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轩轩要和安宁定亲?!
作者:童夕君      更新:2021-05-09 19:18      字数:2070
  大家心照不宣,凉郡一战才是平定岭南的重中之重。只要凉郡打下来,岭南的水匪也好,海盗也好,人贩子也罢,全都会消失殆尽的。
  接下来的一场大战,暮云平有了新的投石机,更是如虎添翼,赢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诗华的信写的有点长,并且明显对暮云平在岭南这场战斗过于关注,字里行间都透露一种,打赢这场仗非常重要。
  风细再往下看,不由心中好笑,原来是这个重要啊!
  皇上寿宴上,风细送的投石机图不出意料的让龙颜大悦,然后皇上就很是八婆地跟太子说。
  暮家的一对儿女他虽只是幼时见过,不过瞧瞧暮云平和风细的长相气度长大了总是不差的。
  再者安宁和照儿在良安住大半年,长进都不少,特别是安宁,不论是书字还是算学,对于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来说,都算得上是上程。可见风细教育孩子也不差。
  寿宴上安宁带着三十个女孩子大合唱,听我说谢谢你,可把皇上给感动惨了,赏了一大堆的东西。
  还直接给安宁个“福荣郡主”的封号。福荣历来是封给公主的,可见皇上对安宁的喜欢。
  这首歌如今全帝都都传开来唱,以往说唱歌是贱业的,听到自家女儿软软糯糯唱着谢谢你,简直感动的老泪纵横。再不说唱歌不好之类的话了。
  呃,这些还是后话。接着说八婆皇上,他觉得轩轩和甜果儿都不差,觉得和东宫结个亲不错。若是暮云平平定了岭南,再封就是国公了,他毕竟还年轻,封国公只怕不服众。
  国公不好封,就与东宫结亲吧!不论是安宁定给轩轩,还是甜果儿定给照儿都是极好的。让太子妃自己和柳城主商量着办。
  所以才有了这封信,诗华很是开心,安宁和照儿的婚事,她虽是娘,可是能插手的机会极小,还是皇上和太子说了算的。若能和大姐亲上加亲,她简直从心里愿意!
  不论是把安宁嫁到河西,还是甜果儿嫁到东宫,她都愿意!前提是暮大哥必须得胜才行啊!否则,皇上结亲的念头下去,又不知何时才能提了!
  风细看罢信简直头顶一片乌鸦飞过,我家轩轩才刚过七个年六周岁,怎么就说到亲事了呢?
  呃,这年头娃娃亲虽流行,可是咱们实在没必要啊!再说,近亲成亲对后代不利啊!多少罕见病基因病,就是祖上有近亲结亲遗传下来的。
  可偏偏风细觉得完全不可能并且还是个麻烦的事,皇上觉得是赏赐,诗华高兴的字里行间都感受得到。对于这个年代来说,亲上加亲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啊!
  不信请看红楼梦,表姐宝钗表妹黛玉加个表妹湘云,跟那个结亲都是近亲。
  风细把信放下,无奈又好笑,这都什么事啊!我说我年年献纸省心省事,皇上你比我还诈!
  我们又没求你给暮云平升官升爵,不封国公多给点金子也成啊,哪里就一门亲事算赏赐了?
  先把诗华的信放到一边,再看云涛的,呃,比他二姐还高兴!
  把两家外甥外甥女结亲的好处一一列好,还道,若是两位姐姐决定是安宁许给轩轩,那他先替他家朗儿求娶甜果儿。宣芷和他都对甜果儿喜欢的紧呢!
  风细才喝一口茶,一半喷了一半呛了!你家朗儿还穿尿布呢,就想着给他讨媳妇了吗?还想讨我家甜果儿!
  恨不能飞到帝都把一对弟妹抓来暴打一顿出气,皇上八婆也就算了,你们不劝着些,还跟着来劲了不是!
  为免传出点风吹草动,让孩子们长大后见面尴尬,风细谁也没说,连小桂问夫人怎么这么激动,风细都打岔没解释。只想怎么说服弟妹跟她统一战线的好。
  幸好还有暮云平跟咱一条战线,两人早就说好的,在孩子成年之前绝不订亲。不成想风细的回信还没写好,就收到暮云平的平安信。
  除了报平安之外,也说的这门亲事,太子给他写信说了皇上的打算,并且,他觉得挺好。
  就把安宁定给轩轩,两个孩子他瞧着在府上的时候相处极好,料想长大了也不会有不乐意之类的情况。
  再者他不想甜果儿嫁到皇家,特别是嫁给照儿,身份虽会是这个世上最尊贵的,可受的委屈和责任也大。
  他不想甜果儿受这份罪,未来就在良安找个清白弟子,嫁到身边就好。
  于理来说,皇上是对他俩夫妻看重所以才提这个亲事,是极大的好事。于情来说,安宁是外甥女,又聪明可爱,当儿媳妇太省心了!
  他怕风细想跟他商量再回太子妃,这样一来一回就得几个月,所以赶紧来了这封信说自己的想法,就是安宁定给轩轩。
  风细看弟妹的信只觉无奈又好笑,看暮云平的信却极失落,还有一点伤心。你们这些人,凭什么就这么决定两个孩子的未来了呢?
  抬头是雾蒙蒙的天空,像极了一双无形的大手压在她头顶上,那双大手,名叫皇权!是的,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皇上一句话,就能决定任何人的未来!
  得想办法说服他们,还得用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法!
  风细搂着甜果儿想了半夜,终于想到一个法子。给暮云平回信道:刚好你在岭南,医馆在做一个数据统计,你的人若不方便,就让自强帮的人来做。
  统计一下岭南有多少是三代内表亲结亲的,生的后代都是什么情况?若有病症,都是什么病症?
  再给诗华的云涛,让他俩统计帝都的。想了想,除了他们,又写信给蜀中的罗大儒,因为和良安出局合作出书带来的一系列名和利,罗大儒在蜀中乃到全国的名望都极高。
  他说的话,绝对不会有人反驳不信的。
  请他帮忙统计蜀中三代近亲成亲生的子女的情况,再合适不过了。
  到时都不用风细说近亲结亲有多不好,罗大儒看到报告后,定会第一个大力宣传甚至专门写一门书向百姓宣传,近亲结亲的不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