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子新军
作者:羽落凡心      更新:2021-05-28 21:55      字数:3765
  朱慈烺看了一眼闯进大明火炮厂的两人,虽然是穿着锦衣卫的飞鱼服,但耳朵上还有耳坠,明显是女扮男装。仔细一看,竟然是长平公主和她的贴身丫鬟明月。
  虚惊一场,朱慈烺见了妹妹,心里十分欢喜,便让满黑龙退下,上前招呼:“九妹,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长平公主,也就是阿九公主走了过来,轻声道:“太子哥哥,好多天不见你,原来你躲到这里办公差?”
  朱慈烺哈哈笑道:“这里也不差,山虽不高,有仙则灵;水虽不深,有龙则灵啊。说起来,还要感谢九妹你啊,父皇最疼你了,赏赐给你的东西,都拿出来卖了,银两都花在这里了。”
  ”我就知道哥哥你要办正事。其实,办枪炮厂,你可以跟父皇和母后说呀。“阿九公主说。
  “父皇太忙了,还是等过些日子吧。”朱慈烺说:“妹妹你竟然来了,哥哥带你出去转转,这里山清水秀,跟皇宫里是两个世界。”
  两人出了火炮厂,没了硝烟和焦炭的味道,空气仿佛很清新,远远望去,这里应该是算京城的郊区了。大山一层一层,环抱山谷,悠悠的白云在干净的蓝天上浮动。出火炮厂往西走了一会,就看见了拒马河。那天,太阳在青山的上方慢慢下沉,落日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像铺了一层金子。河边,是一片荒芜的沙地。白色的鸟儿,不时掠过天空,霞光落在两位并排行走的两人脸上。满黑龙和明月远远跟在后面,不愿意打扰他们。满黑龙担心他们的安全,想靠近一点,也被明月一把拉住了。
  阿九公主在前面一边走,一边叹气,好像有心事,欲说还休。她的脸上好像永远不平静。这让朱慈烺对她不仅是心疼。走了几步,阿九公主后来跟朱慈烺谈起了她的婚事:崇祯帝将其许配给都尉周显,然而婚事也因流寇逼近而暂停。
  阿九公主望着河边的落日,金红色的太阳,倒影在缓缓的水流中闪烁。这自然的美景,也没能抚平了她的小情绪,她已经不是天真浪漫的小女孩了,但她很怀念过去单纯快乐的时光。
  “妹妹,说实在的,哥觉得周显配不上你。”朱慈烺打破了沉默,“你暂时不要想了,以后哥一定给你找个好人家。”
  “谢谢太子哥哥。”阿九的眼光,落在河边的一片青草地上。她飞奔过去,很仔细地在地上找些什么,朱慈烺也跟了过去。
  过了一会,阿九大声叫:“快看,我找到了。”
  朱慈烺上前,好奇地问:“找到什么了?”
  “四叶草。传说中,找到四叶草的人,将来就一定能幸福呢。”
  “是吗?”朱慈烺很开心地笑了,这妹妹还是这么天真活泼。
  “皇兄,这个送给你。”阿九笑了,把手中那片嫩绿的草叶,递给了朱慈烺。
  “谢谢。”朱慈烺收下这份代表小幸运的礼物,看到阿九公主一脸笑容,心想今后自己一定要保护好大明,保护好她。因为朱慈烺记得《明史》里有关于阿九公主的记载,命运极为悲惨,不仅被砍断了手臂,后来还抑郁而死。
  不过,此时的阿九公主,一脸笑靥,腮红扑扑的,两弯细眉之间那双清澈的大眼,闪现明媚的眸光,没有一丝浑浊。不一会,她掏出一个纱布做的白色“口罩”,对朱慈烺说:“皇兄,前些日子你托我缝制的东西,我和明月缝制了三十个,不知够不够用?”
