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隋运河
作者:
佚名夏 更新:2021-04-23 05:50 字数:4358
崇祯二年四月,朱由检在收到河南、河北内政部上的两省密报中,看到了关于两省正在筹划和商议重新开凿隋运河的事情之后,批示两省内政部全力以赴的查清楚参与的人员以及详细的计划,而后在五月初总算是收到了两省官员的联名奏折。为此,积极罢工的朱由检,在过完新年之后,总算是在百无聊赖的造人运动之中,抽出时间开了崇祯二年的第一次朝议。
朱由检:“朕昨儿个收到了两省官员的联名奏折,请求朕拨款重修隋运河的事情,魏忠贤你先给大家念一念折子上的内容。”
告罪之后,魏忠贤:“臣等闻国之兴盛,在于士农工商,四业兴则天下盛。今河南、河北百姓受于为难之时,恰逢圣上鸿恩,解救黎民于倒悬之危,此陛下圣明之德,再造之恩也。然臣等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地百姓近年无忧,然他年未知,臣等特请陛下再开隋运河,再造天府之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臣等恳请圣上批准!”
朱由检:“大概的意思就是这个,两省官员在开封市市长田富强的提议和论证之下,得出的结论是,重开隋运河,再造一个天府之国。详细的计划太长了,朕就择这一部分给大家商议一下。”
成基命:“陛下,开凿运河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但是大明现在已经有了一条京杭大运河,重新开一条运河,且不说需要多少的钱粮支持,单就问隋运河还有再度开通的必要吗?”
顾秉谦:“圣上,臣认为成阁老的提议有失偏颇。大明现在是有了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但是据臣所知,两省官员要求重开隋运河,侧重点不是运输,而是利用黄河的水灌溉两省的农田。如果做得好的话,那么两省就会变成和四川一样的天府之国,为大明千古基业计,臣认为这条运河有必要重新再开!”
钱龙锡:“顾阁老说,两省的官员是为了引黄河的水灌溉两省的农田,造福两省的百姓。据臣所知,前元就是因为黄河决堤,重修黄河才导致天下暴动,如果要引黄河水灌溉,就必须要把河堤扒了,我想问一句,万一河堤决堤,造成千古未有的祸事,谁来担当责任。河堤溃堤了,又要重新修堤,又是一个大工程,弄不好就是元末的天下暴动,这个责任又要谁来负责。”
东林党惯用的伎俩,或者说他们习惯的做法就是优先要让干事的人明白,出了事故谁来负责,谁又能负责的了。正是在这种不是推脱的推脱说法之下,崇祯年间的各种翻盘的机会全部都被崇祯一一错过,最后带领着大明一起完蛋。好在现在的朱由检不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了,对大明的政局控制能力也不是原来那个朱由检可以比拟的了。
朱由检:“钱大人说的极是,自古以来只有修河堤造福万民的说法,没有扒了河堤可以造福万民的说法。但是,华夏几千年却有引河水灌溉的传统,战国时期,秦国放下东进的脚步,修建了郑国渠,为秦国东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钱粮。现在两省的官员也明确的提出,不是扒了河堤放水,而是主张把黄河的水利用隋运河,灌溉整个华北地区,朕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
东林士子和朱由检的分歧在于黄河河堤能不能扒了,扒了之后如何控制河水。受限于他们的认知,黄河改造工程一提出,传统的文官们第一反应就是河水泛滥,生灵涂炭的局面。这个当真怪不得他们,毕竟受限于认知水平的原因,他们绝对无法想象利用水泥建造各种坚固的堤坝工事,也绝对无法想象几十年之后帝国境内遍地的水库大坝。
魏德藻:“陛下,古人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取黄河水灌溉良田,臣等并无异议。然古人又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在河堤两边开凿缺口,控制不好的话,就极容易造成溃堤一泻千里。最重要的是,山东境内的京杭大运河缺少了黄河水的补给,必然会造成京师的震动。就算隋运河再次启用,黄河水浊也很容易造成淤泥沉积河底,岂不会造成两省境内到处都是地上河流?无形之中给两省的稳定带来了更大的隐患,还请陛下三思。”
丁绍弑:“臣认为魏阁老所说不无道理,但是自从陛下将水泥的配方公布于世之后,很多人就发现水泥制造的河堤其坚固程度,远非传统土木结构所能比拟的。本朝潘季驯在治理黄河的时候提出过,缩减河道利用河水的冲刷效应,可以避免淤泥的沉积。如果我们在建造运河网络的时候,设定好合适的管道,那么不但可以避免淤泥的沉积,而且可以给两岸原来的土地带来大量的水肥,所以臣以为改造黄河的方案确实可行!”
