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酒文化
作者:蒙飞zg      更新:2021-04-25 11:00      字数:4371
  我和爱人一路北上,爱人的心情渐渐高涨,和我流浪在外两年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不仅仅是她,我的心里也充满着对家乡的期待。
  我们从齐齐哈尔倒车到达讷河。爱人的母亲来车站迎接我们,未来丈母娘并没有和我打招呼,也没有我所期待的那种亲情久别的温暖,我的心情开始低落,我觉得此次之行不会太顺利。
  我们辗转到了莫力达瓦旗,未来岳母请我吃了一顿饭,席上就坐的有四个人,我和爱人,未来岳母,和一个连我爱人都不认识的陌生男子,看情形,他们的关系应该很不一般,因为我的未来岳父已经过世,我猜测应该是我未来岳母新找的男人。
  对于此事,我完全没有反感之意,但是看着我爱人的一脸不屑,就知道她心里对这个男人有多么的排斥。这顿饭吃的很不愉快,各怀鬼胎。未来岳母问我会喝酒么?我点头应承,我不想伪装自己,我也不善于伪装。每次撒谎,说话总是结巴,所以我一撒谎,爱人就能从我的表情中看出端倪。
  未来丈母娘长的很像达斡尔人,说话也是达语和汉语混合着说。我的爱人告诉过我,她的母亲是汉族,因为从小生活在达斡尔人的聚集区,所以与达斡尔人没什么区别。
  我们穿插着介绍一下,我们呼伦贝尔的三少数名族--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达斡尔族能征善战,后金为入关巩固后方,三征索伦,故有俗语“索伦骑射甲天下”。清朝内外战争均有达斡尔将领参与。抗日战争时期,为东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达斡尔族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钟形式。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次年即征服黑龙江中游萨哈连部,当时达斡尔或以地区被称为萨哈连(满语对黑龙江的称呼),或以贡物特点称为萨哈尔察(满语译音意为黑貂)部,或与鄂温克等泛称为索伦部。至康熙初年,才出现“打虎儿”的译名,以后又常译为“达胡尔”、“达虎里”、“达呼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达斡尔族清代以前使用的契丹文失传,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较难考究。但是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著先民发展而来。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
  未来岳母也十分喜好喝酒,我的酒量也还可以。我们三个边喝边聊,渐渐的气氛就打开了,我们也都没有初见时的陌生感了。未来岳母了解了我的家庭背景,并没有过多的表态。只是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她说:“自己姑娘选择的人,她不会去干涉反对,我会尽量支持她。”这顿饭,我们三个喝了三瓶白酒,我爱人不喝酒。第一次见丈母娘,就和丈母娘来个不醉不归,我想我们真是有些不着调。丈母娘很豪爽,我也是为了迎合她。
  因为是晚上到的莫旗,还喝了那么多的酒,所以我一觉睡到日上三竿,太阳晒屁股才起来。闻着外面传来的阵阵菜香。
  我起来后,到客厅巡视一圈才知道,岳母请来了前后院的邻里和一些要好的朋友,坐了满满一屋子。大家看我的表情就像去动物园看稀有物种。阵阵私语,达语里参杂着汉语,我也听不懂,回到卧室,和爱人一边听一边让她给我解释。
  很快又一场酒局开始。这回的话题比较正式,说是要和我们回家,参加婚礼。连彩礼钱之类的一句都没有,我觉得很是奇怪。其实我们那结婚是都要彩礼的。可我未来丈母娘嫁了两个姑娘,居然一个彩礼都没要。
  她邀请了当天在坐的所有亲朋好友在我们结婚的时候要组成个娘家团队一起去我家,为我的爱人做后援。
  当天我们又喝了不少的酒,莫旗的民风实属彪悍,我是甘拜下风,不一会就退下阵来,晕晕的又睡了过去。
  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她们娘俩正在准备行装。我揉了揉太阳穴,两眼发直的看着她们。丈母娘说,:“醒了,吃饭吧!”她把我让到饭桌前,回身像变魔术一样,又倒满了一杯酒。我无奈的回应,:“姨,还喝啊?”丈母娘语气十分强硬:“喝!不喝干啥去啊?”
