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告别安康
作者:EJASON      更新:2021-04-30 18:31      字数:1877
  夜幕降临了,这是我们在襄渝铁路最后一晚,白天大家都没有外出,分分找地方“补觉”去了,从6号开始就没怎么睡,第一批撤场的战友们都打好了背包,失去了蚊帐的保护,山里的夜晚蚊虫成群结队,没有人会趟在床板上喂蚊子。沉浸在正式参加工作和回家了的喜悦之中的人们,通霄达旦的说呀、聊呀,有些还互相约定,回家后每晚要在咸阳文化宫,电影院,这个巴掌大的咸阳市中心见个面,聊一会。(每个人都有一个月的休假)重新回到参加三线建设前的,“文化宫、电影院骑着车子满街转”生活。
  支撑了两天,现在大家都困了,七月的安康骄阳似火,蚊子可能是怕被太阳灼伤要了命,白天都找凉快地方躲了起来。我们正好趁机睡上一觉。今天本来是“生活自理”的(炊事班的人在第一批撤场中尽数回家了),不过午饭不知是哪位勤快人做的,可是补觉的人们好像都不饿,没几个人起来吃饭。下午部队18连为我们准备好了三天的干粮,指导员抓了几个公差,去18连背回了每人一袋馒头。指导员还留下我和另外两名学兵,帮他收拾一下东西,当我们从床下托出指导员的箱子,面对那半箱子专业德文书籍,指导员长长的叹了口气,总共838天,这些书真正是压了箱底,原来打算抽空看看,不要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可是自从带上这只15-17岁青年占四分之三的连队,操不完的心当时的运动形式,他也不敢拿出这些jqk文字的书来读呀。
  帮助指导员整理完东西,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晚饭后每个人都各自活动了一会。天彻底黑了,大家聚在了一起,单凭聊天度过这最后一晚就没什么意思了。不知谁的提议,咱们烙锅盔吧,得到大家的响应,这下大家有事做了,和面的和面,劈柴的劈柴,(拆下支床的树棍)架锅的架锅,烙锅盔最大的好处是时间长,由西安铁路局招工的两个干部主烙,忙活到后半夜。大家又为早餐做了准备,让两个兄弟去熬稀饭,这两个家伙没个量的概念,抬了半箩筐的米,洗净统统倒入锅里,米太多了,锅里的水一会就干了,没办法只有把煮的半生不熟的“米饭”挖出来一部分,再把锅里的的继续煮。库房还有10来斤咸菜,几个人把它全切了,刀功实在是不敢恭维,板凳腿似的咸菜不好吃,只有再剁上几刀,半盆,丁、块、棒、丝全有的咸菜浇上些油还是挺香的。
  这一夜大家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天刚蒙蒙亮大家开始吃早饭了,每个人在那锅基本煮成干饭的中间那个窝里捞出米汤,馒头或锅盔夹咸菜,临走时细心的郑其明用罐头瓶装了一瓶咸菜说是路上吃。
  三十几个人拿上各自的行李走到连部门前,连长、指导员站在门口,和每个人依依握了握手,可是没说什么,就送走了我们。5852部队学兵18连将不再存在,两年多朝夕相处,今日一别何时相见都是个未知数。我们走了,时不时的还回过头看看,连长、指导员还站在那里看着远去的战士。
  到了工地,大家不由自主的全都站住了,两旁一边是3800米的岚河隧道,隧道太长,远处隐隐约约的灯光,看不太清楚的排架,说明岚河隧道还有一些收尾工程在进行。另一边是南溪沟隧道,这可是我们学兵18连从钢钎、铁锤开洞口,直到被覆,落底。每一道工序都浸注了学兵18连的汗水,现在隧道已经达到了辅轨要求,这284米的双向隧道,可是以我们学兵18连为主力修建而成的。大家伫立了很久,才又继续前行,不过每个人都在不住回头,再看看我们为之流血,流汗建成的隧道。
  卡车在学生17连路边排成长长的一列,准备载着这些最后的学兵撤场了。卡车在公路上行驶,经过清凉关时,所有车上的学兵都抬头向上看着,那里是永远留在这里的学兵,两年零三个月的三线建设,我们四个学生连共有10名学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学兵16连一名,17连3名,18连4名,19连2名,20连由于没有和四中队在一起施工,情况不祥),这里还安葬着其他中队牺牲的学兵,我们默默的用目光注视着那一座座坟冢,在跟他们告别,再见了我的战友,以后我们还会回来看你们的。
  车队很快就来到了安康火车站,这时的安康车站主体工程还未完成,到处是爆土扬场的施工工地,只有少数的站台完了工,车站外面没有一家商店,而且离当时的安康城还远着呢。那些指望到安康买糕点当干粮的人,立刻就傻了眼。
  很快我们就登上了“专列”,这是一列由四五十节车厢组成的,除了中间有几节客车车箱外(那是给女学兵们准备的),其它都是货车车箱,这种车箱通常称为“闷罐”,可是名不虚传,薄薄的铁皮车顶、车厢,太阳一晒里面象蒸笼一样。
  要回家了,谁还顾的了这些,纷纷爬进了车厢,列车开动了,车站上所有施工的人们,停下了手中的活,向列车挥舞着手套,在为最后撤场的学兵送行,站在各车厢门口的学兵也都挥着手,齐声高喊:“再见了,再见了!再见了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