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日理万机
作者:
佚名夏 更新:2021-04-23 05:50 字数:4146
朱由检重赏吴淳夫一干人等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广大的有志青年参与到科研中去,各种实用性发明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朱由检自然不能一一接见,因此在制定了几个重大科研项目(火车项目、枪炮项目、炸药的改进项目、各类机床改进项目等等)之后,又恢复到了撒手掌柜的生活中去了。
说是撒手掌柜,也不算是完全撒手。拜后世的礼拜制度,朱由检没有办法在全国推广周六周日休息,但是他倒是现在皇宫里面了推广了这种制度,尤其他自己的生活作息,更是严格的按照这种制度进行。
在政治上,朱由检设立的内阁针对地方提案提供若干条意见,由内廷选择,军政殿签发的制度,足以让朱由检从日理万机中解放出来。但是,为了保证自己大权在握,朱由检也明确规定了,内政部、中情局、军情局、保密局、国安局每个单位一天,按顺序从周一到周五上午八点到九点半入大内汇报一周的工作小结。十点到十一点半由内廷汇报昨天的工作,下午两点半到五点由内阁和军政殿提前预约汇报工作。后面为了应对勤奋的内阁和军政殿,自感吃不消的朱由检又规定除非有重大的国家大事,否则内阁、内廷、军政殿的汇报可以不用,但是上午的特务汇报一定要按时按点的进行。
用过早餐之后,朱由检听着中央军情局局长许显纯汇报,前面的都是说朝里朝外的一些琐事以及各地的军队正在拼命的操练,请求一战的事情,后面提到广东刘香和福建郑芝龙的时候,朱由检让许显纯停了下来。
朱由检:“福建的郑芝龙是一个有着极大的政治追求的人物,朕记得此人在崇祯元年就被朝廷招抚,由于剿灭海寇有功现在已经做到了福建总兵这个位置,本以为他会安分了。没想倒新的军功授爵制度一下,他就在福建待不住了。”
许显纯:“圣上,据微臣所知,他在福建屡次向熊文灿请求出兵驱逐台湾的荷兰人,但是熊文灿每次都是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把他打发回去,无奈之下郑芝龙只能走了魏部长的路子,请求兵部崔部长签发命令,不过在内阁那一关没过又被拦下来了。”
朱由检:“朕这几年忙于北方的新政,反倒忘了南边的大海,你给朕说一说现在海边都有哪些比较庞大的势力组织。”
许显纯:“在大明的打击和招抚政策之下,南边的倭寇海盗基本上已经冰消瓦解。现在威胁大明海疆的是西洋来的一帮海盗。说他们是海盗,但是他们又有海盗所没有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行政能力,但是他们也像海盗一样经常在大明沿海闹事。”
朱由检:“自从朕开征海关税以来,可以说沿海是全面开放了,他们怎么还会冒着被官军剿灭的风险来大明抢一把。”
许显纯:“自从开放海疆之后,沿海开始日趋繁荣,但是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是那些西洋人眼中的隗宝,为了追求利益最大会,他们不止一次的要求大明要把这些货物的经销权交给他们。为此西洋人内部也经常火拼,影响沿海的稳定,同时受制于长久的太平,沿海水师大部分都已经腐朽不堪,也让他们起了不安之心。好在我大明国富民强,反应迅速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葡萄牙、英吉利、荷兰等国。其中葡萄牙人完全臣服于我国,按时纳贡(其实就是缴纳澳门的租税),英吉利、西班牙也老老实实的进行正常的贸易。唯独荷兰人不甘失败,屡次挑衅大明天威,料罗湾一战之后虽然没有再来沿海捣乱,但是也在背后不停的支持海盗,侵犯我国的海疆。”
朱由检:“内阁卡了郑芝龙的折子,无非就是怕武将的势力继续做大,影响文官的权利。但是朕觉得台湾总是被荷兰人占着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朕记得成祖时期台湾就从前元手中收复,是我大明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既然郑芝龙有心收回台湾,那就让他去吧,不过朕对荷兰人里面的工匠以及数学家感兴趣,下中旨告诉他打台湾可以,但是要给朕把留在台湾的荷兰工匠们解押回京,不要一口气全部杀光凑了人头数,活的一个顶两,要他好好干,收复台湾之后朕封他为世袭的子爵。”
许显纯:“圣上万岁!还有就是广东的刘香,最近一直和广东方面接触,希望按照郑芝龙的例子,归附朝廷,双方现在正在讨价还价。为了表示诚意,刘香已经约束自己的部下,不得骚扰沿海的商业贸易。”
朱由检:“刘香,你们有他的详细资料吗?有的话直接念给朕听一听。”
许显纯:“回圣上,刘香又名刘香佬,广东南丫岛人,为郑芝龙组“十八芝”武装海商集团成员之一,因拒绝投降朝廷遂与昔日拜把契兄弟郑芝龙于崇祯二年决裂。臣等已经查明,郑芝龙代表的是明朝、荷兰买办,刘香适为佛朗机(西班牙、葡萄牙)买办代表。两派经常为了贸易的事情互相拆台。此人实力强横,现在是南海最大的海盗头子。天启六年,刘香聚众在海上进行武装活动,上自福建长乐,及铜山、古雷、游澳,下至广东海丰一带,有时也上掠至浙江等地。”
朱由检:“这样子说来,这货还是很有能力的。但是朕不希望他投降朝廷以后继续代表西洋人的利益,要向郑芝龙一样代表朝廷。中旨,刘香可以归顺朝廷,依郑芝龙例受封为游击将军,所部编入广东水师,依然由他带领。告诉他,朕对他的海盗事业很感兴趣,归顺朝廷之后大明的商船是不能再抢了,但是作为大明的水师,朕允许他们去抢其他国家的船队,所得到的财物一半要交给朕,功劳够大的话,朕也可以授予他世袭的爵位,光耀门楣,恩泽万年!但是他必须在出海之前,和所有的海盗共同商议出一个行为准则,确保大明的利益。”