  爱人在一旁劝到:“别让他喝了,都喝一天了,吃点饭吧!”我冲爱人笑了笑,丈母娘却不以为意:“别管她,喝!难受透透酒就好了!”我也是盛情难却,不敢说不喝,总以为这样的民族是不是有什么说道。强忍着旁边白酒的味道,吃了口菜,闭着眼睛又喝了一口。
  短短的三天里,我的胃里全是酒,都没正经吃过一口饭,而让我庆幸的是,也是因为酒的缘故,我和我的丈母娘有了一种说不出的默契,我的连襟姐夫不会饮酒,他就走不到我丈母娘的心里去,我们两个人在一起,丈母娘做什么都是偏向于我。这么些年,我们俩是亦母亦友啊!酒友!
  呼伦贝尔的冬天寒冷且漫长,最低温度达到零下四十多度,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呼伦贝尔人热烈豪爽的性格和坦荡无私的胸怀。也因此呼伦贝尔人大都酷爱饮酒,而且是豪饮。喝酒御寒的生活习惯延续了当地独特的酒文化,酒文化也已经融入呼伦贝尔人的血液里。
  呼伦贝尔喝酒有五种境界: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呼伦贝尔人喝起酒来,很少有一个人喝闷酒的,大多都是几个人找上一些理由聚到一起,而且喝酒是讲究气氛的,要有那么一两个核心人物做引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军事民情,随意侃一阵子,这喝酒的气氛就自然而然的上来了。
  之后就是正式开喝,主陪把四两一杯的白酒端起来,笑吟吟地对大家讲些无非是什么欢迎指导、协作友谊之类的客套话。然后,提议者为了让大家都把自己的杯中酒都干了,说:“我先干为敬,你们随意。”话音未落,他便先干掉一杯,其他人哪好意思随意,也只得全干了。干完之后,就会马上有人再次给你斟满,接着是:“吃菜吃菜!”一阵咀嚼声之后,有人站起来再度举杯。又有什么名堂呢?大约是同龄人、或者老相识、或者老领导、或者老部下……总之,干杯!然后一仰脖又将自己杯中酒干了。这个人刚坐下,接着又站起一个人来,端着酒杯,代表本部门、代表某领导或者代表自己,干一杯,请。于是,又干了。之后,大致相同,轮番敬酒、轮番干杯。此时也进入喝酒的第一阶段:微醺。
  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
  喝着喝着就开始有人自我感觉飘飘然了,彻底与酒融合,心扉打开,大口直饮,整杯也可,小声的都大声了,古板的都幽默了,闷着的都发骚了,知道的不知道的什么都敢说了,推杯换盏,掏心挖肺,牛皮吹上天,甚至以为自己很出众,交际又很广,于是见了别的酒桌有熟或者不熟的面孔,也要去敬一下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事端也往往因此而起。
  喝得差不多了,男士兴致勃勃,女士小姐也上阵了,又有人兴奋地叫来几瓶白酒,满上满上,天冷多喝点,我们这儿是越冷越热情,干!外地客人见了,早已吓得面面相觑,不要说冲锋陷阵,连招架之力也没有了。于是又一顿觥筹交错,大家都喝得容光焕发、兴奋异常,便进入喝酒的第二阶段:正酣。
  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
  喝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时候,气氛达到高潮,就有人忍不住要引吭高歌一曲,大家就鼓掌,喊:“好,唱一个”这人喝口茶清了清嗓子,开始唱了,还伴有动作和那样的眼神儿。一桌人笑得前仰后合,一个唱完,另一个再接着唱,如果在座的有少数民族,那能歌善舞的本性就会暴露无遗,歌舞助兴、宾主尽欢,不喝到饭店打烊绝不收兵。
