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 禅让这回事
作者:一叶琴弦      更新:2021-04-26 08:35      字数:2838
  有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直到现在还在困扰着最优秀的大脑,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若回答先有鸡,那么反问,如果没有蛋,鸡又是由什么孵出来的呢?若回答先有蛋,那么反问,如果没有鸡,蛋是什么生出来的呢?
  套用这个逻辑,放在这段具有预言效果的判词之上,倒也十分合适。首先,紫衣人将这段判词告知上官田园,然后上官田园告知我,接着我在时空洪流中将这段判词告知多年前的紫衣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其实说到底,都是异兽混沌搞的鬼,它体内杂乱无章的时间,搅乱了所有人的命运。
  “曾经,我也相信过命运,”良久,紫衣人终于缓缓开口,“可后来,命运抛弃了我,我也不再奢求她的眷顾……”
  所谓故人故地故事,才能发人深省,引人入胜,以下是紫衣人的自述,开始于久远前的中山国。
  那个时代,正值烽火乱世,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战争虽然残酷,倒也不失悲壮瑰丽。
  桓公姬恒身为中山国遗孤,丝毫不惧燕人的铁蹄,在私底下募集了一支军队,在殖民地撕开了一道裂口。他重用了一个人,只花了六年时间,就将燕人赶出了中山国国境。此人名为吾丘吉,他与姬恒同岁,只略长月余,总角时在乡野相识,二人志趣相投,自此便形影不离,平日吟诗文佩长剑,纵马驰骋,怀抱着平定乱世的梦想,是何等意气风发。只可惜,桃花褪尽残红,好梦易醒,春雪早融,美景太匆匆。
  那一年,那一天,是春天,草长莺飞,绿水青山,英雄正少年。吾丘吉自小成名,却未曾入世,他拒绝了战国七雄的多方邀请,只闲居深山野林。若论避世隐居,这里的确是个绝佳的所在。结庐绿江间,闲云封户,闲来舟上置一壶美酒,飘在水面摇着荡着,就抵了仙境桃园。醉倚碧峰下,花瓣沾衣,梦醒席前架一尾古琴,抚着琴弦拨着弹着,岂止是天上人间。可人不染红尘,红尘自染人,吾丘吉拥枕高卧、诗酒逍遥的日子,终结于姬恒的到来。
  在姬恒帐下,吾丘吉的身份既是谋士,又是猛将。智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武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两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他们心意相通,反映在战场上便是让对手匪夷所思的配合无间。不用商量,无需解释,只一挥手,一轩眉,一凝目,他们便知晓对方心中所想,这样的肝胆相照,又有什么能可抵御呢。
  复国之后,姬恒并不像其他鸟尽弓藏的君主,他以王国都城为名,赐封吾丘吉为灵寿王,立下了永不相负的誓言。姬恒说到做到,他在位的三十九年里,一直视吾丘吉如兄如弟,而吾丘吉也没让他失望,尽心尽力的辅佐,共同造就了战国第八雄的盛况。
  再后来,姬恒自知时日无多,他将毕生挚友吾丘吉叫到床前,说出了从未说过的心里话,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请你在我死后,接任中山国国君之位。”
  怎么样,熟悉吗,这场面,就如同后来的白帝城托孤相仿。
  但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整个中山国的人民都知道,国君姬恒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相国吾丘吉的公子吾丘西,两个小辈本就青梅竹马,婚后更是举案齐眉,琴瑟和谐。而且近来还有小道消息说,公主已经怀有身孕,很大可能是个男孩。
  有了这样一个大前提,可见姬恒禅让之举乃是出自真心,并非假意试探。面对既是君主又是挚友的临终托付,吾丘吉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他的顾忌也很充分,虽然姬恒没有子嗣,但是姬家却人丁兴旺,有好几个侄子都不是省油的灯,觊觎王位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姬恒咳出了一口鲜血:“吾兄,我难道不知道自己那几个侄子究竟是什么货色吗,他们没有任何治国的才能,反倒是党同伐异、残害手足的手段十分高超,中山国无论落在他们哪一个人手上,都将会是一场弥天大祸。不过我的好女婿、你的儿子吾丘西就不一样了,他继承了你所有的文韬武略,再加上安儿……”
