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路在脚下,道在心中
作者:
宇眷 更新:2021-05-01 10:48 字数:923
“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逐梦旅途,难免会有迷惘,偶然间抬头,见星芒指引前方;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人生之中怎会不惆怅?道遇童子,求寻一消愁排遣之地,一处释怀驱寒之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前方或阴是晴,一蓑一笠,只问逍遥,身神寄栖。
修行人生,我们都是问路人,为未知,为信仰,为探求心灵之路……
君且看,古臣幼贫,勤学夜读,武子囊萤康映雪,稚圭穿壁引邻光;君且看,小圣习字,千日挥毫,十八大缸水复尽;君且看,铁锁凛寒,雪岭巍峨,红军悲壮万里诗。此五事,虽初坎坷道难走,却终成全遂己志。由此观,若无历经泥泞曲折,人生一途,何以踏上那鲜花铺地的康庄大道?
耐庵先生曾隐居海滨以壁烽烟,在当地结识了许多农夫和盐民,通过对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施耐庵将采风收集的点点滴滴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一百零八将豪侠形象,异彩纷呈。一步一印,再长的路,慢慢走总会走完。
然,前贤之路,虽可借鉴却不可重复,莫要一味用他人的地图找寻,自己的路。
现下人们都很迷信“成功学”,甚至有“一书在手,天下我有”的心理。“成功学”为何能迅速火爆,“求速成”是它的精神学。但万事欲速则不达,没有牢固的根基,坍塌只是在一瞬,只知模仿,终会遭淘汰。马云曾怒怼“成功学大师”陈安之,“我成功从来就不是靠什么成功学,我是研究透了别人的失败才成功的。”前人的路途,提供给我们的永远是一种借鉴,如若想藉此辟道,非是不能,只是还需糅合己用,再行探索。
世俗之路,纷纷扰扰,坎坎坷坷,难免经历风雨,迷入雾障,成熟之人定会重铸一条心灵之路,探寻人生归途。
一作《鹤冲天》,触怒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致使柳永三次落第,走上了“奉旨填词”的创作生涯。虽是浪迹烟柳之地,却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一曲又一曲传唱千古的名词佳作。“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脱下蓝衫考服的柳永,换上了白色布衣,俯下身去看青楼女子的心上疮疤,惟他是那花尘中的不染烟俗,发自内心地去爱着这些可怜女子。于是,在柳永逝去后,来自八方的妓子高唱柳词,为他送去最后一程,后来的后来,便有了一种名为“吊柳会”的青楼文化……
有人说,路终无尽,愿皇天不负有心人。
至此一生,长旅漫漫,路在脚下,道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