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一把火
作者:大梦三千岁月      更新:2021-04-23 16:25      字数:2234
  天色大亮时,朱信站城门楼上,目送着棺木从承天门、午门一路远去。至此天启皇帝终于能安心的休息,不用再烦心大明的内忧外患了。
  可麻烦的是他,他能拯救大明吗?
  草你妹的,想起地狱模式,就是悲剧无比!
  接下来,他要慢慢了解大明的政治架构了,要谨慎为主,不能盲目躁动。
  这一日,将信王府中的亲眷接入宫,朱信又是册封田淑英为皇后,册封了钱雪蕊为雪妃,周莹宁为宁可妃,又是册封李十娘为贵人。
  然后,便是让王承恩、徐应元等人,接管宫中的一切,了解着皇宫,还有各个权力结构。
  明代皇城之内完全是由太监掌控管理,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共计24个管理机构,又称为24衙门,在这之下还有各种库、厂等分支机构。
  二十四衙门中位高权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司礼监,掌握批红的权力,又称为内廷;另一个是御马监,主要负责宫内的守卫,及监视京营。这一文一武两个衙门,正是二十四衙门之首。
  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是为庞天寿,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是为王体乾。然而御马监自从万历之后,就日渐荒废,现在已经完全被司礼监压制了。
  “御马监,必须要重建,不然改革京营,可能引发叛变!”朱信思索着,整顿京营是必须的,必须要加保险,于是御马监重建是必须的。
  只是下一刻,又是划掉了!
  文臣不可靠,太监也未必可靠!
  历史上,在崇祯皇帝上吊时,王承恩也是上吊自杀;方正化,在北京城陷落后,击杀敌人数十人,最后被击杀身亡;高起潜投降了清朝,曹化淳、杜勋打开宫门,迎接李自成。
  “从锦衣卫当中,重建禁卫军!”朱信思索道。
  而司礼监虽然名义上是王体乾做主,但是实际上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的魏忠贤才是司礼监中第一人。
  而除了内监二十四衙门之外,还有管理宫女的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制度,但是自从内监掌权之后,女官制度已经荒废了。
  对于外朝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那些人有才能,那些人是尸餐素位。
  虽然他读过几本历史书,也看过几本穿越小说,知道诸如孙承宗、毛文龙、卢象升、祖大寿、袁崇焕、吴三桂、熊廷弼,杨嗣昌,洪承畴、李自成、张献忠等历史名人的名字。
  只是所谓的明史,黑明不断,很多庸才变成了忠臣,很多有才略都被污蔑!
  现在,大明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财政不足,还有粮食不足。财政不足,导致了边军没有粮饷;而粮食不足,导致了农民起义不断。
  只要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天下太平。
  不然仅仅靠着任用几个能臣,就能挽救危局,根本不可能。
  很多官员不了解,最好不要轻动。
  要禁止越级提拔,袁崇焕就是越级提拔,结果从一个县令成为了辽东一号首脑,引发了一些列恶果。
  无规则则不成方圆,不要轻易破坏规矩,哪怕是皇帝,不然承受不起代价!
  不论多么武将多么有才学,也要从班长开始干;不论文官多么有才学,也要从县令开始干。一步到位提拔,只是扼杀人才。
  虽然知道大明危机不断,可朱信不打算急躁处理一切,也不打算干大事,而是干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比如收复台湾!
  比如,诏安郑芝龙等海贼。
  又比如开发台湾等等!
  这样的小事情,成功了,影响不大;失败了,也影响不大!
  当家不折腾,稳定压倒一切!
  明朝洪武开国,设立了文官、勋贵武将、宦官厂卫还有亲王守边,这四个互相牵制又互相支持的系统。到了永乐靖难之后,亲王守边这块就被削去了。而土木堡事变之后,勋贵武将也废物了。
  如今,文官独大,皇帝只能靠厂卫制约。
  只是厂卫,天生缺陷大,利用厂卫制约文官,属于皇权恶性化,制约了文官,可在地方上也是作恶不断,属于饮鸩止渴,短期看来,财政好转,边疆稳定,朝廷也听话,可长期来看确实加剧了危局。
  很可惜,天启皇帝享受了厂卫制约文言的好处,他却要承担厂卫制约文官的坏处。
  现在必须要打掉魏公公,用来讨好,或是麻痹士绅阶层,制造明君的假象,缓解皇帝与士绅阶层的矛盾。天启皇帝就是任用魏公公,导致了士绅阶层反噬,最后死亡了。
  他若是继续任用魏公公,可能也会遭遇不测……即便是防备住了宫内暗算。可能,在江南会发生叛乱,发生清君侧!
  首先要整顿内廷,防止他们实力增长过快,可也不能削弱的太厉害,被文官压制,从而被架空。
  阉党必须要打击,这是讨好士绅阶层,麻痹他们的手段之一,但是不能打击过于厉害!
  短期内,要掌控皇宫,接着整顿京营,建造新军;控制防线,防止八旗军打入关内,要扶植蒙古,避免蒙古被拉拢。
  长期,则是重建勋贵武将阶层,提升军队战斗力;重建分封制,将藩王分封到了东南亚。
  此外,为了应对流寇,最好在北方开始大移民,移民到了台湾、舟山等地区,减少北方人口压力,减少流寇滋生的土壤。
  调查着宫内情况,朱信也是大吃了一惊,在宫中有太监一万五千人,这还不包括在凤阳,在南京,还有地方各个差遣的太监,若是连上这些至少三万出头;
  至于宫女也是有一万出头。
  朱信计算了一下,多数的太监、宫女处在了浪费状态,接下来要对宫内进行整顿。
  招呼着王承恩,朱信等待着。
  片刻之后,魏忠贤来了,田皇后来了,张嫣皇嫂来了,还有刘老太妃也来了。
  “朕刚刚登基,天下之事,千头万绪,杂乱不断,而朝廷的情况不好,很不好。在关外,后金,蒙古扰乱不已。在关内,京城地区前年是旱灾,今天又是水灾,在淮北,山东地区,旱灾,蝗灾也不断!”
  “内库没有多少钱了,故而要节省开支,宫内要裁剪宫女,还有太监!”
  朱信开口定了调子:“朕年幼无知,不知治理天下之道,故而求魏公公,还有皇嫂,还有刘太妃多多指点!”
  “妾身刚刚来,不知宫中事宜,就不多妄言了!”田皇后开口道。
  皇后张嫣、刘太妃也是开口说道,选择了沉默。
  在宫中,要多看,多听,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