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假期内东北风情 春节初瘟疫魔影
作者:
官小不语 更新:2021-04-27 19:17 字数:4228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又一次引用老人家的诗句开篇,我则是又一次的无比振奋。这首《送瘟神其二》是,老人家在1958年6月30日,从报纸上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解放前,疫区遍及江南12个省、市的350个县,患者1000万人,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达1亿以上。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不顾人民的疾苦,致使血吸虫病愈演愈烈。解放后,老人家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余江除灭血吸虫病,治好千余人。1955年冬,老人家还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和“限期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他还亲自到湖北疫区视察,在杭州亲自制定规划。当真正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那一刻,诗人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由得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以致“夜不能寐”、“欣然命笔”。之所以在这一回用《送瘟神》开篇,是因为我和刘云在东北老家过年的时候,接到了同学的来电,他们说南方正在流行一种传染病,非常的恐怖。当时,我们还不以为然。可我们哪里知道,正是当年这场几乎席卷全国的瘟疫,成为了我和刘云大半年生活的主题。而今,这场来无影去无踪的疫情已经过去了16年了,各种传说也曾甚嚣尘上。但是,有过这次经历,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什么阴谋、瘟疫、病毒、血吸虫、国企蛀虫都将在人民群众正义的力量下,粉身碎骨,灰飞烟灭...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我和刘云来到江边玩,山羊拉爬犁深深的吸引了我们。经过我们一番讨价还价,终于以五元多跑一圈的价格成交。我和刘云坐在铁爬犁上,赶山羊的这位,一手牵着山羊,一首甩起了鞭子,啪的一声鞭响,高喊一声“走了!”那大山羊就像能听懂一样,开始在冰面上跑了起来,这稳当劲儿就甭提了。可是没跑出去三米远,我和刘云就感到我俩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虽说山羊比较温顺,没有那些雪橇犬看起来可怕,但是这老山羊这个味儿,简直是太销魂了,又膻,又骚,又臭,山羊一跑尾巴撅起老高,屁股还对着我们俩。这幸亏是数九隆冬,这要是三伏天儿,还不直接把我们俩熏死。我和刘云两个人皱着眉堵着鼻子,用眼神儿交流着,不用说刘云肯定是在埋怨我,你咋不早说,山羊这么熏人呢?我的眼神儿也很明白:“天地良心,我也是第一次坐这个玩意儿呀!”这个赶山羊的老哥儿,真是个诚信商人,说多跑一圈还真就兑现,我和刘云哭笑不得,苦不堪言。等三圈跑下来,我和刘云逃离了爬犁,和山羊老哥挥手作别。这老哥还在身后喊呢:“有空再来坐啊~”好嘛,下次再给我三十我都不来了!不过刘云总结说,这山羊拉爬犁是好玩,可就是太熏人了。我扶着刘云,在江边玩了一个多小时,就已经冻手脚都没有知觉了。我俩只好顺着通江路回家,啥也没见过的刘云又被路边摆摊的吸引了。这路边的摊贩,有买粘豆包的,有卖冻梨冻柿子的,有卖糖葫芦的,还有卖冰棍的。
刘云看完不仅感慨说:“从小到大,我真的第一次看到像卖菜一样,把冰棍摆到地上卖的,你们东北人简直是太奔放了。”这有啥办法,我们这是天然的大冰箱啊!当我们走到百货大楼附近的时候,一个大型的冰糖葫芦地摊儿把刘云深深地吸引了。在这里插一个小插曲,据说,南宋光宗皇帝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材贵妃的病情久久不见好转。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满面。最后无奈只好张贴皇榜。请江湖上的郎中进宫为贵妃看病,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治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贵妃的病情必定痊愈。”开始大家对郎中所说的话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很符合贵妃的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贵妃的病情马上好转,没过十天病情已经痊愈。皇帝看到自己的爱妃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大喜,重重的赏赐了那个郎中。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百姓对其进行了改良把糖浆裹在山楂上又把它串起来,这样就成了现在我们大家都喜欢吃的冰糖葫芦。这则传说就是冰糖葫芦的由来。然而,在刘云眼前的冰糖葫芦可不是传说中的那么简单,我们东北的糖葫芦不仅有山楂的,还有苹果的、香蕉的、橘子的、草莓的、山药的、黄瓜的,个个都是光鲜亮丽,栩栩如生。据现代传说,现在的东北糖葫芦又有了改良,还有什么蚕蛹的、鸭脖子的等等。冰糖葫芦也是刘云的最爱,她一看到我们家这里的糖葫芦做的这么好看,她悄悄地对我说:“咱们买几串回去吃啊!”这还不好办,我赶忙去挑了几串山楂和草莓的买了五串儿带回了家。
