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朕实在太穷了
作者:孤城不良人      更新:2021-04-27 04:07      字数:3101
  “那怎么行,爱卿乃是有功之臣,朕怎么能不赏呢?”李世民反驳道。
  “这……”赵子卿为难了。
  这要也不行,不要也不行,这皇帝怎么这么难相处呢?
  他内心默默吐槽了李世民一句,脑海中也在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哦,陛下,行赏的事暂且不说,臣现在突然想起这次来还有一件事没说。”赵子卿道。
  “什么事?”李世民问。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臣在上任龙门县县令期间,抽空写了一本书,如今历时半年,已经完本,臣想拿给陛下一阅。”赵子卿直言道。
  他此刻也不忘为自己的著作宣传起来了。
  首先不管他写的怎么样?只要通过了李世民的审阅,那么这本书就算是可以保存下来了,以后作为一部史书流传后世。
  而他的名声也会因此而来,这在古代要是能写出一本书,最终还通过了皇帝的审阅,那么这对仕途是极为有利的。
  尤其是像李世民这样文武双全的皇帝,最喜欢有才华的臣子。人品好坏他暂且不说,只讲个人的才华和能力。
  贞观年间,虽然吏治清明,贤才济济,但也并非说朝中每一位官员都德才兼备。
  李世民用人的原则就是扬长避短。
  只要能像李世民展示出才华,那当大官就不难了。
  果然,赵子卿此言一出,李世民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
  “赵爱卿还写了本书?”李世民惊讶问道:“叫什么名字?拿给朕看看。”
  虽然他也不敢保证赵子卿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能写出什么样的书来,但好赖也是一份新奇。
  “叫《三国演义》,一共五十五万字,赶在年关完成的,陛下请看。”赵子卿从包袱中取出十本书。
  “汉朝末年的历史?”李世民惊疑道:“五十五万字?”
  这么多的字数,到底是瞎凑字数呢?还是真有才华?
  李世民接过整本书,拿在手中,留下一本在手中翻阅,剩下的都交给了徐茂公。
  徐茂公也是吃惊了一下,这赵子卿才二十来岁就开始著书立传了?这怕是乱写的吧!
  要是他当真有那么高的才华,那怎么才是一个小小的县令?
  李世民在看第一本,那他就看看第二本,也好看看赵子卿这家伙到底是真有才华还是脑子进水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诗作……是你写的?”李世民才看到第一页,就被眼前的这首千古名篇给镇住了。
  赵子卿早就料到李世民会有如此反应,对此他早就做足了表情,满脸严肃,言辞恳切地点头应是。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臣几次前往黄河边上眺望,本来想一黄河入景来写,可臣却又忍不住去多想长江,似乎只有长江才能作为魏蜀吴三国的生命线,而此三国也是围绕着长江争夺了几十年,多少骸骨埋葬于江底,多少血泪流进长江,所以最后臣下又不得不把长江换了进去。”赵子卿苦叹道。
  这么解释,他也是有原因的,龙门县位于黄河流域,而这首诗是他最近新作,明明守着的是黄河,你却说长江,有些说不过去。
  “啧啧,好诗好诗,千古绝唱啊!”李世民读完这首诗后,一直忍不住拍手称赞。
  他感觉这首诗里的每字每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头。
  他是帝王,也算是大唐的开创者,这首诗里的意境他能够深刻体会到。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句实在是妙啊,既有洒脱又有伤感,似乎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风格上有相似之处。明明心怀悲伤,却要写得这么洒脱,只能说诗作的作者经历了很多事。”李世民品评道。
  说着,他又忍不住多看了赵子卿一眼。
  似乎,这也很符合他自身。
  “今日得此佳作,当真是人生幸事啊!”李世民叹道:“想不到世上还有这么对生活有品味的人,徐爱卿,你也看看吧!”
  “呃,是,陛下。”徐茂公忙接过李世民递过来的书。
  徐茂公读完后,没发表太多的感想。
  这里是殿堂,他不想发表自己太多的想法,不过这诗确实是好诗,足以压倒大唐文坛好几年。
  不论是气势还是格调的高度,都很少有人能达到。
  似乎已经到了巅峰,到了高潮。
  “陛下请看开篇,这开篇也是极为不错。”徐茂公忙把书给李世民看。
  “宰相为何不重用赵爱卿,却让他去龙门县当一县令?”李世民责问道:“这到底是宰相的失职还是朕的失职?”
