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平反分寸
作者:古贝      更新:2021-04-23 06:12      字数:3221
  如果不算那些繁复的礼节,承宣使算是一件好差事,陪吃,陪喝,陪玩。唐正肃和薛启孟来到大齐,还算恪守礼节,省得留下什么话柄。但在宋铮面前,两人倒比较放得开。毕竟,这段日子来几个人朝夕相处,混得非常熟了。再加上大家都有点浪漫的文人气息,又均是状元之才,说起话来机锋不断,远非寻常聊天打屁可比。
  江宁城的风物引得唐、薛二人感慨不已,特别是与蜀人迥异的江南女子,吸引了薛启孟的目光。刚至驿馆,薛启孟便暗示宋铮,希望到秦淮河上去逛逛,喝个花酒啥的。唐正肃是闷骚,不会说些什么,但看那个神情,也是心向往之。
  来到自己的地盘,从朋友角度来讲,宋铮也要好好款待一番。宋铮当即答应,一伺谈判结束,便会在大名鼎鼎的雨香楼请客,并表示会把江宁最红的几个姑娘叫来。宋铮倒不是吹牛,以宋小郎文武双绝的名头,姑娘们都会赶着伺候,甚至不用花银子。
  两人听了自然两眼放光。蜀使去喝花酒,算不上什么光彩的事儿,但两人并不担心。若宋铮连这件事儿也办不妥,算是白混了。况且负责驿馆守卫的韩奎,还与宋铮称兄道弟的。
  由于与皇帝约好,朝议后由亲口汇报蜀国的所见所闻,宋铮也没耽搁太长时间。下午申时刚过,宋铮向唐、薛二人辞行。
  刚至驿馆门口,韩奎却把宋铮叫到一边儿,低声道,“小郎,今日言事御史汪昭庚上书,为我祖父平反,却被圣上拒绝了。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啊?”
  韩奎也是颇有城府的人物,一般喜怒不形于色,然而,此时却颇为焦急,这毕竟是韩家的大事。
  “什么?竟有此事?”宋铮吃了一惊。
  “不错,小郎,圣意是否不愿为我祖父平反?”
  宋铮寻思了片刻,摇了摇头,“应该不是如此。为令祖平反,可收拢人心。圣上秉政在即,此时行事应该正是时候。否则,我前两天也不会无缘无故向你说那番话。”
  “可这又是怎么回事?”
  宋铮沉吟了一下,“恐怕另有蹊跷。哦,你把今天朝议的详情给我说说。”
  “我也不太清楚。”韩奎摇头道,“只是听说汪昭庚上禀此事,圣上便询问朝臣的意见。众大臣有的推托,有的要求稳重,更有人提议将此事押后,反正再无其他人提议立即为祖父平反。”
  说到这里,韩奎叹了口气,“小郎,实话告诉你,在逄桧死后,我曾向国公爷和各朝堂大佬请求此事,国公府和几个元老都对韩某表示同情,有的还暗示时机成熟,会为我韩家讲话。没想到现在时机到了,他们都做了缩头乌龟。”
  宋铮虽然隐隐猜到了怎么回事,但没有亲历今天的朝议,不好妄下结论。只好安慰道,“兴许是圣上见各位元老都回避此事,所以没下妄断。毕竟圣上还不算亲政,有些事不但要尊重朝臣,更要看太后那边儿的意思。”
  “应该是如此吧。”韩奎叹了一口气,心里十分落寞。
  见韩奎如此,宋铮道,“你久处禁中,应该也知道圣上有为令祖平反的意思,倒不用着急。圣上召我今日相见,到时候我自会为韩兄说项,争取尽快落实此事。”
  “那就有劳小郎了。”韩奎向着宋铮施了一礼。
  宋铮拍了拍他的肩膀,“令祖的事儿,干系重大。一旦查清,虽然会民心大快,但也会有些阻力。毕竟这是冤案,单单一个蒋魁,也担不起这么大的现任。到时候,必定会黜落一部分人。”
  韩奎点了点头。宋铮的话没有说明白,但韩奎很清楚。当年韩忠被打倒,牵连了部分人,同时也提拔起来一些人。这些人因韩忠案受惠,自然也不希望看到韩忠平反。十年过去了,这些人有的走向了更高的位置,有的则在今年初的空饷案中被拿下。
  不管怎么说,对一个王朝来说,十年可谓沧海桑田。要查清十年前的旧案,不会那么容易。
  ——————
  宋铮返回宫城的时候,已经接近酉时了。得知皇帝去了太后宫,宋铮只好等待。
  此时的太后宫内,逄瑛不再纠结于榷场之事。黄娇已经表明了态度,逄瑛几番劝说都被黄娇驳斥,自然不会自讨没趣,很快转到另一个话题。
  “母后,蜀使把蒋魁的尸首送回来了。朝中纷纷传言,当年蜀关大败,是蒋魁利用皇城司副都统的职位,向蜀国透路了我军消息。今天有御史提议复查韩忠案,如何处置,还要请母后拿个主意。” 黄娇瞥了儿子一眼,沉吟起来。她的确是在犹豫,当年韩忠入狱,与其说是蜀关之败,更不如说是韩忠挡了小皇帝的道儿。
  十多年前的那场宫庭政变,皇宫起火。齐高宗死了,太子逄琰也被烧死了,这才有了逄瑛登位。事后,韩忠坚决要求彻查宫中大案,这才惹祸上身,被众人联手弄进了监狱。
  由于畏惧韩忠的声望,而且当时韩忠的女婿杨镇,依然掌控着城卫军。不得已,王爷逄桧与黄元度、黄娇等人,没敢直接杀掉韩忠。直至韩忠病死狱中,此事仍然没有办成铁案。只是因为韩忠死了,杨镇又比较听话,这事便不了了之。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韩忠的威望太高,虽至今日,依然声望不坠。关于韩忠的那些传奇故事,是说书人最喜欢讲的段子,也是百姓们最爱听的事儿。
  政治上的事儿没有对与错,只看是否有利,只看成功与否。当年打压韩忠是为了减少逄瑛登基的阻力,清除旧势力。而今日为韩忠平反,则是为了让逄瑛收拢人心,抬高声望。韩忠被冤枉和平反,对皇家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这事儿说起来十分讽刺,但事实确实如此。如果韩忠泉下有知,恐怕也会说一句,“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吧!