成基命:“开通这条运河后,臣想问问京师的物资转运怎么办?没有运河的调剂功能,恐怕在座的各位就要饿着肚子上朝了!”
丁绍弑:“成阁老糊涂了,这有什么好担心的,隋运河照样可以向京师补给物资。”
钱龙锡:“据臣所知,隋运河总共用了五年的时间开凿,但是现在已经基本上废弃了。如果朝廷要重新开凿的话,两省可以出动近千万的百姓,但是这些需要吃饭,会给朝廷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为了保证运河的稳固,也必须利用大量的水泥进行建造,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臣想问一下,现在的朝廷能够拿出这么多的钱粮来做这件事情吗?要知道辽东还在打仗,湖北也在平叛,朝廷的压力可不小啊!”
朱由检:“说一千遍一万遍,还是涉及到财政的问题。有钱不一定万能,但是没钱一定万万不能,所以户部部长这个职位很重要,毕自严作为大明的管家,你可有信心胜任这个职位,当然做的好,朕一定赐你一个世袭的伯爵!”
毕自严高声道:“臣一定替陛下看好大明的国库,管好各项财政支出!”
君子们在妒忌之余,纷纷在心里破口大骂毕自严,死不要脸一个伯爵就彻底把自己卖给了皇权。
朱由检:“其实关于重新修建隋运河,朕一开始也是反对的,但是重新想了想之后,朕觉得还是可行的。首先隋运河位于上游,可以灌溉的田亩远远多于现在的运河。其次就算是水泥是一个巨大的开销,但是朕认为我们不一定要在所有的地方都用水泥修筑好,我们可以在紧要的地方用水泥修筑,比如闸口等地,保证了这些地方的稳定,既可以保证运河的稳定,又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财政支出。至于黄河的运输问题,朕认为现在朝廷虽然还是依靠河运,但是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其他的运输方式取缔河运,所以隋运河的运输能力反而是比较次要的。再者来说,只要今年的土豆收上来之后,朕想北京对南方粮食的需求自然会少很多,从侧面解决部分河道的运输压力,诸卿以为呢?”
听朱由检这样说了,嘴里天天喊着圣上的阉党和勋贵们肯定不会说不是的,东林党的君子和骑墙派们,自从上次挨骂之后,也老实多了,也就不在跳出来胡说八道了。当然治道合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统一,朱由检在崇祯三年的科举上也一定会再次大骂那帮儒生,通过反复的打压,最终完成皇权的治道合一,这是后话不提。
朱由检:“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了,那我们现在就来商讨一下这项工程会损耗的钱粮,这个是重中之重,毕自严你来说这几年朝廷详细的财政情况。”
毕自严:“自从陛下新政以来,陕甘两省提供给朝廷的赋税,迅速增加到了原来的十多倍倍,折合白银近两千万两,其余省份提供的赋税,在全面征收工商税之后(十税),加上额定的农业税,折合白银也达到了六千余万两,各项杂计约九千万两。”
朱由检点点头,表示认可。按照满清那种市空、粮空、人空万业皆空的经济条件,还可以维持八千多万两的收益。现在明朝全面接管经济,鼓励工商,明税改暗税的手段,全面推广之后,朝廷的赋税只会更多,甚至于远远超过清朝末年的财政总收入。一想到这,朱由检不由的就自豪起来,总算没有白来一趟。
毕自严:“财政支出方面,辽东十二万大军每年的开销是六百万两,辽西增加到六万大军,外加各类武装民兵,开销也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两,这两地报损和抚恤加起来,一年差不多是一千万两。河南平叛军费是两省平摊,这一块中央支出很少几乎没有,但是战死士兵的抚恤以及几十万大军的奖励,朝廷花费了两百多万两。三省推广新政,所需要的费用,情况特殊朝廷额外补给了五百多万两,湖广战事朝廷补给了数百万两,这些小项合计这又是差不多一千万两。京军和边军的开销,统一改成现银之后,增加到了四千多万两。两省的大基建,中央又补给了近两千万两,除掉京师官员的开销之后朝廷库存结余五百万两。”
朱由检:“家大业大,真的是家大业大!如果不是新政,恐怕朝廷早跨了,魏忠贤,朕的内帑怎么样了?”
