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武当论道之茶道
作者:
水平云低 更新:2021-05-04 23:22 字数:3555
第四日傍晚,四人终于到达天柱峰顶,吴云三人找一处视野开阔处极目远眺,只见香云细袅千峰雾,霞锦斜侵万岭烟。天柱峰一峰独起,群峰都向天柱峰倾斜而来,成众星拱月之势,三人顿觉心旷神怡,浑身的疲劳也一扫而尽。
庄周来到三人身边指着远方道:“武当山方圆数百里,峰谷高俊幽深,飘云荡雾,磅礴处势若飞龙走天;灵秀处似仙女下凡,尹喜真人常居于此,福气不浅哪!”
这时就听一声爽郎的笑声传来,“哈哈哈......庄周真人你来的有些晚了,李耳在此恭候多日了。”
吴云循声望去,就见一位身材清瘦,大耳红面,须发皆白的老者缓步走来,身边还有一位身穿灰袍,头戴金箍,面如银盘,白髯垂胸的老者。
庄周双手微拱,满脸慈笑道:“贫道可不似李耳师叔这样轻灵飘逸、悠然自得,与你比起来,我就是一俗人,哪敢在这仙山俊谷之中稍留片刻,我是怕尹喜真人嫌我这俗人玷污了仙山,故不敢早到。”
“金箍”老者忙紧走几步至庄周面前,“庄周真人此言折煞尹喜了,尹喜巴不得你和恩师天天在武当陪我下棋品茗,坐而论道呢。”尹喜与庄周寒暄后,目光扫向吴云等三人。
“这三位小友是?”尹喜问道。
吴云等三人正要说话,就听庄周说:“此子乃贫道弟子朱亥,这位是本元师祖的高足水德门弟子吴云及夫人。”
“哈哈哈......都是后起之秀,比我等年轻活力多了——本元师祖怎还未到?”
吴云听双方谈话,心中已清楚各自辈分。
忙上前下身跪拜,“水德门弟子吴云参见师祖、师叔。”
李耳单手一拂,吴云只觉身体被一股劲力托起,无法再跪下去。
“徒孙不必拘礼。”
“曾师祖有事不得脱身,修书一封命吴云带来。”
吴云伸出右手,平摊开来,暗运真力,一根”绣花针”慢慢从手掌劳宫穴钻出,飞到空中,慢慢展开,直到恢复到原先大小,这时就见天空中出现三行由气劲组成的大字:
要事赴崆峒遣玄徒孙吴云赴约
本元
壬寅年六月十三日
那些字在空中持续了片刻后,慢慢变得模糊起来,最后消散于天空之中。
“师傅不能前来,真是憾事,下次再相见,恐怕又是三十年后了。”李耳面上显出遗憾的神色,“师傅他老人家可好?”
“曾师祖修为已至仙境,一切安好,请师祖宽心。”
嬴媚恨不得多生两双眼睛来观赏眼前美景,边看边嘀咕着:“此山风景绝秀,气候温暖湿润,为何起名为武当山这么奇怪的名字呢?”
“三位第一次来武当山,贫道忘了给三位介绍。来,从此处俯瞰,此山山势回旋若‘地轴’、‘天关’,地轴者水精神龟也,天关者火精圣蛇也,龟蛇合体谓之“玄武”,取“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意,故称武当山。又,南方属火,玄武属水,以水镇火,方能水火相济,阴阳合和,此也与武当之名相合。观景不在此一时,你们若有闲瑕,多在此住几日,贫道求之不得呢。请诸位先到寒舍品茗。”尹喜引着众人朝住处走去。
行了不到一刻钟,六间用石头垒成的石房出现在众人面前,石房接缝处竟不留一丝缝隙,若不细看,简直以为是一个天然洞穴,每间石屋都有一扇木门,虽然朴实无华,但做工却非常讲究。
吴云暗惊:尹喜真人手艺真是神乎其技!
石门前不远靠近溪流处有一处飞檐小亭,小亭下方周边围着条形石板,中间放置着圆形石案和四个石墩,石案上刻有棋格。
六人来到石屋前,尹喜指着几间石屋说:“我们三人还住老地方,徒侄夫妻二人暂住本元师祖的住所吧。剩下两间是贫道储物之所,这间呢,是贫道储茶之所,这间是储木材和木炭之所,一会把储茶那间收拾下,朱亥徒侄就住那间吧,茶香沁人心脾,包你睡个好觉!”
“一切全凭师叔做主!”吴云和朱亥谢道。
“先看看贫道的‘佳茗斋’吧。”
“尹喜兄今年有何佳茗让贫道一饱口福啊?”
尹喜故做神秘地说:“一会你就知道了,今年之茗可是极品中的极品,本元师祖没来可没你这个口福了。”
吴云等三人来到一间石屋门前,这才注意到房门上方写着“佳茗斋”三个字。尹喜推开门,众人跟着进来,石屋长约丈余,宽约十尺,石屋比吴云个头略高一些。石屋三面靠墙处均放置有一排木架,木架分三层,上两层都排着一排陶罐,每个陶罐上还贴有标签,最下一排是茶具。
吴云用眼一扫,只见标签上分别写着:社前茗、明前茗、雨前茗、雨后茗,标签上还写有时间,一年,两年,三年,甚至还有十年,吴云猜测应该是茗龄。
石屋中间有一尊火炉,火炉上方已用泥巴封死,透过泥巴的缝隙隐约可以看到炉内炭火还透着红色,地面打扫得光洁如镜。
“尹喜,这佳茗储藏规模更胜三十年前啊,这些年你的茗艺也水涨船高了吧?到时候李耳可要多多请教你啊。”
“师傅取笑尹喜了,尹喜那些不入流的东西,怎能入师傅法眼!”