  “暂时够了,你们再辛苦一下,多做一些。京城附近现流行瘟疫,这小东西有大用,你可帮了我的大忙。”朱慈烺接过“口罩”一看,惊喜道。这口罩很简单,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棉花,戴上它就可以隔离病菌。
  纱布、棉花这些东西,中国在南宋时期就有了。只是当时的科学不发达,除了去过现代的朱慈烺,没人会想到要用这些东西来做口罩防鼠疫。历朝历代亡国,除了制度原因,还有天灾人祸。崇祯点子太背,小冰河时期,气温较低,连年天灾不断。而且,在明王朝最危急的时刻,还发生了可怕的鼠疫。在历史上,鼠疫祸国,也绝非个例。公元250年罗马帝国的西普里安瘟疫,大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恐怖的恶性传染病。崇祯十六年,北方有鼠无数,群行田间,几至成公径。发生在大明京城的鼠疫,是腺鼠疫和肺鼠疫的混合,更加肆虐。这次鼠疫对明朝的影响空前绝后,朱慈烺让阿九公主她们帮忙做一些“口罩”,有备无患。
  阿九公主也不知道这稀奇古怪的东西有什么用,不过听说自己帮了皇兄的大忙,她心里美滋滋的,嘴角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一对浅浅的小酒窝。
  那个傍晚,朱慈烺和阿九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就是一对单纯的兄妹,没有任何烦恼。朱慈烺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感觉也分外亲切。
  在河边的草地上,阿九邀请朱慈烺和她并肩一起坐下,两人没有多说话,一起看日落。风儿轻轻落在不远处反方向的山坡上,他们的笑声,融入了这短暂宁静的天空和晚霞的流光里。
  那天,要分别时,阿九公主对朱慈烺说:“你抽时间也回宫里吧,母后很是想你。”
  “好,你早点回去,多陪陪母后。”朱慈烺那天也很开心,这单纯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确实难得,这种久违的快乐,被剪碎在风里。在不经意的瞬间,化作夕阳的余晖,永远留在了脑海的记忆里。
  在这乱世当中,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这短暂的小插曲,如白驹过隙,很快就过去。
  在火炮厂铸造新式武器的同时,朱慈烺让何白志在火炮厂里训练了三百东宫的精锐。
  何白志也是懂得兵法的人,知道训练营伍,纪律为先,其庸劣之员,必须随时惩治,方足以儆效尤而严军政。在训练新禁军前,他付出了大量心血新建禁军的治军章程、律条、法令周备而细致,对于士兵遵章守律突出的,记功、赏银或提升,对违章犯纪的,严惩不贷。惩罚之法有打军棍、插耳箭示众、罚扣薪水等,最严厉的惩处就是论斩。
  为了将这些禁军训练成虎狼之师,何白志上任第一天就颁布了《简明军律十六条》,其中有“十六斩”,规定了十六项违规现象要处斩:其中包括临阵不听号令、临阵退缩、诈功冒赏,逃亡、装病,监守松懈、贻误战机、首领战死兵丁不前、抛弃枪械、泄露密令、烧抢百姓、造谣惑众、惊呼扰军、打架斗殴、违抗军令、夤夜离营浪游、酗酒赌博等劣行。
  何白志在关外跟着大明猛将祖大寿十余年,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一边练兵,一边辟地三百余亩,修筑方形大土城,还在土城墙上筑通道和护墙,筑两座炮台,台内地下凿空作为贮存弹药的地下室。在武器装备上,何白志也为这批太子新军配置的是最先进的东西,比如千里镜、红夷大炮、开花弹等。
  红夷大炮是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民间百姓讹为“红衣大炮”。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其实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
  红夷大炮,跟大明其他火炮比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明朝自制铁火铳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险;而一般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最远可达四五公里,相当远了。
  何白志知道,远射程的红夷大炮结合开花弹,是对抗满清八旗的最强武器。他对这一批新军用心良苦,一手握着官职,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不服从就吃刀,对禁军士兵关怀有加,对各级军官,甚至棚头弁目,几乎都认识,并且还能大致了解每个人的脾性以及长处、缺点。每一次发学饷,他都亲自去送到每一个人手里,对他们嘘寒问暖,看看他们家里有什么困难,能帮助解决的尽量解决,日子久了,何白志几乎都能叫得上每一个人的名字,亲如兄弟。
  何白志的训练有一段时间了,朱慈烺觉得,是骡子是马,得去拉出来遛一遛了。那天,朱慈烺亲自去看新军练得怎么样了。何白志准备了一会,就开始了一场小规模的军事演习。
  在会操的场地,何白志一声令下,亲自指挥操场上的一百多炮兵操纵二十门红夷大炮,巨炮齐轰,炮声隆隆,三千米外的土墙靶子轰然倒塌,灰土飞扬。一阵炮响之后,操场上吹起进攻的紧促号角,何白志在马上抽出指挥刀,带一百骑兵冲出,马蹄声、喊杀声震天,一位禁军统领带一队步兵压后布火铳阵射击,三军的军容整齐、配合默契,朱慈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新军训练真不错,要是再配上更先进的武器,战斗力一定大增。而研究新武器,有了汤若望和孙和鼎等人,问题不大。
  会操结束,满头大汗的何白志问朱慈烺有什么意见,朱慈烺说:“两个月时间有这样的成效,已经很不错了!马兵和步兵我没意见,但炮兵以后训练时,尽量用移动靶,战场上的敌人是活的,尤其是满清的八旗军骑马的速度很快,一会就冲到炮前了,不会像土墙一样不动让你死轰。”
  何白志连连称“是”,问道:“移动靶用什么好呢?”
  朱慈烺笑道:“满清不是骑兵厉害吗?下次红夷炮兵改用马车当靶子就好了!”
  何白志一拍脑门,道:“对啊,还是太子殿下聪明,我怎么没想到呢!”
  何白志训练的新军有模有样,朱慈烺就放心了,一门心思用在新式武器的研发上。这时,大明火炮厂的汤若望和孙和鼎等人就忙碌起来了,日夜加班加点,他们手下的铁匠,石匠、木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隔三差五有会接到图纸,一开始还觉得轻松,可到了后来,越来越复杂,原本几个老工匠可以轻松完成手头的事,后来却不得不聚在一起,在汤若望和孙和鼎的指导下,拿出的看家本领不断改进各种工艺,努力研发出各种新的实用武器!
  但是研制这些新武器,练新军,都需要大把的银子,前期朱慈烺想方设法凑出来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不过,这倒也难不倒朱慈烺,钱不是问题,他有很多特殊的手段,筹集到大量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