  “请不要再说了!”吾丘吉以头抢地,老泪纵横,“非是我不愿答应,只是祖宗之法不可废,一旦开了先例,将会给后世子孙带来无穷无尽的祸患。不过老臣在这里答应陛下,吾丘家世世代代,将竭尽所能,维护中山国的安定祥和,至死方休。”
  在当时看来,吾丘吉的做法被看做是沽名钓誉、爱惜羽毛,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没有接受姬恒的托国重任,这才导致中山国不久之后的覆灭。但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后过了二十六年,中山国的邻国,也就是之前曾经吞并过中山国的燕国,也闹过一次类似“禅让”的笑话。
  禅让之事,古已有之,最著名的要数尧传位与舜,舜传位与禹,他们并非没有子嗣(许由、务光纷纷举手表示自己不是空气),只不过想要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所以选择了更适当的继位者。但是,由于过去的时间太过久远,再加上有心者故意以讹传讹,导致失去了原有的模样,于是,便产生了禅让。
  在中山国的邻国燕国,燕王哙这个自作聪明的老糊涂蛋,不顾举国军民的阻挠,坚持要与相邦子之上演一场禅让的闹剧。
  燕王哙与基友子之交易之后,兴冲冲地下了台,小酒喝着,小菜吃着,小姐抱着,倒是乐得清闲。但是,有着七百多年根基的燕国王族却不肯轻易就范,特别是失去继承权的太子平更是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二逼的父王,让本该属于自己的锦绣河山都变成了人家的嫁衣。
  太子平生气归生气,可也不能只是生气,毕竟生气不能当饭吃,他咬断自己的两根手指,当天发誓,一定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但是对手子之在燕国执政多年,羽翼丰满,太子平知道凭着自己的力量难以取胜,就决定两手制敌:一是联络国内反对派,所谓墙倒众人推,只要人多就能力量大;二是向齐宣王请求外援,寻找国际帮助,同时还能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
  很快,太子平就在国内集合了一大批志同道合之士,而齐宣王也在这个时候回信了:“特么都什么年代了,子之怎么敢搞禅让这套老古董把戏?这是典型的开历史倒车,如果以后大家都这么干,我们搞世袭制的倒成了反动派,那可不行!”话虽这么说,齐宣王确实一只彻头彻尾的老狐狸,他表面上答应了太子平,却再三拖延发兵的时日,一直等到太子平与子之两败俱伤,觉得火候到了,这才大张旗鼓地派军杀入燕境。
  燕王哙没想到一场好戏竟然演砸了,弄得儿子反对,国人唾弃,外邦惊诧,顿时觉得人生了无乐趣,干脆一死百了。而闹剧的另外一名主演子之,下场更加凄惨,他为了躲避群众的追杀,一路跑到了王宫,趴在燕王哙的遗体上,想死得体面一些。然而愤怒的群众可没想这么多,举起菜刀,将子之与他最爱的燕王哙,一起剁成了肉酱。
  罪魁祸首虽然双双伏法,但请神容易送神难,齐军在燕国境内如蝗虫一样,实行三光政策。顺便说一句,连中山国这样的老实人,也参与了这场趁火打劫,斩将拔城,忙的不亦乐乎,也算是为先祖出了口恶气。
  不得不说,禅让这玩意儿,还真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旦提出来,无论接受还是不接受,都将带来无可挽回的恶果。燕国是前者,而中山国则是后者。
  我注意到,紫衣人对背景的铺垫似乎有些过于浓墨重彩,他自己本人都还没有出场,十五连盏烛台就已经又熄灭了两盏,直接导致重点很不突出,如果写小数采用这种方式,一定会遭到读者的唾沫,慎之!
  直到后来,我触及到了故事的尾声,才明白,原来结局,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从姬恒说出禅让这两个字的时候,悲剧已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