  “陛下息怒,切勿大动肝火,伤了龙体。”徐茂公在一旁劝慰道。
  他还没当宰相呢,所以李世民这话也不是责问他。
  “陛下息怒,臣下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文章其实写的很一般,能做一县令已经是出乎我的预料了,我也很满足。”赵子卿口是心非道。
  “这本书里主要是军事写的多一点,文采上也不是很好,还望陛下别嫌弃。”
  “赵爱卿还懂军事?”
  “纸上谈兵罢了,陛下可别当真。”赵子卿连连摆手道。
  要是因此,以后李世民就把他掉到军事方面去,那可就惨了,想他一个文人,却要参与军事,估计会混的很惨。
  要是运气再差一点,上战场丢了小命,那就玩完了。
  “有意思。”李世民看的很快,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开篇第一章。
  他很快就被接下来的剧情给吸引住了,竟然一时半会也忘记招呼赵子卿了。
  搞得徐茂公和赵子卿只能在一旁站陪着。
  坐也不能坐,一直呆呆地站着看李世民。
  徐茂公还好,他还没看过书中的内容,所以也拿起手中的几本书再看,看着看着也被迷了进去。
  第二本里面讲的行兵用兵可就多了去了,全是在打仗。
  而徐茂公本身就是个用兵行家,看得他直嚷嚷道:“好,不错,没错,很对。”
  “嗯,这个计策虽然冒险一点,不过也合乎情理,可行。”
  “关公的武艺果然厉害,还有这张飞的。”
  李世民看完第一本已经是赞不绝口,还想再看,可他发现徐茂公也在看,便也不好打断他,只能看第三本,跳着看。
  “我的天,这得等到什么时候?”赵子卿虽然很开心,但是他也有些站不住了。
  “诸葛亮不愧是神机妙算呐,这一点我就完全比不上了。”当徐茂公看到诸葛亮开始帮助刘备后,忍不住作了对比。
  这时候,李世民也正好看完了一本。
  发现赵子卿还站在一边无所事事,又觉得这么好看的一本书要是就这么看完了,实在太可惜了,所以他就不再往下看了。
  “不重用君,是朕的过失。”最后,李世民直接对赵子卿道。
  “徐爱卿,你即可去通知中书省起草召令,颁布诏书,朕要重重封赏赵爱卿。”
  “陛下,这事急不得,赵子卿虽然写出了如此一本巨作,可是知晓的人还是太少,如果就这样颁布诏书,恐怕会遇到诸多阻力。”徐茂公道。
  “嗯,徐爱卿所言极是。”李世民问道:“那此事该当如何?”
  “这书是赵县令写的,自然要写问问他的看法。”徐茂公说。
  “赵爱卿,你跟朕说说,你写这本书的最初想法。这么多的朝代,你为何会偏偏选择这么一个乱世呢?”
  “回陛下,写这本书真的只是臣下偶然间想到的。”赵子卿如实回答道:“当初我在龙门县的时候,去给县学里的孩子讲课,当时我就想到了这么一段故事,然后讲给了孩子们听……我写完后,一共拓印了三部,这是原版,还有一版在龙门县。”
  “哦!那还有一部呢?”李世民追问道。
  “还有一部被赵九州要去了。”
  “赵九州?此人是谁?”李世民皱眉问。
  “呃!”赵子卿愣住了。
  “他不是陛下您派出去巡逻地方的监察官吗?”
  “今年派出去的人里,有没有这个赵九州?”李世民问徐茂公。
  “回陛下,没有此人。”徐茂公回道。
  “赵爱卿,没有你说的这个人啊!”
  “怎么可能?”赵子卿也是一惊。
  “陛下,赵九州这个名字我好像听说过。”
  “在哪儿?”
  “太子。”
  李世民闻言,一拍脑袋,道:“没错,高明手下确实有这么一个人,朕先在才想起来,似乎还是长孙无忌的一个门客。”
  “这事暂且阁下,容后再议,咱们还是先聊聊这本书的事吧,说实话,朕真的是非常喜欢这本书啊!”李世民叹道:“如果现在国泰民安,今年朕就把他拓印出上万本来,以供天下人赏阅。可惜如今北方极其不稳定,国库也不充实,战事吃紧,拿不出多余的钱来拓印啊。”
  “陛下忧国忧民,日理万机,臣不该拿这些事来叨扰陛下。”赵子卿歉然道。
  “哈哈哈,什么叨扰,朕高兴还来不及呢,你给朕带来了这么有意思的东西,朕现在恨不得重重地封赏你,可惜朕现在真的太穷了。”李世民直言不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