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立志要做王校长
作者:重要嘉宾      更新:2021-04-30 14:57      字数:5532
  “哈哈,好说好说!”
  王维的建议很简单,就是邀请乔峰加入荆州大都督府,先委屈他做一个正六品的杂号将军。
  等他做了将军,可以借用荆州都督府的名义组织丐帮,等朝廷怪罪下来,可以说利用乞丐传递消息,防止敌国间谍混入,充当官府的耳目。
  乔峰不答应,唐宋两国未来必有一战,要是他做了大唐的官,以后怎么能面对那个养育了他近百年的大宋。
  他不愿成为一个不仁不义之徒,没有答应招揽。
  王维哈哈一笑,又想出了一个点子。
  “乔兄,如今天下各地动荡不安,多有妻离子散之事,我想在荆州城中建立一个荆州学院,专门招收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
  此院分文院与武院,文院学习诗词歌赋,教修文道;武院传授武学。
  等他们长大后,未必不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不知乔大侠可愿意当武院院长?”
  “院长?”
  听了他的建议,乔峰眼前一亮,建立学院可比丐帮强多了,有了王维这个大财主,那些小乞丐们岂会再挨饿受冻?
  他认真地沉思了片刻,勉强答应了下来。
  为何勉强?
  乔峰是江湖人,离不开江湖,他答应兼任武院院长,传授那些孩子武道武学。
  虽然只是兼任,王维还是很高兴,至少乔大侠留了下来。
  既然乔峰答应了,王维也不好用空口号糊弄人。
  他不差钱,直接安排人在江陵郡的清源山上修建学院。
  不过,动工没多久,江陵郡守张九龄找上门来。
  “玄奘,听说你要修建书院?”
  坐下后,喝了杯茶,张九龄开门见山地说道。
  “不是书院,而是学院。”
  “有何区别呢?”
  张九龄奇怪地看着他,在他看来两者之间毫无区别。
  “张兄,我这个荆州学院,不只是传授诗书之道,还要传授武学,文武并重!”
  据他所知,在大唐境内,武道武学大都是以门派的形式存在的,他们非常注重师道传承,不允许门派之外的人学到本派的武学,否则格杀勿论。
  而他建立这个武院,打破了这种传承格局,使得武道的准入门槛变低,只要来上学,都能学会武功。
  至于学多学少,全凭个人资质。
  资质好的学员,学个几十年,一直修炼到武帝都可以。
  资质一般的学员,学个三四年,就可以毕业,加入荆州都督府麾下,包学包会包分配,岂不妙哉?
  反正王维不差钱,可劲地造,完全没有负担。
  “玄奘,荆州有四大书院,你为何还要再建一座学院呢?”
  张九龄摇头道。荆州之内,四大学院全都是老资格了,建立的时间超过千年,论师资力量,论教育章程,这些学院都已经很好了,再建一座新学院,完全没有必要。
  “张兄,我也知道,可是四大学院只招收豪门世家子弟,入学时必须达到文士境界,对于寒门士子来说,这条件太苛刻了。”
  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有穷富的差别,富人享受更好的教育服务,穷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或者超低级的教育机会,于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恶性循环,无穷尽矣。
  王维又想起了那些在商行里卖诗的士子了,他们中不缺少人才,却缺少出人头地的机会。
  他想给这些穷人士子一个机会,另外想培养一些自己人。
  因此学院只招收那些想读书想练武,苦于没有条件的年轻人。
  张九龄又问询了几句,见他只招收寒门子弟,心中有了谱。
  今天他受到四大书院的请求,才会来此拜访王玄奘。
  四大书院院长以为这位新来的都督对书院有什么意见,才会重启炉灶。
  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玄奘,你打算将这座学院取名荆州学院?”张九龄问道。
  “是啊,可有什么不妥?”
  “荆州学院代表的是荆州,外州人听了,会产生误解,玄奘此举有种喧宾夺主,凌驾于四大书院头上的意思。为了避免学院与书院起冲突,玄奘重新换一个吧!”