许显纯听到这些话语,内心是感慨万千,工匠封爵、商人封爵、军人封爵,现在到好连在海上混的海盗都可以封爵了,只要这道中旨一下,可想而知南洋海面都会变成大明水师的天下。不对,不能叫大明水师,应该叫汉人海盗们,抢劫外国船队不犯法还可以授爵光耀门楣,以后沿海的老百姓肯定会整村整村的组团去外面打着大明的旗号去抢劫,南洋要变天了。
朱由检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增加内帑的收入,大明现在正在改革的关键点上,钱多肯定比钱少更划算,而且朱由检也不介意内帑里面堆满了财宝,谁会和钱过意不去啊。二来,朝廷以后是一定要编练海军的,需要大批合格的水手,如果是后面再训练肯定费时费力,浪费钱财,既然可以招聘海盗,为什么不现在就把海盗这个行业扩大来呢?只要控制住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大明是他们的根基,会让他们风风光光的回乡光宗耀祖,享受他们辛苦工作的成果,他们肯定会死死的抱住大明的粗腿狂啃,把这份事业发扬光大,提前为大明储备大批的优秀水手。
的确如朱由检预想的一样,这道中旨下去之后,经过太监们的宣传,沿海的渔民纷纷掀起去海外淘金的热潮,很多的海商老板更是把自家的船队改造成武装商船。有些商队由于水手不够咋办,也很简单,沿海不是有很多的渔民吗?看到了就直接抢上船,一顿暴打之后编入自家的队伍中。大明恩养了沿海渔民那么多年,如果不能让他们加入海盗这个光辉的事业为陛下增加收入,那大明恩养他们干嘛呢?所以,从崇祯二年开始,沿海的青壮年要么就光明正大的加入海商,要么就大批大批的失踪,其实都是去当海盗了,给南洋各国、各种势力团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朱由检:“除了刘香的事情,朝中还有什么重大的决策?”
许显纯:“回圣上,内阁们为了限制武将和勋贵的权利,据说他们最近在商议关于军制的事情。”
朱由检:“这帮人不干正事,总是盯着别人碗里的肉,说来听听他们都商议出了什么结果。”
许显纯:“文臣们认为,汉唐之所以走向覆灭,那都是因为武人乱政的结果。现在陛下却在大规模的启用武人,他们担心陛下重走汉唐的覆辙,但是陛下肯定觉得他们迂腐,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提议,因此他们就借助陛下的新政,顺水推舟提出了让勋贵们远离军队,逐步消减军中世家的影响力,最后达到稳定国家的目的。”
说实在的,这个方面朱由检确实没有想过,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朱由检一心一意的提高武将的权利,却忘记了汉唐的教训,就是因为军中世家的出现,最后葬送了汉唐。现在这个时候,经文官们一提醒,朱由检才发现自己现在正在为大明王朝掘坟,现在自己可以控制局面,等军中世家强大起来之后,谁又能担保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孙可以控制住局面呢?
朱由检:“把你所探听到的一切,都详细的说给朕听,重要的内容一个字都不要拉下!”
许显纯:“是的,圣上。文官们商议,如果不对武将进行制约,继续按照现在的局势发展,武将终将脱离朝廷的控制,最后走向一条未知的深渊,给大明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陛下现在重用那些武人,听不进文官的劝诫,持之以恒的推行新政,各省的驻军现在正在拼命的训练,随时准备出征。尤其是军功授爵制度的全面推广,文官们越来越不敢制约那些武将世家了,万一他们以后进了军政殿不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为了解决解决这些隐患,他们觉得陛下应该将武将世家逐步驱逐出军队。最好的方法就是规定所有的军官都必须是中央军校出来的学生才能担任,任何人无论是勋贵子弟、还是平民子弟都是从准士做起。排长以下可以按照军功提拔,但是连长和以上的官员,必须经过中央军校一年的培训,然后由兵部统一分配。”
朱由检:“不但要这样子,为了笼络勋贵和激励平民,朕觉得中央军校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入伍直接通过考试,经过三年军事教育的学子,他们可以在毕业之后统一由兵部分配,并且授予准尉副排长之职,他们在升迁连长的时候可以不用再回中央军校受训。第二类就是军中选拔出来,准备升迁连级的军官,他们统一在中央军校学习一年之后,再由兵部统一分配到部队。两种制度并行,这样就不会造成因为军官培训的离去,导致军队无人指挥的局面。”
许显纯:“陛下圣明,这样一来军队就再也不会出现军队私人化的局面了。”
朱由检:“军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在推行这一条的时候,必须先摸清楚全国到底有多少有战斗力的军队以及军垦到底有多少的田亩。摸清楚了这一条,才好重新整编部队。这个你通知魏忠贤,让他的人尽快在朝堂上提出来,趁着文官还可以掌控局势,让他们尽快查清楚。但是一定要深明,方法不能太激进,一定要保证军队和地方的稳定。”
朱由检彻底被这件事惊醒,军队是如此的重要,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之中,绝对不能因为求稳导致军队的不稳。农民起义不可怕,可怕的是军队也跟着胡闹,人数最多的群体万一再次被最专业的军队带动,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但是无论如何最终受益的都是异族。朱由检最担心的是那怕中央打赢了,也多给了异族几年的安稳时间,即推迟了新政全面推广,也会大大的削弱华夏民族的力量。这个,是朱由检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大明王朝在还没有全面推广改革之前,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