“术业有专攻,你还别说,对于茗,我还真不懂,一会要好好请教请教。”
“师傅谬赞了。”
“尹喜兄,你这佳茗可不少啊,我庄周这次可要好好地品他一番。”
“算你识货,看到最上面那一排了没?全是今年新产佳茗。”
尹喜见庄周随手拿了一罐,忙说:“停停停,庄周老弟那个可不行,招待贵客当然要用最好的,取最上排左起第一个罐子来。”
庄周把那罐子取下,就看见标签上写着:新产社前茶。
朱亥道:“这喝茶还有许多讲究?”
李耳呵呵一笑,“这里面学问可大了,一会让尹喜给我们好好讲讲。”
“武当山气候湿润,为防止佳茗受潮,所以生了炉子,屋内闷热,我们到小亭一叙。”尹喜拿着茶具,带着大家出门向小亭走去。
李耳、庄周、尹喜三人分坐于石墩上,庄周和尹喜将储茗、煮水的陶罐及茶具放在面前圆案上,吴云等站于三人背后。
“武当山一带盛产佳茗,当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茗而解之。可见武当山茗之功效。这采茗时间有所讲究,依据采摘时间的不同,分为社前茗、明前茗、雨前茗和雨后茗四种。社前茗,顾名思义,社,土神也,即祭祀土神之日,约清明前半月采摘;明前茗,即清明前采摘;雨前茗即谷雨前采摘;雨后茗即谷雨后采摘。此四茗以社前茗为最佳,明前茗次之,雨后茗最差。”
“原来采茗还有这么多讲究,今天真是见识了。”朱亥不禁叹道。
“此为其一。其二,采摘时应采最顶端的一心两叶,然后经杀青、揉捻、阴干等步骤后贮存,案上这罐茶就是如此得来的,此为绿茗。佳茗斋中木案中排为发酵茗,依贮存年份不同,茗味亦不同,不过我最喜欢这原汁原味的绿茗。
其三,水质尤为关键,我遍试此山附近水质,以此亭边溪水为最佳,故将住所安于此处。水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故煮水宜武火急沸,不宜文火慢煮。
其四,品茗用茶具也很讲究,就要用这陶制茶具,别有一番风味,这些都是我闲瑕时亲自烧制的。”
尹喜停顿了一下,有些失望地说:“本元师祖不能前来,实为可惜,这样吧,论道人数既已齐备,我们就从今日开始论道如何?”
“今日之主题为何?”李耳笑问尹喜。
“茗,茶也,今日之主题就叫茶道如何?”
“茶道——甚妙,我等今日就听尹喜兄论这茶道。”
“各位稍坐片刻,待尹喜取水。”
就见尹喜右手取下案上煮水陶罐罐盖,左手两指朝亭边溪水一引,溪水中一股水线呈抛物线状落入案上陶罐中,顷刻便将陶罐注满。
“三十年不见,尹喜兄功力又有精进,庄周也来献丑一二。”
就见庄周右手悬在陶罐上方,顷刻陶罐内水即沸腾。吴云等三人在身后看得目瞪口呆。
“好,李耳也来凑个热闹,我来取茗。”
尹喜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此茶未经发酵,不可用沸水冲泡。”
尹喜从旁边取出六个陶器茶具,依次用沸水对茶具进行消毒。
又过了片刻,尹喜摸了摸水壶,感觉温度差不多了。
“此时水温刚好,请师傅取茗。”
李耳右手取下罐盖,众人只觉一股茶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罐内有一竹镊,李耳镊了一撮,放入水中。
“茗少则味淡,多则味浓,师傅再来一撮。”
李耳又夹一撮。
“此时刚好。我们再稍等片刻,我与诸位说一说这武当山之特产。”尹喜将罐盖盖好。
“武当山有一特产,为他地所没有,不知诸位可知是何物?”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尹喜兄,算上这次,武当论道已有三次,前二次怎未听你提及?”
尹喜呵呵一笑,“前两次未当其实,此次正逢此果成熟。武当山中生长一种仙果,唤作榔梅。”
李耳闻听微微一惊,“榔梅?此山竟有此果?”
“怎么,师傅也知此果?”
“为师当初在周朝为守藏吏时,曾于守藏室看过一本古书,上面提及此果,此果每年六月成熟,果色橙黄,鸡蛋大小,补气益津,延年益寿,实为人间仙品。若遇上此果的变异品种......扯远了,扯远了,徒儿继续道来。”
“在此峰的西部,就有榔梅林,今年天时愆伏,本为六月成熟,现今八月才熟,闲瑕时,我带诸位去采摘。”
“呵呵,我庄周此次可没有白来一遭,既能品茗,又可品尝仙果,本元师祖未来,真是太可惜了。”
“好,茶好了,来我给各位斟上。”尹喜说完,向六个陶制茶具中依次倒入。
“请!”
众人端起茶具,但见汤色翠绿明亮,一股幽香弥漫至空气中,尝之味醇鲜爽,令人顿时精神为之一振!
“真乃茶中极品!”众人赞道。
“今日,尹喜就以茶代酒,与诸位痛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