的态度,世家作为特权阶级,与朝廷往往密不可分,只要局势没有彻底糜烂,那么在起义军与朝廷之间,大多数世家都会选择帮助朝廷镇压叛乱。
世家最主要的资源就是人才,而这恰恰是农民军最欠缺的,没有人出谋划策,统筹全局,那么早晚会被覆灭。
在齐国,杰出的世家子弟,根本无惧刀斧,这也与齐国的风气有关,哪怕是普通的世家子弟,他们大多数都视家族和自己的名声远胜性命,想要强逼他们屈服几乎毫无可能。
而一旦刘治沾上了农民军的关系,那么除非推翻朝廷,否则很难会有人愿意投奔自己。
其四,人心,农民军起义之初,都是满腔热血,想要推翻压在自己身上的大山,故而悍不畏死,可当他们见识到想都没想过的事物时,很难守住自己的初心,而一旦沉迷其中,就不太可能回来了。
慢慢的,他们就变成了自己当初最厌恶的一群人,攻破城池,肆意劫掠,奸**女,若无良将统领,他们会比之前的官军更加残暴。
而绝大大多数的起义军首领很容易陷入权利的陷阱中,被慢慢磨灭的志气,想着偏安一隅,甚至在自以为“安定”下来后,就开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最后被官军一举歼灭。
农民起义想要成功极其困难,我国古代于微末之中崛起并建立统一政权的只有三人,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于沛县举兵反秦,当时,秦国虽然表面上一统天下,但民间的六国遗民无数,他们只把秦国当做侵略者,无时无刻不想复国,所以,刘邦并未受到六国世家的阻挡,反而愿意协助刘邦覆灭秦国。
西汉传承214年,被王莽取而代之,建国“新”,国家新建,举措又伤害了世家和黔首的利益,不被支持,刘秀又得到河北世家的拥戴,这才有了一统天下的底气。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许多举措伤害了汉人的利益,而汉人又占据了大量的人口,民族矛盾严重,朱元璋乘势而起,同样,不仅没有世家的阻挠,反而得了不少助力。
他们起义之时,天下已经大乱,世家放弃了朝廷,转而在起义军中寻找辅佐的对象,而那些杰出的世家子弟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刘邦在咸阳的繁华中沉迷,欲“王关中”时,张良及时唤醒了他,鸿门宴之后,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
刘秀初至河北,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相应刘林,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
这时,耿弇劝说父亲,加上彭宠归附刘秀,刘秀得到渔阳,上谷万余突骑,这才有了傲视河北的资本。
元末,陈友谅初创吴国,便领大军来攻,双方实力悬殊,是战是退,朱元璋犹豫不决,此时刘伯温一力主战,并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一战大败陈友谅,为朱元璋除一大患。
除此之外,他们本人也有足够的定力,人格魅力并且善于纳谏。
如今的齐国,世家与朝廷并无不和,而青衣教的领导者是怎样的人更是无从而知,加入他们实在不是明智之选。而自己这么点实力单独拿出来根本不够看。
这么一想,刘治突然发现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紧抱朝廷的大腿,虽说自己只是齐国公务员里职务最低的一批人,但深入泉山,为民除害这事是闻名郡里,要是真有剧变,自己的话应该也有些分量。
想到这儿,刘治不由有些遗憾,想不到自己穿越过来还是个寒门子弟。
在齐国生活的时间越长,刘治越能感受到身份带来的桎梏,齐国的重要职位基本都被世家垄断,晋升之路被世家死死握在手里,齐国立国至今四百余年,自齐昭帝赵征驾崩后,出身寒门还能身居高位的不过三十几人,而且大多数人的下场都很凄惨,能够善终的不过十指之数。
说起来倒也讽刺,随赵信起兵的诸位开国元勋也大多都是寒门出身,祖上三代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户,各自的活计也是千奇百怪,给人下葬的,卖肉的,算命的,什么都有。
前朝的世家压着他们,却没想到百年之后,轮到了他们的子孙。
如果刘治也是世家子弟,就完全不用担心仕途问题,光手刃贼首一条就可以到郡里任武职,至少也是个县吏,何况一个世家的底蕴还远不止此。
例如,魏武帝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于陈留举兵,短短几日内,夏侯惇,夏侯渊领千人来投,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短短数日间,精兵良将俱全。
不过,这些东西刘治也就自己想想罢了,还是脚踏实地的好,何况自己虽然只是游缴,却也管一乡乡卒,若是操练好了,也并非不可一战,而且需得于黔首间散播恩义,让其为我所用。
脑中的念头飞速闪过,刘治原先无神的双目,渐渐散发出光芒,寒门如何,游缴亦如何,需知高祖刘邦出身不过一亭长,论起来,自己的起点比他还要高上一级。
寒门子弟,未尝不可披甲胄,握刀兵,救百姓于水火,还人间以清明,立功名于万世!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持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
一腔热血涌上心头,刘治不由一颤,眼中早已不见迷茫,只剩下燃烧的斗志!
——————————
等蒯乐二人巡查回来后,刘治把任务交代给他们,张仇不解刘治何意,刘治只说诸位道长救助乡民,我等既为乡吏,理当出手相助,张仇信服。
待张仇离开后,刘治独留蒯乐,让他仔细留意张沅等人,晚上把情况告诉自己,蒯乐听完颇为诧异,但自知刘治自有道理,未曾多言,领命而去。
倒不是刘治有心瞒着张仇,实在是张仇的性子很可能让张沅等人警觉,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之后,据蒯乐所说,那几个道人得知刘治派人前来相助,颇为欣喜,张沅还说有空亲自来拜谢刘治,连日来,几个道人用符水为人治病且不收钱财,同时向乡民宣传青衣教。
据张沅所说,他们信奉的乃是上古真神,青帝,主水,掌雨候时气,乃是世间正义所化,只要信奉青帝便可消灾解难,不少乡民深信不疑。
听的刘治直皱眉,心里有了打算,原本是想,如果张沅几人老老实实看病救人,那自己不光不会阻拦,在他们离开时还会亲自道谢,但他们如此做法,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任不管。
永远不要低估黔首对神明的迷信诚度,尤其是在他们对生活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
只是,期间突然发生的一事让刘治不得不暂缓对付张沅等人。
郡里派来接替石南的县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