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49章 论政
作者:学崖舟      更新:2021-05-10 18:11      字数:2081
  文臣士子皆可杀!
  这是崇祯皇帝临行万岁山(景山又称煤山)时的感悟。
  此刻的朱由检更是感同身受,说出来都是血,流出去都是银子。
  “老子的血汗银子啊!本王要弄死那些嘴炮儿!他么的一句话,老子把砖厂六成的收益没了。啊!本王今儿个要宰人,本王要杀他个人头滚滚!”
  心中咆哮如雷,朱由检脸上却不动声色。
  天启皇帝这是护着他,口头上说说,在外人面前有意这么讲的。人家天启皇帝可比“清流们”厚道,最起码不会给亲人使绊子。
  看着天启皇帝还有些稚气未脱的模样,朱由检不由的心中感慨,“这大明朝的孩子都这么早熟吗?!十五六岁的小少年,心思缜密到这种程度。他么的历史上还记载着‘大明木匠皇帝’,与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相比。”
  不行!得吃点东西压压惊。
  一阵乱啃后,朱由检将鸡架扔到一旁,将一碗燕窝粥消灭干净,这才将天启皇帝放在桌案上的信件拿起。
  不出所料,信封明显被拆开过,而且是暴力强拆。
  信封都成了两节,还好书信没被撕破。而施暴者坐在对面浑然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侵犯他人隐私罪。
  更让朱由检无奈的是,没地方告状去。
  取出书信,一目三行看完之后,朱由检的脸色阴沉下来。
  如今京师形势波谲诡异,风起云涌。得势的党派为明年的京察作准备,失势的党派开始收拾自己“小辫子”,夹着尾巴度日。
  那位官老爷还有时间能想到辽民?此时不安扶破家的辽民,怕是用不了多久,辽民为了生存会被迫投向建奴女真。
  到时候会有大量的包衣奴才帮建奴残害大明百姓。
  很肤浅的道理,是人都看得明白,而满朝文武却没人看明白。
  科举精英们会有二百五?!
  精英们深知为官之道,把“难得糊涂”体会到了精髓,用到了极致。
  可是咱们小王爷不能装糊涂呀!按照历史进程,大明王朝可是留给他的。
  要装!咱们小王爷只能装幼稚,谁让他还是个小不点。
  组织一下言词,朱由检用棉巾擦掉嘴边油脂,正色道:“皇兄还是考虑考虑整顿京营的事情吧,这才是关乎社稷的大事。”
  天启皇帝嘴角一翘,眉眼一开,似笑非笑的说:“贤弟不是有计较了吗?朕就不用费那些心思了,朕就把京营一切事物交给你。
  不过,话得说好了,此事让三位国公打头阵,贤弟暂且在幕后操纵。
  倘若兵部想插手其中兵事,三位国公还能制衡一下。贤弟似乎对练兵之法有所涉猎,朕将通州徐光启操练的新军和京营十万全交给你。
  朕要让贤弟短期内操练出二十万可战之军。”
  看着天启皇帝越说越激动,越讲口水越喷的多。
  朱由检虽然不想打击天启皇帝,但是他心中藏不住事,特别是对亲人。
  挠了挠脑袋,朱由检直言道:“皇兄可知二十万兵卒一年的粮草供应多少?可知现在京营里有多少青壮?可知臣弟操练兵卒的后果?”
  “贤弟不是屯集不少粮草吗?加之国库应当不缺二十万人的口粮。”
  就知道什么事情也瞒不住天子耳目,可是那些粮食是他的储备粮,谁动朱由检跟谁拚命,就算你朱由校是老天爷的儿子也不行。
  筹备粮食容易吗?好不容易打土豪弄了些,又拿手中五成的银子四处购买,这才把钢厂新建的粮仓装满。
  如今朱由检又要小李家庄建造了数十座大粮仓,又差人去南洋采购,还想着“广积粮”呢。
  眼看夏收快开始了,你天启皇帝不想着从老百姓那里收,怎么就收到本王头上了?
  “皇兄可知如今百姓用什么交租?”
  见朱由检闷闷不乐的样子,天启皇帝不为那白痴问题疑惑,他只是想不通,朱由检为什么在意那些陈粮?
  前些日子京师有人突然大量收购陈粮,而且还是大明各地基本上都有,也就是陕西、河南两地没有。
  天启皇帝一开始还以为有人想操纵粮价,一查之后才知道是这小子在布什么局。
  可是这小子一向注重兵事,如今正缺军粮,这小子怎么捂着自己的口袋不放粮呢?
  “说说吧!你这小脑瓜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别和为绕弯子。”敲了敲朱由检的小脑袋,天启皇帝问道。
  脑袋被敲两下,朱由检就和没事人似的,还是一脸正色的说:“如今大明百姓交税是沿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朝廷只收银子不收实物。
  可是臣弟就想不通了,百姓穷苦,他们那里有银子?
  朝廷收银子,百姓是不是就得低价卖出新收的粮食?而收购粮食的商贾是不是可以把粮价压到更低,因为只有他们才出银子收购粮食。
  而收税的官府是不是也可以把持粮价,再与粮商勾结从中获利?
  在加之银子火耗,天灾出现粮食减产等问题,农户还能耕种得起大明的田地吗?
  接下来破产的农户不得不把土地变卖或投献给免税的士绅,想来用不了多少年,朝廷将无田税可收。
  大明也会像百姓一样,破产!随之我皇家……”
  最后结果朱由检没有讲下去,如今事实就在眼前。
  年前国税总收入四百多万两,除去宫中用度和官员薪酬,单单边防粮响也能把国库掏空。
  若是遇到崇祯年间那十几年不断的天灾,年税没有少,边关要粮响,地方要震灾,灾后瘟疫又起。
  这种情况下,大明朝不倒,新秩序难成,百姓们不闹才怪。
  万历老爷子就是个明白人,合该老爷子活个大岁数。
  如今天启皇帝有底气是为啥?人家有万历老爷子留下的数千万两内帑。
  可是现在闻听朱由检之言,天启皇帝的底气没了,现在火气却挺足。
  不久之前朝堂上还有人颂赞他老子罢除矿税的丰功伟绩。
  如今国库可以跑耗子,他们却视而不见,不给他们薪酬,人家照样养佣人买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