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嫂
作者:秋水伴长天      更新:2021-04-21 05:22      字数:6661
  第二章大嫂
  二婆的家居住在山的那一边,提起二婆一段风波席卷而来……
  二婆可谓命运多舛,她早年丧夫,膝下无儿无女,迫于生活的压力,招了一个上门汉。这个人有个儿子早已参加工作了。
  刚开始,二婆与她的第二任丈夫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可是,还没有等到好日子过多久,她的第二任丈夫就又去世了,于是,又剩下了孤苦伶丁的二婆一人艰难度日,无依无靠。更糟糕的是后来二婆得了癌症,卧床不起,他继子不闻不问、装聋作哑。她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能够照顾她。
  父亲向来热心快肠,他坐不住了,他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二妈受苦。便义无反顾地把她接到我家里来为她养老送终,二婆感激涕零。
  照顾癌症病人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二婆长期卧病在床,大小便失禁,护理起来就更加艰辛了。有时大便拉不出来,只能用手伸进身体里去抠出来。大嫂当时还没有过门,就担下这个重担来。一般女孩子是办不到的吧!父亲多年以后提起这件事,还对大嫂赞不绝口:
  “那时候,她一个姑娘又不嫌脏呢。”
  二婆最终是含笑着离开人世的。谁知,二婆刚一走,尸骨未寒,麻烦就找到我家门上来了……
  事情是这样,原来,二婆在老家有一套房子,他的继子,那个一天孝道都没有尽到的人,突然为了房子的事回来了。
  虽然二婆的房子不值什么钱,但无论如何也不该落到一个不孝之子的手中啊!天理何在?良心何在?此时的父亲态度异常坚决,宁愿把房子拿来送人,也不会给他留下一砖一瓦。
  从小父亲就是在受人欺侮的环境下长大的,对于这种不平的事情,他早已恨之入骨,痛彻心扉。怎么办?那边放出话来,一定要陪父亲玩到底。父亲被彻底激怒了:对付这种人我看只有对簿公堂,相信法律一定会给出一个公正判决的。久经风雨考验的父亲没有被谣言所蛊惑,他高屋建瓴地作了分析,运筹帷幄。他更坚信邪不胜正,经过艰苦卓绝的拉锯战,从起诉,申述、抗诉、到最后裁决。父亲常常伏案在深夜,所有的应诉材料均出自于他自己之手,字斟句酌,后来终于以父亲的完胜而告终。
  在父亲一生中很打过几场官司,但几乎都是正与邪的较量,善于恶的较量,白与黑的较量。最后,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父亲的完胜收场。给了那些邪恶势力重重的一拳。在他心中,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唯有在原则问题上,他一定要坚持到底。一步也不会动摇,这是他做人的底线。
  如果他没有读书,或者说他没有把书读好,说不定他会输得一败涂地、一塌糊涂。所以,从他立志读书的那一刻起,他就懂得了要挺起腰杆来做人,就必须要发奋读书,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所以,后来父亲一直尊重那些读书用功的人,给他们点资助他也在所不惜。
  “爹,我给你买了点菜过来。”
  大嫂一边推门进来,一边柔声地对坐在客厅里的父亲说道。父亲看见大媳妇那充满关切的询问,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大嫂则微笑着走进厨房先把菜放进冰箱里,接着,她来到客厅从她的挎包里拿出一件崭新的衣服出来。亲切地对父亲说道:
  “爹,这件衣服你看穿上合适吧,我在百货公司给你买的。”
  说着,大嫂热情地把一件酱色的唐装递给了父亲。只见她唇红齿白柳叶眉,皮肤白皙国字脸。一头亚麻色的梨花烫,一件中长紫色翻领大衣,脚蹬一双黑色高邦皮靴,显示出成熟女人的独特气质:干练、时尚、贤淑。
  “买衣裳做啥子嘛,我有穿的。”
  父亲讪讪地说道,但脸上却洋溢着不易察觉的幸福。虽然他已是满头白发,但瑕不掩瑜,尤其是眉头上那两根长长的寿眉高高地突兀着,好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由于年纪大了,白皙的脸上皮肤显得松弛,但并没有一点赘肉,浑浊的目光里满是慈爱。经过岁月的打磨和沉积,越发显得儒雅、娴静、谦逊。
  父亲颤抖着站起身来,换上了新衣服,他心里像是灌了蜜似的。虽然他已垂垂老矣,可仍然不失他非凡的气度。高高大大的个子在新衣服的衬托下,显得更有风范、儒雅、慈爱。他在心里感叹道:老子给大儿子找的这个媳妇是没得弹嫌的,当初我真没有看错这个女子啊!不仅人长得漂亮、灵秀、聪明,而且心地善良、孝顺、秀外慧中。要是每个媳妇都能像她一样那该多好啊!随后,他一脸幸福地念道;
  “合适、合适!”
