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黄泉土
作者:黑瞎子      更新:2021-05-07 14:00      字数:2202
  北方的大墓如果用上了青膏泥,那绝对是身份尊贵的象征。所以,欧阳教授断定,这座墓里一定是葬着一位大人物。
  听到青膏泥这个词儿,原振衣心里一动。
  刘沉在和他临分别时,给他布置了两项任务。一是搜集一小瓶黄泉土,二是炼好他火龙枪里的蛟魂。
  黄泉土是风水行当里的一种专称,所谓的黄泉土,其实就是颜色极深,被阴气浸染已年深日久的青膏泥。
  普通的青膏泥呈青灰色,放在太阳光下曝晒或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颜色很快就会褪去,还原成观音土本来的灰白色来,那是因为,青膏泥中的阴气挥散到了空中的缘故。
  而有一种青膏泥,颜色已经极深,青得发黑发紫。这种青膏泥只存在于一些高规格的大墓中,或是一些年头久远的老墓中。这种青膏泥经过了地底下的大量的阴气长年的浸染,凝聚了大量的纯阴之气,露置于空气中也不会再褪色。
  这种颜色极深的青膏泥有隔绝阴阳的效用,故又被称为黄泉土。
  这种黄泉土在墓顶的防水层下面也只是极稀极薄的一层。要用神识把它们从观音土中分离出来,然后再加以收集,是一件苦差事。原振衣也不知道刘沉让他收集这些东西做什么用,在他看来,这纯粹是吃力不讨好的无用之举。
  大墓的地底构造和分布范围很快就被查探了出来。依照洛阳铲从地下带出来的泥土的成分分析,欧阳教授用白石灰在地面上简略地标出了大墓的外围图形和各墓室的分布情况。这样,即使是一个外行人,也一眼就能从平面图上看出古墓分布的大致情形来。
  第二天,那个常支书又来了。不过,这一次来他不是带人来闹事的,而是被钱所长给请来的。
  地底大墓的整体规制已经摸得差不多了,这坐墓墓共占地约300平方米,分三进墓室,从葬制等级来看,绝对是王候将相一类的大富大贵之家的墓。
  考古不是盗墓。
  虽然从形为上来看,考古和盗墓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从地底下把死人的东西给弄上地面上来。但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两者却是大相径庭之举。
  盗墓贼只需要在墓旁打一条通道进去,只管把墓室里的金铜玉器古董等东西弄出来就行,对于墓底葬的是什么人,墓的葬制等级,那他们就不予考虑了。而考古就不一样了,除了要把墓中的古董器皿都完好地弄出地面,还要对墓室的规制,结构,墓墙墓顶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等等都要进行一番考研,并要留下明确的图片和文字,以供研究历史者提供参考。
  盗墓是毁坏性挖掘,而考古则是保护性挖掘。两者在实际意义上是南辕北辙的。
  也有考古人员和盗墓贼进了同一座古墓的情况。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唐代永泰公主的陵墓的开发。
  那还是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考古队在乾县的北部发掘一座古墓的时候,发现在墓室的右侧有一个盗洞紧贴墓壁而下。这个盗洞正好打在了墓室和甬道之间,前有墓道填土所堵,后有墓室砖壁所堵,盗墓贼选址的精妙,连考古专家们都不得不叹服。
  当考古队员进入古墓后,赫然发现一具站立的白骨。这具白骨不知在这儿站立了多少岁月,但显然不是应该出现在古墓中的人的遗骸。因为这具白骨的手骨里还紧紧的握着一把凶器。
  现在的盗墓小说里,主角经常会在古墓里碰上“大粽子”之类的东西。永泰公主的墓里出现的站立的骷髅虽然不象“大粽子”那般可怕,但当时给下到古墓时的考古队员们带来的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依然把队员们吓了个半死。
  后来,大家在白骨的周围还发现了一把铁斧还有一些散落的金玉器皿。结合骨架的情形,考古专家们推测,这应该是盗墓贼因分脏不均起了内讧,致使一名盗墓贼被同伴害死在了这里。
  过去的盗墓贼还是有点职业操守的。他们下到墓里通常只会摸走几件值钱的玩意儿,不会把整座墓都给搬空。因为,他们认为,得给后代子孙留下点东西才行,要是墓里的东西都起走了,后辈的同行还吃什么呀?而且,盗墓毕竟是大损阴德的勾当,把墓里的东西都起走,也会遭到报应。
  也幸好是这样,永泰公主的陵墓虽然遭到了盗墓贼的光顾,但考古队还是从墓中出土了壁画,陶俑,木俑,金银玉器等上千件的珍贵文物,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而且,通过永泰公主陵墓中的墓志铭,还找到了一个尘封千年的历史真相。
  传说中,永泰公主是因为讨论武则天和她的男宠张易之的私生活而被武则天传进宫中杖杀掉的,而永泰公主的墓声铭中记载着,永泰公主是死于难产。而不是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
  这也就还原了历史的真相,也还给了武则天一个清白。
  既然要还原历史的真相,考古也就成为了一项大工程。要把整座地底大墓来个大起底,让它彻底的曝光于世。仅仅土石方的清理一项,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
  这就需要周边村民的帮助了。
  考古队出钱,雇佣村民们来做一些简单的土方工程,这样,来参加的村民也能得到一笔相应的报酬。
  前期需要大约一百名民工。前来参加挖掘工作的民工每人每天除了可以得到免费的饮食外,还有三十块钱可以拿。
  三十块钱一天,一个月下来就是九百哪,比城里的工人挣得还多。虽然常支书推三阻四的推诿,说考古队的挖掘工作会惊动了先人之灵,死活不愿意组织村民前来工作。但村民们架不住一个月九百块钱的诱惑,纷纷自动的前来报名。把常支书给气得差点儿七窍生烟,大骂那些村民是见利忘义的糊涂虫。
  上百名的民工一起在地里刨挖,每天的工作派发,领取工具食物等等,少不了要有个头儿来管理他们。最后,常支书也没能禁得住人民币的诱惑,厚着脸皮前来应聘,结果,顺理成章地,他就成了土地方工程队的队长,他不用干活,只需要管理监督一下就可以了。
  结果,为了钱,他把自己的婆姨和女儿都招呼到了工地上帮厨,这样,他一家中就有三口人在考古队拿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