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化魂术三
作者:
科鲁兹子 更新:2021-05-10 11:05 字数:2135
陆安与李谓之间不需要种念,李谓也不会同意,因此便不需要魔念,这让陆安更是松了口气。
陆安放下识念,对一旁的李谓道:“此术着实诡异,只是正如你所说,神魂强度,神魂细腻操控,以及对神魂需要异常熟悉和精通,这每一条都不是容易办到的,就算最简单的神魂强度我也不达标,恐怕此法不通啊!”
“我既然敢拿出此法,自然是有把握,神魂强度和神魂的熟悉精通我自有办法,唯有这细微之间,微毫中游刃有余只能靠自己,不过凭你先前所为,应该问题不大!”李谓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
陆安暗自点头:“好,既然此法可行,试一试又有何妨!”
“化魂术由自己施展,自己先天占据主动性,这一点陆安很是满意,若成,自己脱困不说,还得多门秘术,若不成,也不过是现在模样,还能得一门秘术,不吃亏。”陆安心中暗自盘算,发觉对自己没有损失,还有益处,不禁暗自欢喜。
李谓心中亦是不胜欢喜,对陆安道:“既然你同意,那么我便说说如何解决神魂强度和符神魂了解的问题。”
“哦?!请说!”陆安亦是好奇,李谓如何解决。
“首先是神魂强度,之所以强调神魂强大与否,就是因为神魂弱,神念便弱,自然无法感应神魂共鸣,而如此原因是因为化魂术施展对象是入侵侵染,自然受到神魂本能排斥,因此需要花功夫力气抵消或躲避这种排斥,自然对神魂强度有高要求,然你我不同,不是谁害谁,光明正大,我不会拒绝排斥,还会刻意解开防备,自然就不需要对神魂强度有太高要求,凭你现在的神魂强度自然是够了!”
“此是其一,其二是对神魂研究,若你重新开始,时间可能来不及,不过吾是无形心魔,神魂之道正是吾之专研,吾将悉心传授,再有佛魔道秘传,种种神魂秘术,应不是难事!”
“至于神魂细腻操控上,便要你苦练,本来吾有秘术能强大你的神魂,不过后来想之,毕竟不是正途,恐有损你对神魂的掌控,到时得不偿失,方才作罢,三大难题唯一需要你花时间苦修的便在控制上,如何,有把握否?”
陆安点点头:“可!”
“好,吾便将佛魔道三道传承传授于你,将吾对神魂的研究感悟亦教授于你,望你好好研习,能有所得!”
李谓向陆安传来道道识念,里面是道门的度人往生术,静心术,养神术,佛门的宝光经,宝光护身术,宝光洗身术,魔道的六欲心经,七情化身术,六欲变心术,分神化念等等。
骤然得种种秘术,陆安心中不禁又喜有惊,喜的是种种秘术实属难得,能得之,实乃大机缘,惊的是李谓的果断和他的魄力。
虽然有自己和他有共同利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可还未见成果便下如此重注,可见李谓亦不是无有魄力之人,而陆安亦窥视出他的焦急和迫切的心理。
然李谓焦急,陆安亦是,李谓能有此魄力,陆安也不是拖沓之人,既然决定做了,便全力以赴,时间紧迫,陆安便沉下心来,苦苦专研,不求学会,只需要了解熟悉,知道其中关窍原理,借此参悟神魂奥妙。
一天
两天
三天
……………………
有道佛魔三道秘术,又有李谓在一旁指点,陆安不是愚笨之辈,不求甚解,只专注化魂术共鸣点,针对李谓量身而学,一月不到,便有所获。
陆安和李谓共同探讨,陆安有残玉相助,李谓刻意配合,种种关窍一一破解,不谈其他,只是对李谓的共鸣点研究已经有所成。
陆安闭目沉思,将这段时间学习的一一回顾,以及化魂术施展过程密要,在脑海来回推演确保无有缺漏,确保无有差错。
李谓见状也不打扰,只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眼中不时闪过贪婪之色。
自陆安和李谓学习开始,李谓心中止不住的震惊,陆安的学习能力之强,领悟之深皆不是凡俗之辈,称之天骄也不为过。
时常你说一遍,陆安便能深刻领悟理解,并且举一反三,提出的问题并不是表面的泛泛之谈,而是深入肌里核心,有时不经意间的想法更是神来之笔,让李谓亦是惊叹佩服,不得其解。
起初是李谓讲陆安听,后来陆安不时能探讨几句,最近一段时间,陆安已经于理论上能与李谓探讨,颇有亦师亦友的意味。
如今陆安在做最后的准备,李谓自然不会干扰。
陆安准备完毕,睁开眼睛,看着李谓。
李谓忙问道:“如何,是否有把握了?”
陆安点点头:“整个流程我已熟记于心,其中细节处我也仔细推敲,可事事无常,谁也不能做出十足十的把握,更何况是涉及神魂,我只是把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看天意吧!”
话虽然有些丧气,可是理是这个理,李谓自然心中有数。
“既然如此,那便开始吧,是成是败,是生是死就看这一招了!”
“恩!”
李谓端坐于虚空,放松心神,陆安将神念透体而出,缓缓靠近李谓。
李谓忍着被窥视被觊觎的警觉,压制本能,放开心神防备,配合陆安的入侵。
陆安一点一点感知着李谓的神魂,勾动七情六欲,与李谓心神交感,寻求那一丝共鸣契合点。
一点一滴,一分一秒,一寸一厘,一丝一毫。
陆安如春风如细雨,润物无声,于李谓身畔缠绵。
李谓知道化魂术关窍,主动调动七情六欲,配合陆安的勾连,陆安动而李谓随之而动。
喜,怒,哀,乐,爱,憎,欲,此乃七情,陆安与李谓一一适应,却无有相合之。
七情无用,陆安便自六欲着手,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也有说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于此受困之际,其他诸欲无用,唯有求生之所,是二者心心念念之所在,于虚无缥缈间偶得一丝牵连。
“正是此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