  大嫂上下打量了一下父亲,微笑着柔声地说:
  “大小刚刚合适,我比好了才买的。这件衣服穿在身上人都显得精神多了。”
  大嫂理了理父亲的衣角,望着父亲慈爱的目光,她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刚进这个家时,这位老人就把自己当亲闺女一样看待。而今天,这个老人我早也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啊!因为,是他给了我浩浩的父爱,今天,我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唉!想到这里,大嫂看了一眼身边的继母,只见她眉飞色舞道:
  “爹还有衣服穿,买那些做啥子嘛!你们都还在送孩子念书。还要花钱呀!人老了穿那么好做啥子嘛,我们又不走哪里去。”
  大嫂一边听着继母碎碎念,一边又忍不住感叹起来:听起来,继母说的都在理,处处为了继子们作想,她自己的衣服倒是买了不少,可从来没有看到过她给父亲添过衣服什么的。而她自己的衣服总说是她的子女给她买的,家里的经济大权又是她在掌管,怎不叫人质疑呢?她子女们的孝顺与否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的,她自己也时常拿她亲生的子女们来同继子、继女们作比较。说句实话,这个继母在父亲身边,做儿媳妇的一点也不放心啊!可又无可奈何,为了使儿女们能安心工作,不要牵挂父亲,父亲从来不说继母的半个不是啊!多好的老人,多善良的父亲哦。唉!大嫂叹了口气,只觉得眼眶一湿:只等回来看爹的时候尽点儿媳的绵薄之力吧。
  一阵寒暄过后,大嫂在厨房里忙开了。看起来这是一副多么温馨的家庭画面:两位老人在客厅里闲聊,大嫂在厨房里忙活着,她刚给她丈夫打了电话,叫他下班后,来父亲家里一块儿吃饭。她已经在家里把饭煮好了。
  一会儿后,一大家人就聚集在客厅里推杯换盏,一束柔和的阳光挤进屋子里来,屋子里散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话说,大哥的婚事是父亲一手操办的,大嫂也是父亲亲自挑选的,他对大嫂的人品很是满意。那已是多年前的事了,现在父亲仍然记忆犹新:当时,父亲在大嫂的生产队里住队,大嫂的美貌、能干、聪慧,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说女孩子吃不得苦。可事实恰恰相反,大嫂不仅吃苦耐劳,而且人才出从。他当时就在想,这个女子要是能嫁到我家做媳妇那该有多好啊!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自己都觉得婚姻这个问题太难说得清楚了,不确定因数很多。后来竟是一语成真。
  “爹,大嫂是你自己选的哈。”
  我疑惑地望着父亲,幽幽地说道。
  “哪个子女不叫父母操心哦,你大哥、大凤、还有后来的二凤、三凤,该都是老子操心的嘛。”
  父亲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与父亲比肩而坐,我喜欢父亲和我这样推心置腹地交谈,谈哥哥姐姐们的成年旧事,父亲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你大哥的婚事,把你妈气得用头撞他呢。”
  “为什么呢?”
  我一脸诧异,
  “开始给他介绍了一个女的,小名叫陈儿,人家都在家里面来了,活路都给我们做了多少,还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做了一双鞋,后来都要说要结婚的话了,他居然不同意了。”
  父亲平静地说道。临阵脱逃,我的心一震,哦!我瞪大了眼睛。接着父亲反问我:
  “你说气人不气人啊!”
  我不置可否。父亲正了正身子又说道:
  “我本来叫你大哥三十岁的时候再结婚的,他给别人说,三十岁结婚人都老了,还不如不结婚算了。”
  我淡淡地一笑,父亲继续说道:
  “我就马上给他找了一个,就是你现在的大嫂,当时好多人都说我,说我选儿媳妇是在选人才。”
  嘿嘿!父亲说完抿嘴一笑。
  “你对大嫂的评价怎么样?”
  我淡淡地追问道:
  “那没得说的,她算得上是贤妻良母。”
  是的,对大嫂父亲一百个满意,一个媳妇能得到公公的如此评价应该是莫大的荣幸吧!贤妻良母,这是多少女子一生的追求目标啊。
  谈起过去艰苦的岁月,父亲感慨不已:
  “看那个时候的人过的是个啥子日子啊,连现在猪吃的都比以前人吃的不知道要好好多倍哦。”
  “生活紧张的那几年,整个省城都没得吃的,全城的馆子里都是卖的那个发了霉的‘肥儿粉’苦得咽都咽不下去。一天,我从新南门经过,看到一个人可能肚子不舒服,吐了一地,接着,后面来了一个人可能是饿慌了,从地上抓起来就吃了。看那个时候过的多苦啊!”
  父亲叹息着说道。令我惊讶不已:感叹如今过的好日子、好生活啊!
