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台湾战事一
作者:
佚名夏 更新:2021-04-23 05:50 字数:4102
从北京传来的消息让郑芝龙半喜半忧,喜得是朝廷最终同意了自己收复台湾的提议,更为重要的是,朝廷在授爵制度上再次做了增加,除了人头授爵之外,还加了一个领土授爵制度。增加的授爵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开拓一个省的领土,授予世袭伯爵;开拓一个市的领土授予世袭子爵;开拓一个县的领土,授予世袭男爵。如何计算你为大明开拓的面积呢?从可以开垦的田亩上直接估算,未来可以养活两千万人以上的地区称之为一个省;未来可以养活两百万人以上的地区,称之为一个市;未来可以养活二十万人以上的地区,称之为一个县。当然这些必须是汉人或者汉化民族,而且该地区如果失守或者独立,受爵者的爵位自动失效。郑芝龙左算右算发现,台湾可以开垦的土地,怎么着也可以养活两百万以上,只要打下台湾,拼命的从大陆拉来流民,至于土地来者有份,自己的世袭子爵是一定跑不了的。稳定台湾之后,再慢慢的把西班牙人也从菲律宾轰出去,那自己的世袭伯爵一定是有的,开发菲律宾的时候,顺带以剿匪的名义,把人头凑齐,侯爵、公爵那也不是不可能的。忧的是朝廷继续打开国门推动贸易的同时,正准备在沿海各地推广海商公会制度,给每一艘大明的海船发放什么私掠许可证,只要直接向皇帝陛下缴纳一半的海上收入,不但可以获得朝廷的庇护,而且缴税超过一定额度,且连续三年排名前五十的人,还可以获得陛下直接授予的子爵称号,郑芝龙惊奇的发现,现在的沿海不但造船业发达,连制造火器的军方部门都空前的活跃起来。
郑芝龙为了攻击台湾的荷兰人,从各地抽调战船火炮,历时两月有余,总算在12月初将各地的水师集结在了澎湖岛。现在的澎湖岛集中了郑氏家族最为精锐的部下两万人,战船300余艘。此外还有广东的刘香,也带着一万五千多名海盗赶来增援(刘香觉得既然都可以闯出一番事业,还不如当海盗更加的自由自在,因此只是把家眷安置在大陆,自己继续重操旧业)。现在,双方正在澎湖岛上商议战后的利益分配问题。
郑芝龙:“此次收复台湾,我军准备充足,战舰300艘,精锐敢战之士2万余人,还有台湾魍港作为基地,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人是水到渠成,贵部不在南洋发展,跑我这里来干什么?”
刘香:“老郑,你我是在海上漂了一辈子了,难道会不知道荷兰人在海上可谓是船坚炮利,在台湾修筑的赤嵌城和台湾城的坚固,如果只靠你一个人,你就不怕牙齿也被荷兰人砸掉了。”
郑芝龙:“谁都知道我们郑家在海上可以说是无敌了,我们和荷兰人谁更强就不用在明说了。台湾收复那是必然的,你现在跑的来,无非就是想分一杯羹,好捞点钱回去,你觉得我会把到嘴的肥肉送你吗?”
刘香:“老郑,海上你无敌,但是我想知道到了陆地上,你确定你的郑家军可以攻下赤嵌城和台湾城吗?要知道你手下大部分都是海上漂泊惯了的精锐,是你在海上立足的根本。为了这两座城池,把自己的根子也砸进去了,你觉得划算吗?”
郑芝龙:“说的好像你的部下就很廉价似的!”
刘香:“我这次来,怕人手不够,特意招募了一大批的渔民和好汉,打仗的时候他们可以帮上大忙。”
所谓招募的渔民是假的,都是绑架绑来的,至于海上的好汉倒是被刘香利诱过来的。
郑芝龙:“你的意思是,攻城的时候你的人可以冲在前面,我的人只需要提供火力支援?”
刘香:“是这个意思,但是我的人不能白死!打破城池之后,城里的一切物资和人口归我,台湾归你,如何?”