  王维点了点头,学院初建,定有许多不妥之处。
  以他的打算,学院只教授一些初级的知识,等学院里的学生开辟了识海,成了文士之后,让他们加入四大书院学习,继续深造。
  若是因为名字跟他们交了恶,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张兄教训的是,叫‘清源学院’如何?”
  学院在建立在清源山上,叫作清源学院,倒也没什么不妥。
  “如此甚好!”
  ......
  送走了张九龄,王维又去了后院。
  “娉儿!”
  后院暖阁中,林黛玉正捧着一本古籍翻阅着。
  王维坐在她的面前,问道:“易安居士答应了吗?”
  林黛玉放下书,“李姐姐说,她是南国女子,虽离了家乡,礼仪不敢忘,这个文道院长,需要抛头露面,她万万做不得。”
  “啧~,何必遵守俗礼呢?”
  王维本想请李清照出任文院院长,可是李家大姐怕羞,不愿站到台前,真是伤脑筋!
  他本以为敢逃婚的女子都特别大胆,没想到她骨子里还那么保守。
  而且王维突然发现,家里几个女人可能受到李清照的影响,越来越不爱出门了。
  难道宅之属性是会传染的?
  对于大宋女子的宅,让他不由地联想到了某一类‘死肥宅’,给不会是受到宋朝人的影响吧!
  好了,题外话不多说,他暗暗捋一捋,该找什么人接提这个文道院长一职呢?
  外人他不放心。
  他又不是傻子,千辛万苦创建学院,怎么可能没有私心?
  ‘校长’这一称呼,可是很有分量的。
  他希望几十年之后,手下的人全都用‘校长’来称呼自己,那可比将军元帅威风多了。
  至于自己人?
  “娉儿,岳父大人的伤势可恢复了?”
  林如海赋闲在家,确是一个好的人选。
  “父亲伤势已无大碍。”
  上次林黛玉在愚溪谷中念了一二三品灵诗各一首,林如海服食了诗稿之烬,识海伤势恢复得八九不离十。
  “请岳父大人来担任这个文道院长一职,如何?”
  “相公,愚溪谷乃是文道盛地,时常有人前来游历,怎能没有人照看呢?如今雪雁跟着何仙姑云游去了,父亲要是走了,愚溪谷怕是要荒废下来。”
  此言有理!
  王维有些为难了,林如海不能来,如今有修为的文人大都有官身,确实没有闲人,想要找一个有空闲,有名望的人,真是不容易。
  “大人,杜长史前来拜会!”
  门外传来一声通报。
  王维眼中一亮,杜子美这家伙是个地头蛇,找他打听一下,或许别有收获。
  ......
  告别了林妹妹,王维走到客厅见到了杜甫。
  做了江陵郡长史之后,杜甫终于有了施展才华抱负的地方,他兴奋不已,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争取干出一番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是人一旦忙起来,就容易变得邋遢,自从杜甫上任以来,一直穿着一身绯色官袍。
  杜娘子不在江陵,他也不喜欢指使下人,官袍脏兮兮的,还有异味,比洪七公差不了的多少。
  “杜兄,你多久没洗澡了,身上都有臭味了。”
  王维皱了皱鼻子,有些嫌弃地说道。
  杜甫满不在乎地说道:“上次两国交战,郡内良田水利毁坏颇多,这几日我带着郡中小吏勘察田地,统计各处需要损失,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沐浴换装。”
  杜甫说话时,没有一点惭愧的神色,反而带着一点点的骄傲,似乎在说,瞧瞧我是怎么当官的,每天忙忙碌碌连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我才是最称职的官员。
  而你呢,整天呆在深宅大院里,守着娇妻美婢,腐败得不得了,贪官一个,深深鄙视之。
  王维淡淡一笑,“杜兄一心为民,真是好官呐!江陵百姓有了你,未来必然能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杜兄功德无量,小弟佩服!”
  “哈哈哈!”
  杜甫畅快地大笑几声,“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合该如此,当不得玄奘夸奖。”
  嘴上那么说,可是这臭不要脸的,心里肯定乐开了花。
  王维摇头道:“杜兄,你来的刚好,我有一件烦心事,想征询一下杜兄的高见。”
  “哦,不知何事?”
