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负重前行
作者:鹭海一天      更新:2021-05-11 01:54      字数:1515
  马友菱的死在他的心里结了一道疤,估计这辈子都不会沉消掉。不过,生活还得继续,一切到要向前看。公司领导王静棠把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丢给了他-担任相紫村道路改造工程的常务指挥(地位仅次于总指挥庄县长)。
  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个女人,这个老乡会把如此重要的工作分配到自己头上,这任务是在是太重了,在他眼中,比公司那些商业项目分量重千倍,毕竟是在自己老家开工破土,改造新天地,意义非同寻常。
  其实站在王静棠的角度看,也是基于他是相紫村的一员,才考虑让他担此重任,老家人各方面都熟络,见面的都是乡里乡亲的,处理人事也不会分分钟陷入潭坑里,不得动弹,耗尽财粮。
  村里人,尤其是那些比较匪里匪气的个别家伙,外地人想去拿个项目,做点光明的事情出来,往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哪怕是带有公益性的,也可能被人挖个“水槽”,推下去呛几口水。但一个地方的人就不一样了,大家做事之后,要考虑名声,万一捣个鬼,闹大了,从这些好事者方面的立场想,也会害怕会被人反过来整一把。
  作为常务指挥其实就是入驻项目部全权负责所以事情,相当于项目的头。为了节省成本,王阿云把老家村子里那些体壮力强又没工作的中青年男子也拉来挖土敲石头,个别在家瞎无聊的妇女也跟着自家老公奔到工地里挖泥挑土,这样子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有加快工期,一举两得。
  农村的妇女,有些身材魁壮,做起农事来,不输男子的,上百斤的圆木,双手一挑,就滚到肩上去了。有些家里是男人在家烧菜煮饭,女子山上砍柴劈竹,这些都见怪不怪了。
  杆杆就是这样一位妇女,本来在家干农活的,后来跟随其他村民去了外地打工。听说家里要开路,她辞去了沿海某个经济发达城市的工厂流水线的工作,“人不停蹄”地奔回家。她盘算了一番,在沿海那个城市,累死累活,生活成本昂重,扣去吃饭住宿之类的费用(她上班的工厂没包吃住,毕竟成本上来,老板就要想法子缩减成本),鬼钱都赚不到。村里人出钱修路再找自己村里的人修,这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工资要照付,她还打听到这工资比她在工厂每天12小时趴食劳作高多了,这么一琢磨,她把辞职单丢给厂长,买上票,跳上高铁动车组,撒腿就跑回家了,别提多兴奋了。
  王静棠这么考虑大家,既然给大伙修路,又提供工作岗位,村尾的路口处挂着一道道条幅,上面写着:王总之恩,比天高,比地厚,活菩萨一个!
  这条幅,所有人都看到了,唯独王静棠没有看到。她上次归来,那些老头,尤其是那个老田,虽然瘦弱如柴,但脾气大着,对她意见很大,甚至要对其动手动脚。然而时事改变得如此之快,现在反对她的人都缩在壳里,没有响动了。
  王阿云见到这样喜感的画面,特意用手机拍下来,通过通讯软件传给王静棠看,害得对方笑得饭都要喷出来,他从没想过村里人会把它看成菩萨,修条路就是菩萨,那再搞个旅游产业,又会成了什么样的大佛巨仙呢?不过这些她都是打心里愿意做的,并不是刻意去追求外在的声誉,她没那个心思。
  王阿云回村估计要很长一段时间,自然是住自家里。相比于空朗城的钢筋大楼,他更喜欢自家的青桥竹楼,自然之美才是心仪所往。
  每天起来,看到工程进度在一点点地推进,心里甚是欣喜。站在那泥巴路里,看着轰鸣的搅拌机,高举长臂的挖掘机,回想起曾经的岁月,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那些年里的那段童年记忆:踩着黄泥去上学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后生学子们再也不会走他路过的烂泥路,那种鞋上黏满黄土走到校门口用木片刮泥的人生,再也不会被后人重复一遍。后一代人再也不会担心雨天自己的鞋子被黄泥浆裹挟着,无法前行!
  老家的路,他不仅是路,还是人生的一种寄托,成大业或者落魄不堪,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荣也罢辱也罢,初心都不能忘记!一个人不能铭记苦楚,必然会甘于苦难,最终将沉沦于悲苦的人生里,无法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