一进屋,还是老样子先玩命儿的擦眼镜儿。刚睡醒的妹妹看到我们俩回来了问道:“哥、姐你俩干啥去了?”我把糖葫芦递给了妹妹说:“我俩去江边溜达了一圈,你先把这糖葫芦放到冰箱冷藏里面缓一缓。”妹妹答应了一声接过了我手里的糖葫芦,就要送到冰箱里。刘云此时不解的问:“现在吃多好啊!怎么还得放冰箱里缓缓呢?”当我告诉她,外面刚买回来的冰糖葫芦是好看不好吃,根本就咬不动时。刘云当然不信,她认为草莓的外面裹了糖,怎么会咬不动呢?她不信,非得要尝尝。人生最大的勇气莫过于啥都敢于尝试,既然刘云不信邪,一定得让她感受一下。我把其中一串草莓的糖葫芦递给了刘云。她在我和妹妹期待的眼神下,使劲儿的咬了一口。刘云哎哟了一声,草莓上只多了几个白点儿。刘云异样的眼神看着我,那意思是问:“你确认这东西是草莓,不是石头做的工艺品?”当然,俺们东北的冰糖葫芦买来直接吃可以,不嫌凉您就慢慢嗦了吧,想咬下一块儿来,那门儿也没有啊!我的家乡在每年最冷的时候,夜晚会达到零下 40度,这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温度。别说这小小的草莓,就连大卡车上那装满柴油的油箱都能冻成实心儿的。刘云一边听我介绍,一边无助的看着手里的草莓冰糖葫芦不断地叹息:“你们家这里的真是太冷了,好多事情都超出了我的认知。”
刘云在我家开始了短暂的东北生活,爸爸妈妈天天给我们准备好吃的,有时还要带我们出去吃东北烧烤,火锅还有韩国烤肉。古塔市的经济不是很好,城市里的饭店却数不胜数,少说也得有上千家,而且东北的饭店别管大小个个都干净卫生,味美价廉。有些微胖的刘云,每天都在担心,我天天这么个吃法,会不会回滨海时,变成一个大胖子啊?刘云真的是多虑了,在东北吃了半个月肉的她,不仅没胖还瘦了7斤,足见苦寒之地对热量的需求之大。
这一天,我们终于盼来了除夕的夜晚。整整忙了一下午的爸爸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下午四点,我们一家五口围坐在桌子旁,爸爸妈妈为刘云的到来乐的合不拢嘴,我们举起酒杯互相祝福,共同迎接新的一年。我家的习惯就是年三十这天只吃两顿饭,下午四点吃饭,吃过饭出去溜达一圈,然后七点半就坐在电视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说实话,这央视春晚每年的明星阵容都很强大,而且为了能给全国人民献上一道满意的文化大餐,历届春晚导演也是煞费苦心。然而,观众们并不买账,加上我们国家太大,人口众多,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等等原因,每年央视春晚的感觉还不如地方台春晚办的好。像我们家这些北方的观众尤其是东北的观众,看春晚着重就是看语言类节目、看笑星的发挥、看本山大叔今年又要忽悠啥?盼啊,盼啊,八点钟的春晚终于迎来了倒计时。这时,电视银幕上一副“年画剪纸篇”的动画开篇了。我们一看这幅剪纸的造型,哎呀我勒个去这不我们前两天在江面拉爬犁那个老山羊吗?真的简直太像了,我和刘云相视一眼,同时笑出了声儿。爸爸妈妈和妹妹莫名奇妙的看着我俩,估计是琢磨这热恋中的人是不一样,看见个老山羊都能这么开心。妹妹毕竟还是孩子,她忍不住问我:“哥,刚才这片头有啥好玩的地方啊?我咋就没看出来呢?”于是,我就把我和刘云坐老山羊拉爬犁,差点没被熏晕的事儿说了一遍。我们一家人都笑作了一团,爸爸乐的不行了说:“哎呀,你们两个傻孩子,要不那个赶爬犁的把你俩当做外地人了呢!本地人谁敢去坐那玩意儿呢?”
春晚开始了,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我们一边看着,一边吃着零食,觉得今年春晚节目的质量还可以。终于盼来了本山大叔的小品《心病》,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小品讲述的是心理医生赵大宝为中了三百万大奖的村民老范化解心理疾病的故事。老赵就是老赵,每年他表演的节目总会有几句经典台词流传下来。比如这一次的心病,什么“对灯发誓”、“抽过去了”、“我这心呐拔凉拔凉的啊”等等一时间火遍了大江南北。我们刚刚看完这个小品,刘云的手机响了,她接起了电话,这是她同宿舍广东的同学打来的拜年电话。为了不打扰我们看电视,刘云躲进了里屋,和她的同学聊了起来。我看了看时钟,离新年钟声的敲响还有一段时间。因为我担心,刘云打电话时间太长,耽误了我和刘云一起给她的父母打电话拜年。刘云第一次离开家过年,她的父母此时一定会十分的想念她。我的故事写的很真实,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身边在异乡过年的情景呢?那心中的酸楚,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刘云打完了电话从屋里出来了,她坐在我们中间,挠着头对我们说:“我广东的同学给我拜年,她说现在广东正在流行一种肺炎,是一种非常厉害的传染病,据说还死了一些人。这个同学是我大学时最好的朋友,她这次打来电话,提醒我们要注意,家里面通风消毒。广东的米醋和板蓝根已经脱销了。”妈妈不解的说:“广东那是咱们国家经济发达的地区,怎么肺炎还会死人呢?广东的医疗条件总不会差吧?是不是谣言呢?”爸爸则意味深长的说:“听起来不像肺炎,倒像是瘟疫呢?普通肺炎不能死那么多人吧?”当时,刘云同学的这个电话,真的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随便说了几句,就接着看电视了。谁知道,一场席卷即将全国的疫情正悄然而来...
本周第三更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这一回的故事主要讲了刘云在东北风土民情的氛围中发生的几件趣事和得到了南方疫情的消息。这一回为了整个2003年的开端和故事的基调埋下了伏笔。我们的作品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我也愿意用更多的笔墨去记录我们勇敢、坚毅、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展现出的空前凝聚力。如果您有共鸣,如果您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果您想参与讨论或者提供问题线索。请您加入《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书友圈进行讨论。最后,还是要感谢各位读者的大力支持与一路陪伴!记得多点赞、多转发、多评论、多关注、多收藏,到起点中文网或qq阅读为我投推荐票。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