  王维把兴建清源学院的事情说了一下,又将文道院长一位出缺的烦恼讲了出来,希望杜甫能给出一个有用的意见。
  杜甫听了之后,眼睛一转,笑道:“此乃小事,无需着急,我有一件急事,想请玄奘帮忙。”
  王维暗道不好,肯定要被他敲竹杠。
  “杜兄请讲!”
  杜甫搓了搓手掌,笑道:“郡内需要重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可郡里没有钱粮,想请玄奘借些钱财,周转一下。”
  “多少?”
  杜甫伸出一根食指,“一百万贯!”
  “咳咳!”
  王维吓了一跳,“杜兄请回吧!”
  这家伙真把都督府当银行了,一开口一百万贯,亏得他敢说出口。
  “哎哎,玄奘别急,有事好商量。”杜甫见他起身要走,连忙拦着。
  “五十万贯,也是可以的。”杜甫说道。
  王维冷笑道:“我的钱是从长江里捞上来吗?一开口不是一百万就是五十万,你以为我这里是大内宝库吗?”
  杜甫道:“玄奘别谦虚了,我可听说了,醉仙楼的生意好的不得了,日进万贯,区区五十万对你算得了什么?”
  “胡说八道,醉仙楼卖的是酒,可酒又不是天上下的,照样要花钱买,怎么可能日进万贯,你也太夸张了。”
  杜甫笑道:“差不多,不到一万,几千总有吧!只要你借半年时间,半年之后一定会全额奉还的。”
  “没有,最多五千贯!”王维冷声道。
  “五千?你打发叫花子呢,郡里那么多河堤官道两天需要重修,五千贯能办什么事?”
  杜甫不满,跳着脚反驳道。
  “最多一万贯,我可还要修建清源学院,需要花费很多钱。你要是借太多,就需要去找张道济了,他管理着都督府的钱粮,比我阔多了。”
  王维借钱走得是私账,找张说要走公账,张说为人严谨,做事公事公办,可不像王维这么好说话。
  杜甫又争取了几句,可王维丝毫不让,只借一万贯。
  “一万就一万吧!”
  聊胜于无,杜甫无奈道。
  拿了钱之后,杜甫便要走。
  “别急,不知文道院长之事,杜兄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维拉着杜甫问道。
  杜甫道:“十二连环水坞中有高人无数,玄奘若有心,可亲自前去聘请。”
  “烦请杜兄带路!”王维说道。
  “别别,我忒忙,可没工夫陪你游山玩水!”杜甫挣扎着想要离开。
  拿了钱就想走人,岂有这般好事?
  王维不待辩解,提着他飞出了城外。
  ......
  自古时起,长江险要之处便建有水坞水寨。
  乱世之时,水寨不下数千,盛世之时,寨中人大都回乡而居,只留下一些喜欢逍遥自在的人,或者回不了家的人定居在此。
  这里高人颇多,遂成了一处江湖胜地。
  唐国即降,国泰民安。
  如今长江水寨还剩下十二座,金汤寨、万岭寨、鱼木寨、东篱寨、八角寨、天龙寨、连珠寨等等。
  这些水寨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巴陵峡、金水谷等地。
  王维两人自荆州动身,向长江上游的金水谷飞去。
  飞了半天,长江上游地势越来越高,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如同夜半时分,却不见明月。
  且山高水急,江流汹涌澎湃,乱石穿空,轰轰隆隆,动次打次,百里之外,清晰可闻。
  若非修士,普通人只听到乱石轰山的声响便会心惊胆战。
  金水谷中有连绵大雾,将谷中水寨笼罩在其中,难以分辨其真面目。
  不得已,王维两人只好下了云头,在成千上万条峡谷中穿梭。
  行走了数十里,忽闻远处峡谷中有人高声唱到: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
  听到了歌声,王维心中震撼不已,此处水流湍急,江中的巨石撞击在山上,如同惊雷,轰轰作响,震耳欲聋。
  然而,那人的歌声却能清晰地传到这边来,且异常清亮,可见歌者定非等闲之辈。
  “杜兄,此人必是隐居在峡谷中的高人,我们一起去拜见吧!”