郑芝龙:“人口不行,陛下钦点的要里面的一些工匠,这个我要全部带走送入北京!”
刘香:“大老板要的那些货我自然不会强留,你要的话我会提前帮你筛选出来,剩下的那些人和金银必须归我,你们郑家有的是钱,想必不会在乎城里的东西,这是第一。我的人需要训练的机会,好提升战斗素养,所以你懂的!”
通过对朝廷政策的理解,刘香现在知道了,陛下是赤裸裸的支持海盗的,只不过这个入股的方式有点霸道。别人入股拿的都是真金白银,唯独皇帝陛下就是一纸空文,但是刘香不得不承认,这一纸空文真的很有诱惑力。很多海盗私下讨论时都说,论黑吃黑、空手套白狼的本事,当今皇帝是一流的,故而大老板的称呼在海上逐步传开来了。
郑芝龙:“那行,就按你说的,城里的东西包括战舰、财物和大部分的荷兰人都归你,台湾的土地归我。打仗的时候,你的人必须冲在最前面,当然我的人也一定会给你们提供火力支持。”
刘香:“成交!”
当下,以前的两个仇敌彼此之间握紧对方的手,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崇祯二年12月中旬,明朝水师总计3万五千人,战舰四百余艘从澎湖列岛出发,黑压压的扑向台湾岛,到达台湾魍港之后,经过三天的休整,郑芝龙率领所部沿海岸线行驶,大战前夕,明军在海上召开了战时会议。
郑芝龙:“为了早日收复台湾,将荷兰人驱逐出去,我一直悄悄的派人测量台湾城、赤嵌附近海域的水文情况。荷军的据点台湾城、赤嵌城附近海岸曲折,两城之间有一个内港,叫做台江。台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屿相连,叫做七鲲。每座山屿相距1里多,彼此“毗连环护”。一鲲北面隔海有北线尾小岛,其间海面叫大员港。北线尾北侧为鹿耳门港。荷兰人修筑的城堡台湾城在台江西侧的一鲲(鱼+身),赤嵌城在台江的东侧,互为犄角。从外海进入台江有两条航路:一条是大员港,叫南航道,在北线尾与一鲲之间;一条是北航道,在北线尾与鹿耳门屿之间,即“鹿耳门航道”。南航道口宽水深,船容易驶入,但港口有敌舰防守,陆上有重炮瞰制,必须经过战斗才能通过。北航道水浅道窄,只能通过小舟,大船必须在涨潮时才能通过。天启七年年荷军曾在北线尾岛北端建有热堡,作为前哨。至此荷军认为,凭此“天险”,只要用舰船封锁南航道海口,与台湾城、赤嵌城的炮台相配合,就可阻止我军登陆。”
刘香:“要攻击台湾城、赤嵌城,就必须拔掉北线尾岛这颗毒牙,但是战舰和炮台对射是极为吃亏的,所以我不赞成直接进攻北线尾岛。我认为我们最好是利用小船,悄悄的靠近北线尾岛,神不知鬼不觉的拔掉这颗毒牙。”
郑芝龙:“这个为我同意,你不是想要练兵吗?这样就派你的人悄悄的爬上去,拔掉这个据点。”
刘香:“你倒是蛮会算的,也罢为了大老板,拼了。”
郑芝龙:“攻下热岛之后,我决定选择在鹿耳门港突入,一是我已经掌握了该地的潮汛规律,即每月初一、十六两日大潮时,水位要比平时高五六尺,大小船只均可驶入。我从澎湖冒风浪而进,正是为了在初一大潮时渡鹿耳门,二是我军早已探测了从鹿耳门到赤嵌城的港路。”
刘香:“这个我没有异议,这样今天晚上我们就行动,拿下热岛。明天大潮的时候,主力部队迅速通过鹿耳门港,打荷兰人一个措手不及。”
当下刘香告辞出去,安排好人手准备夜袭。此时的荷兰人不知道明朝大军已经到达了吗?当然不是,那么庞大的舰队,荷兰人又没有瞎掉。自从各地的明军向澎湖列岛集中之后,荷兰人就知道郑芝龙不安好心。现在闽海上有什么势力值得郑芝龙集中主力部队呢?据说刘香都投降了,现在的闽海除了自己,荷兰人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目标值得郑芝龙这个大海盗动用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所以荷兰人也在这段时间调集了所有可以调动的军事力量,不过主力都还在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看着明朝大军逼近。不过荷兰人也没有闲着,荷兰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所以将兵力集中到了台湾城、赤嵌城,热岛上只有几个可伶的留守士兵。同时调集了商船自沉于港口,妄图阻挡明军登入。