魏忠贤:“虽然部分工商税移交给了国库,但是新增的车船茶马、布匹纸墨笔砚以及海关税改为内帑之后,内帑的收益已经从原来的1800万两增加到了2800万两,出去大内开销,还有2000万两的结余,朝廷赋税充足。”
朱由检:“加上历年的结余,朝廷现在的库存总数也不过5000万两,虽然说现在还可以动员上千万百姓义务开凿运河,但是所需要的材料是个天大的数字,而且开凿运河不是简单的挖渠,还要进行大量的论证,按照隋朝的经验来看,干流我们需要三年才能完成,此外根据干流还要设计很多的支流,恐怕支流需要的钱粮更是惊人,大家来说一说这钱怎么办,那里来!”
魏忠贤:“圣上,眼下来看好像朝廷的资金不够,但是长久来看,朝廷的资金是非诚充裕的。根据陕甘两省的经验来看,现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新政只要推广下去了,年底的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应该也可以增加十多倍,这些省份远比陕甘两省富裕,这样一来免费的劳力以及地方财政出一点,中央再额外补一点,应该可以在三年之内就把干流修好。”
魏忠贤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他很清楚陕甘两省的大基建,除了少部分地区用到了水泥,大部分地区都还是土方碎石,一者是因为这些材料来源广,到处都是;二者是因为水泥产量跟不上。就比如道路吧,两省的道路可不是后世那种柏油水泥路,大部分都是土路为主,极少部分铺了一点水泥或者砖石,甚至很多地方纯粹就是用石料将路两边砌好,准备好大概的样子,等以后再次翻修,因此对地方的财政支出压力不是那种亡国的大法。但是建运河就不一样了,虽然有隋运河的遗址,但那毕竟只是遗址,过了这么多年大部分都被堵塞成了老百姓的土地,现在就等同于重新在开一条运河。这种工作量,那可是相当的惊人的,沟要挖土方要转移,闸门口要用水泥修建,事先也要挖好坑,在用水泥修筑,远非陕甘两省可比,自然开销也大。
朱由检:“不错,朕到是把这一茬给忘记了。现在的任务很简单,大家伙去查找有关隋运河的资料,文化局、交通局一定要把隋运河的水文地形的相关资料收集完整,尤其是河南、河北两省的官员,一定要做好详细的规划,谁境内的河堤因为操作不当掘了,朕就拿谁的九族去补口子。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功成名就之时,就是诸位流芳百世之日。同时,在那一天朕也绝对不会小气,绝对会有对你们子嗣终身有利的奖励等着你们!”
之所以不说是什么,那是因为朱由检还没有想好怎么来平衡勋贵和文官之间的权势。文官一家独大不好,同样的勋贵一家独大了,也是对朱由检极为不利的。朱由检可不想打到一个利益集团后,培育起了一个更加可怕的利益集团。这也就是朱由检一直想着,尽快解决军队里的世袭制度,让所有的军官获取军功之后,早日离开军队去地方任职,同时也要在合适的时间,让所有人都明白,所有人在军队里都是一样的,只能从小兵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