  杜甫嘿嘿一笑,“走吧走吧!”
  两人绕着江中群山左转右转,右转左转,飞了许久,歌声依旧可见,可始终找不到唱歌的人。
  王维停下来,驱散眼前的迷雾一看,发现眼前的山峰十分眼熟,自己又回到了原处。
  “此处有大阵?”他惊讶地问道。
  “是啊是啊!”
  杜甫随口打了个哈哈,却并不多说,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种遭遇。
  “杜兄可知到如何破阵?”
  “不错,此处我常来,熟门熟路!”
  看到杜甫得意的表情,王维知道他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咬着牙,直截了当地问道:“杜兄,要多少钱,你才肯带路?”
  杜甫伸着手掌晃了晃,“五十万贯!”
  “你咋不去抢呢?!”
  王维气急,差点没把诗圣这个无赖推进江水里喂鱼了去。
  他不愿掏钱,驾着云飞上了天空,想从天上找到破绽。
  在高处看,白雾浓稠,连绵百余里结成一片,根本看不清脚下的峡谷。
  他不信邪,找到白雾中心地带飞了下去。
  再入白雾阵中,他又走了许久,可仔细一看,又回到了原地。
  “哈哈哈!”
  杜甫大笑几声说道:“玄奘,此路由我开,此树由我栽,要想从此过,快快留下买路财!”
  “真要五十万?!”王维咬牙问道。
  “放心,会还你的。”
  杜甫自以为胜券在握,笑盈盈地伸出了脏手。
  王维哼哼一笑,从银鱼袋中拿出一物,却不是飞钱。
  “玄奘,你拿酒做甚?”
  “哼哼,投石问路!”
  说话间,坛中酒水化作数千颗酒珠儿漂浮在空中。
  在他的驱使下,数千颗酒珠儿化作漫天飞雨,遍布在峡谷中。
  “爆!”
  “啵啵啵!”
  酒珠儿炸开,化作一片酒雾,香气四溢,惹人心醉。
  在惊涛骇浪中,他分明听到了一声咽口水的声音。
  王维暗暗一笑,又拿出一坛灵酒,正要作法,身后传来一声呼喝,“慢着慢着,别糟践了好东西!”
  “韩四哥,别出来!”杜甫急忙制止。
  可惜晚了。
  身后的大山传来一阵轰鸣,只见两座山像是两扇门一样,向着两边敞开,从中蹦出一个满面胡须,拿着钓竿的中年大汉。
  “天可负,道可负,唯独酒不可负,客人高抬贵手吧!”
  大汉飞上云头,施了一礼。
  见到此人站在云上,王维暗暗心惊,一般只有文尊武王才能腾云驾雾,这人不见文气,难道是个武王?
  这天下高手何其多。
  “敢问先生高姓大名?”王维施礼到。
  大汉不应,目光只盯在他的手上,那坛酒正散发着诱人的气味。
  “先生请!”王维施法把酒送了过去。
  “哈哈哈,韩准多谢客人!”
  自称韩准的大汉取了酒大声道谢。他拿起灵酒,咕嘟嘟地喝了起来。
  “好酒,不知客人如何知道我喜欢饮酒?”
  韩准饮了酒,笑着问道。
  王维道:“方才我听到先生唱了四首歌,每一首都离不开酒,故用酒相试,不料先生果真是酒道中人。”
  “哈哈,传闻诗绝才高八斗,聪明绝顶,此言不虚啊!”
  “先生谬赞了!”
  韩准摆了摆手,“我只是金水河畔一钓鱼叟,可当不得诗绝先生之称,诗绝要是还有酒,就跟小五一般,叫我一声韩四哥吧!”
  “小五?”王维回过头来,诗圣正低着头插着手,满脸郁闷。
  他哈哈一笑,又拿出两坛酒奉上,“请韩四哥笑纳!”
  “哈哈,喝了就我们就是朋友,玄奘无需客气,请进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