  多年后,说起那时期的混乱,父亲仍然激动不已:
  “一天,大家都在排队买油豆子。突然,来了一个操社会的家伙大吼一声!‘老子从来都不排队。’说完横冲直撞地向前面冲去!当大家还未回过神来,又一个声音在嘶吼:‘老子买油豆子从来都要排队,说完,只听见‘呯呯呯’几声清脆枪响声后,刚才还耀武扬威的家伙已倒在血泊中一动不动了,等大家回过神来时,开枪者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听了父亲绘声绘色的描述,唏嘘不已:是啊!遇上那样的情况,老百姓除了自保,又有什么办法呢?
  父亲不管是对儿子、儿媳,还是对女儿、女婿都是一视同仁,没有任何二心,这是有目共睹的。
  大嫂刚过门时,父亲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么聪明伶俐的女孩子,要是能有个技术那该多好啊!学啥呢?由于以前自己学过医,都出师了,可后来为了读书就半途而废了。我看医生这门手艺还是不错,既可以调养自己的身体,又可以给别人看病挣钱。光自己知道就有好多做医生的发了家的呢。对!就叫大儿媳学医。
  花钱让自己的儿媳学手艺,这种情况即使有,也绝对很少、很少吧!如果父亲不是把大嫂当着自己的亲闺女来看待,又怎么会产生出这种想法来呢?大嫂明白父亲的意思后感激不已:自己小时候父亲走得早,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弟姐妹们拉扯大的,每个子女都读了个初中,已经很不容易的了。要想学个什么手艺那个不敢奢望啊!现在来到了夫家,公公却提出让我去学门技术,我应该好好珍惜这个机会才对呀!也感谢老人的一片苦心。
  从此,田间地头便多了一位亭亭玉立,身材娉婷的女医生。打针、换药、输液,很快就被大嫂掌握了。那段时光,大嫂过得充实而快乐,哪里只要有人叫她:懂医生!一件白大褂往她身上一套,药箱往肩上一搭,蹬蹬蹬……就出发了,褐色牛皮箱上的大红色“+”字在白大褂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醒目。当她一见到自己的患者便眉开眼笑,心里荡起了一阵阵幸福的涟漪。
  “懂医生,你打针轻点啊,我怕痛。”
  一名患者担心地看着大嫂笑着对她说。
  “我知道,不会好疼的,我轻点就是了。”
  大嫂轻声细语地安慰他。“哎哟!哎哟!”随着一声大嚷,只见患者嘴巴一裂,像是在杀他一样,原来是在给他打针。只见大嫂左手拿着棉签在患者的屁股上、或者膀子上轻轻一擦,右手则拿着注射器向前温柔地一推,液体慢慢地注入到患者的肌肤里。瞬间拔出针头,再用消毒了的棉签紧紧的按住针眼半分钟左右松开。尤其是给小孩子打针,非要让大人把他的手脚给按住才能完成。所以,那时候很多小孩子都害怕医生,要是哪个小孩不听话了,大人们通常都大声吼:
  “快点!医生来打针来了。”
  听到医生来打针来了,小家伙们瞬间就不哭了。这遭可真管用呢。
  父亲虽有慈,但也有严的一面。
  一天,大嫂在没有给家里人打招呼的情况下,就擅自出门去了。晚上,当她刚一到家,父亲就严肃地问道:
  “你出门怎么不给家里人说一下呢。”
  “我去哪里有你什么事?”
  大嫂瞟了一眼父亲,不满的回答道。她想,这是我的人生自由,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有你这个老头什么事。就是我丈夫也管不着我呢!你算什么呀。
  “看你是啥子东西哦。”
  父亲怒吼道。心想,不管你有什么事,出门去也应该给家里人说一声呀,因为你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不知不觉就没有人了,家里人怎么不担心呢!
  “看你是个啥子东西哦!”
