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农用器材,造船厂
作者:七尺男儿      更新:2021-04-21 08:12      字数:2205
  至于农作物的种子,赵天清的空间戒指里有很多。虽然没有仔细的翻看,但是应该有的种子都有,而且花样还挺多,赵天清心里预估了一下,除了基本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也有不少。不过在赵天清的打算当中,明年开春粮食作物是主要的任务,经济作物视情况穿插种植。
  另外,赵天清打算买一些花种子回去,因为根据赵天清的观察,宋国周边的土地实在太过荒芜,虽然水草是很丰盛,但是如果可以规划性的种植满各种花朵,那将会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不光是城墙外围,在城外的路边,还有城内的街道边上,都可以规划起来如何种植树木和花草,让一个城市充满自然的气息,也是很不错的。
  而且现在这个时代不像是他生活的那个地球,到处都是柏油马路和高楼大厦,改造起来相对要简单很多。
  不过到时候唯一要找的就是会种植的人才,不过不知道这种人才在这种时代过的怎么样。毕竟在以前的古时候,匠人的身份的确不怎么高。
  惜玉起的很早,在赵天清起来以前,她就已经为赵天清准备好了要洗漱的脸盆和盐水。
  赵天清起来后看到准备好的东西,心里不由得有些感触,也只有那些首长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吧。
  吃早餐的时候惜玉怎么都不肯上桌,赵天清明白,不是惜玉不想,而是她的原则不允许她上桌,和主人坐一桌,这是不礼貌,也是不应该的事情。
  再次到沈家钱庄时,那伙计的态度依然如昨晚刚见到时一般,满脸堆笑,谦和而又不失态度。
  本来说是换五千两银子,但是赵天清后来想了想,还是得加大预算,索性又加了一根金条,换了六千两银子。
  虽然按照预先的预定,只有五千两银子,但是沈家钱庄的伙计还是很礼貌的又和后面的人打了招呼,又取了一千两银子出来。
  六千两银子并不是在厅房里交易的,而是在后堂里一件指定的屋子里交易,这也是为了保护交易者和被交易者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财产不受损失。
  六千两银子有零有整,也就是说,有的是银票,有的是碎银,还有的是贯钱,当然,这都是赵天清要求的,毕竟发下去的时候也是有零有整。
  赵天清亲自点清了六千两银子后,那伙计问道:
  “老板,这六千多两银子需要我们找镖局帮忙运输吗?”
  赵天清说道:
  “有劳您费心了,不过这点银子,我自己就可以搞定了。”
  那伙计笑了笑,说道:
  “好,那我先退下了,有事您吩咐就成。”
  六千多两现银,自然不可能随身携带,不过赵天清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东西放入戒指的空间里。而这六千两银子对于这个巨大的空间而言,自然是不值得一提了。
  所以赵天清只带了一百多两现银,就离开了。
  至于农用器材,其实并非锄头和铲子之类的。来之前赵天清就让老徐统计过锄头和铲子之类的生产工具。不过从老徐反应的情况来看,这些基本的农用器具每家每户都有,只不过质量没有那么高而已,大多数都是木质的,很少有铁器。至于大型一些的农用器材,几乎没有。
  所以赵天清这次来,一方面是想看看有没有足够的铁质的农用器材,另一方面是想看看有没有大型的农用器材,例如大型的水车,还有犁等。
  当然,这些东西并不是白白送给他们的,而是当作一种奖赏赏赐下去。
  例如来年亩产量达到一定数量的家庭,奖励什么东西,达到一半的,又该奖励什么东西。
  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吴国农用是市场的产品还是比较完善的,不过他的种类也有明显的地域风格,大多数都是适用于水田的,如果是旱田的话,能用到的就不那么多了。
  好在赵天清所在的宋国和吴国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都是比较不错的,所以很多东西还是挺适合的。
  看完农用市场的工具以后,赵天清又来到了当地最大的船厂——宝来船厂。
  宝来船厂的工匠多大量千余人,他们又被细分为:大木匠、细木匠、船木匠、铁匠、油漆匠、画匠、箬篷匠、橹匠、艌匠、木桶匠等各种匠人,一艘大型的商船造下来,要各个匠人之间配合十分默契才行。而且宝来船厂的年制造量至少在六百艘以上。
  不过有一点是赵天清没想到的,也是老徐没有弄清楚的。
  这宝来船厂,其实相当于吴国的国有企业。说白了,吴国的需要多少船,宝来船厂才制造多少船,并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概念来运作的。所以这样一来,匠人们拿的是死工资,几乎没有什么太高的收入。
  当然了,匠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接一些小活,比如帮别人做个捕鱼的小船什么的。毕竟,这种小船的制造,是没必要向官府报备的。
  那么可能会有人问:既然这宝来船厂是为官府工作的,那么赵天清跑来干什么?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赵天清也是从老鸨哪里得到的消息,由于造船的材料都是官府从不同的地方运送来了,所以在质量上难以保证,这也导致了有人从中捣鬼,谋取以正当的利益。
  这些事情被官府上层发现以后,极为不满。毕竟吴国靠的就是海运发达起来的,如果船的质量没有保证,那么就等于动了吴国的根基。
  所以现在官府正在研究新的制造流程,摸索新的生产手段。如果把船厂私有化是不是会好一点呢?
  例如又宝来船厂和包喜船厂同时生产一艘战舰,然后官府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两家造出来的战舰进行对比,最后选择较好的那艘进行购买,这样,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淘汰那些劣质的残次品。
  所以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之下,船厂已经开始慢慢的转型,这里的船厂也开始接私活,当然没有那么明目张胆而已。
  这带来的好处就是匠人们的积极性明显增高了,原先一个匠人造一艘船是那么些钱,造十艘船,还是那么些钱,所以积极性肯定不高;但是现在如果接一个私活的话,船的价格由船厂决定,如果船厂赚的多,自然也是愿意给地下的匠人多分一些的。
  而宝来船厂,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