  这是和谐的,也有不和谐的,呼伦贝尔人脾气火爆,很少背后算计人,有问题当面解决,平时碍于面子不好发作,酒劲上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这个时候一些人大多愿意打抱不平,有的甚至来了性格和脾气,那是点火就着,相当的火爆,任谁说也不听,凭谁也拦不住,就是往前冲,即使是都快站不起来了,而且,无论是谁打了谁,到最后都觉得自己武功了得,是获胜方。这就是喝酒的第三阶段:烂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不仅仅是唱歌跳舞,这期间其他人还得喝,有些人已经喝到开始说“车轱辘话了”,一句话反复说了多遍还在重复;有些人直奔更高层次,称呼也变了,变成了“哥儿们”、“老弟”、“老妹儿”、“爷儿们”,这时候有人已经视周围为无物,已经到了独我的较高境界,什么人、什么声音都已不复存在,自己的一切行为全凭脑海中的那种唯我独尊的感知。这时候就有看头儿了,喝酒过量,醉态不一,有哭的、有笑的、有骂人的、有自嗨的,也有钻桌子底下的,更有甚者当桌呕吐的……言语失调,行为变态,骂这个不够意思、说那个不是东西、谁谁谁压过他、我有谁谁谁的把柄,总之,一切都一塌糊涂起来。于是,就有人劝,劝者也是一塌糊涂、不伦不类。在劝与骂之间,还要喝一些委屈酒、原谅酒、理解酒……以各种名堂和名义,就喝吧。白酒喝完了,再喝啤酒,啤酒不算酒。一般人喝到这个份儿上也就到达或超过生理极限了,进入酗酒的阶段了。
  神仙爱酒不归家,醉倒西江月下
  这阙词是武松上景阳岗前喝酒的那家酒肆为酒做的广告。这种境界大概只有李白那样的人能够达到,通常被称作酒神、酒仙。他们每日甚至每餐必饮,每饮必醉,以酒为生,靠酒精麻醉过日子。“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嵇康等就是这样的人,但诗词歌赋深化了他们的人格,因此他们不是酒鬼而是酒仙;古龙也是这样的人,但是他那些飞扬的文字和侠义故事拯救了他,因此,他不是酒徒,而是酒神。至于普通人中,也有这样的高手,通常都是他与别人刚刚分手,那时的他清醒完全是一种错觉,基本是用不了多久,他也走不了多远,即刻进入了仙境般美丽的梦乡。一到冬天,在呼伦贝尔总能听到这样的新闻,某人酒后倒在路边冻死了,酒让他羽化成仙了。这就是喝酒的最后一个阶段:直接进入仙境了。
  呼伦贝尔人劝酒十分在行,只要你喝了第一口,在他不断地“引导”下,你会止不住一直喝下去,结果就是:不是你喝倒他,就是他喝倒你。有一个达斡尔族的人说:“你们汉族人就是虚伪,喝酒还得用人劝,不劝就不喝,不喝还不高兴,非得我们劝,心里才高兴。”当他说这个话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呼伦贝尔,若是你能在酒桌上面对挑战毫无惧色,不动声色地连连干杯,马上会使人对你肃然起敬,不喝酒在酒桌上就没有发言权。
  呼伦贝尔人擅饮的习性是和气候、民族融合、部落迁徙等综合因素分不开的,因为把喝酒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所以当地人喝酒时间相对较长,一顿酒喝上五、六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边吃、边喝、边聊,直到酒家卖空,这才互相依依不舍地道别,送到家门口,还要跟对方再唠上半小时才肯进屋。呼伦贝尔人敞亮,若是两个人的矛盾已经达到不能坐在同一个桌上喝酒的程度了,那真的就是死对头了;若是能坐到酒桌上来,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天大的事在酒桌上说开了,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著名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绮丽,酒文化更是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