  大嫂斜了一眼父亲不满地回答道。什么?这儿媳妇居然敢这样顶撞自己。我在心里还把她当作自己的亲闺女看待呀,再说,这也是为了她的好呢。一听大嫂这句话,父亲只觉得头发倒立,一股气血堵在他胸口似的,浑身一阵微微颤抖,全身肌肉越绷越紧,只见他怒目圆瞪。从厨房去顺手抽出了一根竹片子来,准备朝大嫂身上狠狠地揍下去。今天,他要用实际行动来捍卫自己的威严。
  后来,再大家的一再劝说下,父亲才作罢。当然,正是由于父亲没有把大嫂当作外人来看,父亲才对她要求严厉的呀。大嫂后来也终于体会到了老人那颗慈父的心:无论是自己生的,还是别人生的,都是他的儿女,他没有厚此薄彼呀。大嫂也对父亲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诚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过去,毕竟所处的历史背景不一样。但,无论什么时代,爱却是息息相通的。
  大嫂虽然后来没有从事医生这个行业,但是,那一段特殊的经历在她生命的长河里显得弥足珍贵,那段幸福而又难忘的岁月充盈了她的生命。使之丰腴、充裕。她对夫家这位老人又多了几分敬重,和感恩。她深知老人不仅知书达理、博览群书,而且心地善良。在老人眼里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是他的亲儿女,绝不厚此薄彼。因此,大嫂早已在心中把这位老人当作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那种在岁月中长期积累的点滴亲情,早已跨越了血脉,温暖了彼此。老人那伟岸的身躯就是一家大小的依偎和动力的源泉。
  因而,有什么困难和无助时,大嫂首先想到的是遵循老人的意见。这不,大嫂刚刚生下二胎,又生的是一个儿子,现在有儿有女了,她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那个女人。可让她忧虑的事情也跟着来了:既要忙着上班又要忙着带孩子,保姆又不好找,找别人又不放心,她只好又向父亲求救了。
  拿着大嫂的来信读完后,父亲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下自己又添了一个孙儿,儿子媳妇的经济本来就不宽裕,再说,再好的保姆哪有自己家里的人带孙子放心呢?现在问题是家里虽然子女多,谁去啊!三凤刚初中毕业,为了培养她自己下了很大的功夫,刚刚在复读马上快毕业,孩子的继母去,她连我家来坐都坐不住,她吃得了那个苦吗?哎!这还真难办,可是,当他读到信的最后:
  “……爹!这封信是我抱着孩子给你写的。”
  父亲长长的叹了口气,他的心再也忍不住了:现在家里不帮她哪个又能帮助她呢?无论如何都要找个人去带自己的孙儿啊!信里还附上了一张孩子的彩色照片,父亲颤抖着手拿着照片,多乖的孩子啊!才一百天,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露出小小的白牙齿,粉嫩的肌肤弹指可破,头上戴着一顶艳红色的绒线帽,把这个小家伙衬托得十分漂亮、可爱。望着照片上自己的孙儿,父亲的脸上滑过一丝轻柔的微笑,他的胸膛被幸福溢得满满的。仿佛耳边传来孙儿在不停地叫他:
  “爷爷、爷爷!”
  父亲很快就安排了家里一个人,去城里解决了大嫂的燃眉之急。
  父爱深深,在大嫂的心灵深处像一股春风吹进了她的心田。今生能做这位老人的儿媳她感到无比幸福。秀外慧中的她把父亲的深情厚谊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想到自己年幼就失去了亲生父亲,结婚后却还能体会到父亲的温暖,父爱让她找回了久违的自信。她常常泪湿眼眶:我虽然很早就失去了父亲,父爱还是得到了的。她发誓要做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
  特别是当她回去看见父亲一个人在家里灰头土脸忙里忙外,她的心酸酸的,是的,父亲老了,他应该在儿女们的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可这位朴实善良的老人并没有给儿女们提出过任何苛责的要求。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啊?他宁愿一个人用孱弱的身躯踽踽独行,这样的委屈有几个老人可以承受?这样的胸怀有几个父亲可以做到?想着想着大嫂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不由得泪眼迷蒙起来。眼前这位伟岸如山的父亲是多么令人敬仰……
  大嫂随大哥虽然在城里生活,但她时时记挂着家里年迈的父亲和两个小叔子。
  这不,两个小叔子刚上小学不久,她就托人给俩兄弟带回来两个真皮书包呢!听说大嫂买了两个书包回来,我们双胞胎兄弟俩兴奋不已,争抢着先下手为强,其实,两个书包都是一种款式,只是颜色不同而已,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酱色的。
  有了新书包兄弟俩在学校里赚足了风头,同学们个个投来艳羡的目光,这书包后来也一直使用了很多年呢。
  且说,当兄弟俩念初中时,想着我们单薄的身体,大嫂又亲手织了两件枣红色的毛衣送给俩兄弟,这让从小失去母爱的兄弟俩,感受到了一丝丝久违的温暖,也让嫂子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清晰而明朗起来,这些点滴情深洋溢着嫂子的善良和母性情怀。
  大嫂把对父亲的敬意很快就变成了行动。父亲来到城里,作为儿媳的大嫂对父亲知冷知热,有什么好吃的她首先想到家里的老人,有什么好穿的她也是先想到老人。听说父亲生病了她更是焦虑不安,陪同大哥一同把父亲送往医院。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她这个作媳妇的又何尝不是呢?每每父亲提起这个儿媳,豪不怜惜赞美之词:
  “她在我家里算得上是贤妻良母!”
  其实,父亲自己就是一面镜子,因为他的无私、博爱、善良,这是命运对他最好的馈赠。他常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得苦瓜,种甜瓜得甜瓜。“
  因为,他种下的是甜瓜,理应该得到的是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