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围困河弯
作者:耕心堂一学童      更新:2021-10-08 00:46      字数:2264
  杂兵们尽职尽责,陕北高原沟壑纵横,杂兵们将战车横放在沟渠要害之处,两边山峰上是那十万骑兵和支援而来的河套军户。
  围而不攻,不是因为关中军另有他图,只是实力不济。
  八十万蒙古人,围成一团,搏命而攻的蒙古骑兵给关中军带来了不少麻烦。
  不过这仅仅是麻烦而已,袁凌鳯不是一个残暴的人,但是形势所逼,迫不得已。
  关中军收拢的牛羊从商人手中换来了源源不断的补给。
  先是牛羊,接下来就是人口,至于这些人口,大明人本来就多,袁凌鳯还没有妇人之仁到将眼前这些蒙古人迁往内地。
  “男丁高于车辙白银三十两,不及者白银十五两,女子白银二十两,幼女十两。”袁凌鳯坐在大帐中,冷冰冰的对着帐外跪了一片的商人们说道。
  话音落,嘈杂议论声骤然响起,其中不乏有兴奋过度呼喊之人。
  “不过有个条件,这些得你们自己去捉。”大帐中又传出来一句话。
  “这怎么……”有商人刚要发牢骚。
  “想什么呢?你们这些南商占便宜没够了?”一个操着西北口音的壮汉站了起来。
  “对,你们不做,我们干。”另一个晋西口音的晋商站了起来。这些年北方孔煤带动了晋地的煤矿,炼钢的火炉一刻不停的吞噬着晋地出产的煤矿。这是正缺矿工的时候。
  “跪下,军帐前休得嘈杂。”很快旁边的军士让这些商人知道了他们身处何方。
  “大帅,此举不妥吧!”大帐中最先开口却是白复。
  “何为不妥,白复,军功重要,还是我关中将门子弟的性命重要,十六万人,伤者三万七千人,战死两千多,我们只是打了林丹一个偏部,莫要因小失大,给忘了我们北征的目的。”袁凌鳯即是开解,也是立威。
  十六万关中军,其中有八万多人都是关中将门其余七家之人。这些天里面,十几万蒙古人换来的军功和牛羊买卖让这些人忘了,关中军出关中,北征河套是为了什么。
  “大军开拔,过黄河,剩下的交给商人。”袁凌鳯心里很明白,这些商人追随关中军是为了利益哦,但是外面跪着的商人,他们那百余支商队的私兵,竟然跟关中军一样多,没道理关中军在前玩命,便宜了这帮奸商。
  眼前这七八十万蒙古人,让这些商人们好好“消化”吧,让关中军跟这些退无可退的蒙古人死磕袁凌鳯不做这样明摆着吃亏的事情。
  大军原地修养两月,退守长城的原河套军户,现在将黄河以北的这一片土地物归原主。
  两个月时间,不管商人们许下什么承诺,关中军不曾动用一兵一卒,最难啃的十几万蒙古骑兵已经让关中军打的没了勇气,剩下的七八十万蒙古人,其中妇孺占了大半。
  既然是生意,关中军做的已经够多了,关中军为的是滔天军功,而不是眼前的这些人口利益。
  袁凌鳯两个月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大营中转悠。
  这是关中将门的翻身仗,也是观众将门各家的洗牌仗。
  战场是检验将门各家子弟最好的地方。
  雄雄关中军十六万大军,十六军将军四十八人,三十二卫将军九十六人,战将上千人,关中将门这一次漏了老底了。
  袁凌鳯远离京都,不知道皇宫中那位会怎么想。
  京都,大明皇宫,景山。
  崇祯站在景山最高处,望着京都城。头也没回的问道:“二月春风似剪刀,今年的春风晚了些日子,关中军战况如何?”
  新上任的兵部尚书冯常山连忙回答道:“关中军正月出长城,十万骑兵分为二十路,驱逐霸占我大明国土的蒙古人,最终在黄河拐弯处爆发大战,十九万蒙古人组成的骑兵被六万关中车兵击溃,之后十万关中铁骑追杀三十余里,鏖战三日,十九万蒙古骑兵十不存一,关中军战损四万,战死不足三千。现在关中军在黄河以南休整。”
  “好一个袁凌鳯,这就是你书稿中精兵过万,横扫千里吗?”这句话,崇祯说出口,但是冯常山却当做听不到。
  去岁税制变革,国库入库折银六千万两白银,其中有三成被崇祯砸到了边军和京营身上。
  这还不算宫里面贴出来的,不过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官场上多少大员没有倒在党争之上,却死在锦衣卫手中。
  去岁一年,朝中三品以上大员破家者近百。
  至于地方上的官员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切好像都回到了大明开国的那十年。
  官场上动荡不安,曾经当做豕养着的宗室王爷们,让世人们第一次明了,原来这才是眼前这位帝王的杀招。
  怪不得这些年来,不断有官员上奏弹劾当地王府,朝中阅而不处,原来这一切都是这位帝王的示意。
  二十七座王府,这就是二十七个小都司,地方军政这一年来走马观花,调动频繁的背后是崇祯大肆启用宗室。
  就看看现在官场上吧,什么时候大名的王爷可以进入朝堂为官了,但是现在就是这样,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姓的可是朱。
  王族,天下官员都小看了这些曾经谨小慎微的王爷们了。
  大明全面退守长城,可是在草原东部,察哈尔和女真死拼,但是在兵部的密报中,却有一支三万人的明军时刻准备越出长城作战,而这三万明军,他们只有一个姓,那就是国姓—朱。
  西北高傲的关中将门不屑于天下大争,沉寂千年,到了现在也开始为大明于关外厮杀。
  这一切的变化,冯常山想不通。
  这五六年,大明变化的太快太多,启用锦衣卫,启用王族宗室,启用关中将门,启用大明勋贵,唯独打压的却是官和商。
  山东的造反,要不是自己查到了背后之人,并以此擢升为兵部尚书,恐怕冯常山自己都不敢相信山东的造反,却是江浙的文人怂恿。
  乱花渐欲迷人眼,金银也是会迷了人的心窍啊。
  “常山,几年前退回来的河套军户,兵部可有章程?”崇祯的问话打断了冯常山的沉思。
  “安排好了,只等关中军扫平河套,这些军户就能回到故地了。”冯常山急忙说道。
  “无战力之军户变为民户的事情,常山你跟其他几位尚书,还有内阁拿出来一个办法,这件事不急,但是你兵部却要有个说法,哪里的军户需要裁撤为民,那些军户需要保留,兵部要心里清楚。”崇祯说完,看了一眼即将落山的太阳,满披霞光的京都,这景色却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