  对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大冤案,其发生和平反,都不是单纯发生的。冤案发生,是因为受害者碍了事儿;冤案平反,是当权者需要“拨乱反正”,同时收拢人心。即使延续到本朝,亦逃不过此律。诸位不信,可以看看那位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和那位被称为“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的人。
  黄娇是聪明人,也知道儿子需要为韩忠平反,不过一些事情还是要说清楚。
  “既然有人说韩忠冤枉,倒是不可不查一查。只是皇儿要把握住分寸,不要牵连太广,小心最后难以收拾。”
  黄忠的话里,警告的意思很明显。逄瑛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总要有人出来抗此事的,单单一个蒋魁恐怕不够分量。”逄瑛也必须先把话说明白,免得将来虎头蛇尾,人心没收到,反而受人诟病。
  黄娇轻哼了一声,“蒋魁当年是皇城司副都统,有刺探机密之权。如果你非要有分量的出来担当,那位在西京马革裹尸的,分量倒是很足,只有你有这个决心。”
  逄瑛皱了一下眉头,半晌后才拱手道,“瑛儿遵从母后吩咐。”黄娇的意思是,如果逄瑛非要大动干戈,那就让死在西京的王爷逄桧出来顶罪吧。毕竟逄桧曾兼任皇城司都统,蒋魁说起来当年还是逄桧的手下。
  逄桧算是为国战死,备受哀荣。这才刚刚过去半年,皇帝自然不会做出自己打脸的事来。
  见逄瑛屈服,黄娇又道,“一些事儿要好好寻思寻思。当年宫庭大火,太子遭遇不幸,众位臣僚拥你登位。只是你当年仅五岁,主弱臣强,我们母子战战兢兢过了这十来年。现在虽然日子好过些了,但居安思危的道理,你还是应该懂的。”
  说到这里,黄娇咳嗽了几声,精神又有些萎靡。旁边的宫女连忙又奉茶上来,这一次,逄瑛抢先上前,把茶水接过来,亲手服侍黄娇喝下。
  “为人主者,当慎言,慎听,慎行,这两年来你做得还算不错,只是遇事还要多想一想,仔细考虑利弊。我虽不说让你绝情寡欲,刻薄寡恩,但偌大一个国家在你手里,哪能意气用事?做事的分寸,一定要把握好。”虽然是说教,但黄娇的语气十分柔和,也让逄瑛感觉到了一丝往日的温情。
  “遇事多与朝中的大臣商量,老国公老成持重,这大半年来对你是尽心维护,你都看在眼里。至于你外祖父,他虽然权欲重些,但毕竟当了这么多年宰相,处理朝政还是很有经验的。其他的,像季璨、徐寅顺、董兰成等人,也是理政多年,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黄娇可谓语重心长,逄瑛自然连连点头。
  说了这么长时间,黄娇了累了,最后意兴阑珊地道,“逄了,你也大了。明年就要正式亲政,再过半年,我也就完全放手了。以后的事儿,我尽量不会管了,你自己多拿主意吧。”
  “多谢母后教诲,儿臣铭记在心。”
  黄娇轻嗯了一声,摆了摆手,闭上了眼睛。旁边的宫女过来,伺候着黄娇重新躺下。
  又盘桓了片刻,逄瑛退出了奉禅殿。
  一出太后宫,逄瑛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今天的事儿虽然未竟全功,但毕竟还是有一些成果,特别是黄娇最后的谆谆教诲,让逄瑛心里有些温暖。
  “如果不是与那群秃驴胡混,母后就完美了。”逄瑛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