明军拿下热岛之后,迅速通过鹿耳门,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登上北线尾,一路驶入台江,准备在禾寮港登陆。台湾城上的荷军原以为中国船队必从南航道驶入,忙于用大炮拦截,未料到明军却躲开了火力,船队从鹿耳门驶入台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兰侵略者面对浩浩荡荡的明军船队,“骇为兵自天降”,顿时束手无策。明军船队沿着预先测度好的港路鱼贯而人,切断了台湾城与赤嵌城荷军的联系,迅速于禾寮港登陆,并立即在台江沿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在北线尾登陆的一支郑军,驻扎于鹿耳门,以牵制荷兰侵略军兵船,兼防北线尾。
这个时候,长期遭受荷兰人压迫的台湾民众,见明朝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他们,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登陆。正是由于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援,郑军不但顺利登陆,而且为分隔包围盘踞台湾的荷军创造了条件。
明军在赤嵌城登陆之后,包围了赤嵌城荷军,并割断了赤嵌城与台湾城之间的联系,此时明军再次召开了战前会议。
郑芝龙:“坐镇赤嵌城的荷军司令官描难实叮属下兵力约400人,龟缩在台湾城中的荷兰侵略军长官揆一属下兵力约有1100人,战舰和小船各两只。荷军兵力虽弱,但气焰嚣张侵略者狂妄叫嚣“二十五个中国人合在一起还比不上一个荷兰兵”,“只要放一阵排枪,打中其中几个人,他们便会吓得四散逃跑,全部瓦解”。”
刘香:“他们这几年在海上打顺了,已经忘记了没有我们的帮助,他们什么都不是!”
郑芝龙:“也不能这样说,我们确实有很多的部下就是散兵游勇,缺乏战斗的勇气和信心,但是老兵都是从新兵里面爬出来的,我相信我们不但能够打赢这一仗,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老兵。”
刘香:“开战的时候,还是按照事先说好的,我们打头阵,你们提供火力掩护。”
郑芝龙:“这个晓得,但是我们现在要商议的是,如何攻打这两座坚城?据我的手下报告,台湾城、赤嵌城虽然互为犄角之势,但是赤嵌城不像台湾城那样设施完备。赤嵌城的水源完全依靠城外的高山供应,只要我们把赤嵌城的水源切断,那么赤嵌城的敌军要么出战,要么投降,赤嵌城必破!赤嵌城一破,我军就可以集中主力大军一举拿下台湾城,光复整个台湾。”
刘香:“我们围攻赤嵌城的时候,台湾城里的荷兰军队必然前来救援,我们不得不早日做好防备。”
郑芝龙:“你说的是,我想敌军必然水陆共进,共同救援敌军。这样,我调拨一部分人马给你,由你来负责赤嵌城的包围和阻击战,我率领大部分的水师负责海上的敌军,我们互为掎角之势,可保万无一失!”
正当刘香和郑芝龙商议赤嵌城的战事的时候,龟缩在台湾城中的荷兰侵略军长官揆一妄图凭借其船坚炮利和城堡坚固,分三路向郑军实施反扑:一路集中台湾所有的战舰向停泊在台江的中国船只进攻,此路共计两艘战舰和两艘小艇。一路由贝德尔上尉(又名拔鬼子)率兵240人抵抗从北线尾登陆的郑军,一路由阿尔多普上尉率兵力200名乘船增援赤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