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3)
作者:桐华      更新:2021-05-26 10:28      字数:3221
  抹茶偷偷地拿眼瞟刘弗陵,想知道一向淡漠冷静的陛下也会不好意思吗?
  刘弗陵理好衣服后,在云歌头上重敲了一记,一言不发地向外行去。
  云歌摸着发疼的脑袋,叫:“有人恼羞成怒。”
  跟在刘弗陵身后的于安,看着刘弗陵明显比前段日子轻快的步伐,露了这段日子以来的第一个笑,紧接着却又是无声地长吁了口气。
  看着刘弗陵的身影消失在殿外,云歌脸上的笑意也全部消失。
  她对抹茶吩咐:“去把七喜叫来。”
  七喜进来行礼、问安,云歌抱歉地朝抹茶笑笑,抹茶立即退了出去,守在门口。
  云歌问七喜:“我没有机会私下问于安话,你知道多少?能说多少?”
  七喜回道:“奴才不清楚究竟,不过奴才已经传了张太医,他一会儿就到。师傅说他吩咐妥当前殿的事情后,也会赶回来。”
  不一会儿,于安返来。又稍等了一会儿,张太医到。
  云歌请张太医坐:“太医,我有些问题要请教。”
  张太医知道云歌脾性,未和她客气,落了座,“姑娘不必客气,请问。”
  “陛下的病究竟如何?请太医照实说,不用避讳。”
  张太医面色沉重中夹杂着惭愧,“到现在为止,究竟是什么病,臣都不知道。”
  “张太医能讲一下具体因由吗?”云歌平静下是浓重的哀伤。其实早已经料到,如果不是病情严重,陵哥哥怎么会逼她走,可亲耳听到还是痛彻肺腑。
  “表面上看来,陛下的内症是心神郁逆,以致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心窍闭阻;外症则表现为胸部满闷,胁肋胀痛,严重时会髓海不足,脑转耳鸣,心疼难忍,四肢痉挛。”
  云歌因为孟珏的病,曾翻阅过一些医家典籍,略懂几分医家用语,所以基本听明白了张太医的话。
  想到陵哥哥八岁登基,先皇怕钩弋夫人当了太后弄权,将皇位传给陵哥哥的同时,赐死了钩弋夫人。金銮殿上的龙椅是用母亲的鲜血所换。先帝扔下的汉朝,国库空虚,民乱频生,四夷觊觎,陵哥哥还要日日活在权臣的胁迫下。从八岁到现在,他过的是什么日子?
  云歌抑住心酸,“心神郁逆,心窍闭阻,虽然严重,但并非不可治。陛下正值壮年,只要以后心情舒畅,气血通畅,辅以药石针灸,总能缓缓调理过来。”
  张太医有几分意外,“姑娘的话说得不错。陛下的体质本是极好,又正是盛年,即使生病,只要好生调理,应能恢复。可让我困惑的就是此处。根据陛下的症状,我原本判断是胸痹,采用家父所传的针法为陛下风取三阳、启闭开窍,疏经活络,可是……”张太医困惑地摇头,“陛下的症状未有任何好转,反倒疼痛加剧。此等怪象,我行医数十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遍翻典籍也无所得。”
  云歌问:“陛下的疼痛会越来越重吗?”
  张太医迟疑着说:“根据现在的迹象,疼痛正在日渐加重,等所有疼痛汇聚到心脉,犯病时,心痛难忍,再严重时,还会出现昏迷症状,而一旦昏迷,则有可能……有可能……醒不过来。”
  云歌眼中泪意模糊,呆呆地望着张太医。
  于安对张太医道:“奴才命富裕送太医出宫,若有人问起太医来宣室殿的因由,就说是给云歌姑娘看旧疾。陛下的病,还望太医多费心思。”
  张太医说:“总管放心,在下知道事关重大,绝不敢走漏半点风声。只是,若能多找一些太医,一同会诊陛下的病,也许能早日得出结论,也好对症下药。”
  于安颔首,“奴才明白,此事还要陛下定夺。”
  张太医知道朝堂上的事情绝非他能明白,语只能到此,遂向于安告退。
  于安看云歌神情凄楚,心中不禁暗叹了一声,“云姑娘,奴才还要回前殿伺候,你还有什么吩咐吗?”
  云歌想了会儿说:“如果不方便召集宫中的太医,能否先设法去民间寻访一些医术高超的大夫?”
  于安立即说:“奴才已经命人去打听了。”
  云歌沉默地点点头。
  于安行礼告退,“奴才赶去前殿了。散朝后,还要伺候陛下。”
  往常散朝后,刘弗陵都是去清凉殿批阅奏折,处理公事。今日却是一散朝就返回宣室殿,“于安,去把清凉殿的奏章和公文都搬到宣室殿,从今日起,除了上朝和接见大臣,别的公事都在宣室殿处理。”
  于安应“是”。
  云歌看到刘弗陵,有意外的惊喜,“今日怎么这么早回来?”看到一队宦官又搬又抬地往宣室殿运送竹简、卷轴,云歌明白过来,心里满是酸涩。
  刘弗陵微笑着说:“以后都会这么早回来。”
  安置妥当一切,于安和其他宦官悄悄退出。
  刘弗陵牵着云歌,并肩坐到案前,递给她一卷书,“你乖乖看书。”打开奏折,“我认真做事。”
  云歌看了眼手中的书,讲述匈奴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烹制方法。
  刘弗陵知她立志要效仿司马迁,写一本关于食物的书籍,所以命人
  为她在天下各地收集、整理食物的制作方法,按地域分类,整理成册。
  虽源自私心,但此举竟无意中促进了汉朝和四夷的民间往来。汉人很多方便的食物做法,渐渐传到四夷,令四夷对汉朝景仰中生了亲切,民间的普通百姓也更愿意接受中原文化。
  云歌翻着书册,实际一个字未读进去,可是她喜欢这样的感觉,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
  偷偷瞟一眼刘弗陵,他正专心写字,云歌将视线移回自己的书册上,不一会儿,眼睛却不受控制地瞟向了侧面。
  刘弗陵写字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他握着笔叹气,“云歌,你在看什么?”
  “看你。”云歌很理直气壮。
  刘弗陵头未抬地伸手,将云歌的头推正,“好好看书。”
  一会儿后,云歌的头不知不觉又偏了。
  他伸手推正。
  一会儿后,云歌的头又偏了。
  他无奈放下了笔,看着云歌:“云歌,你再捣乱,我会赶你出去。 ”
  云歌不满,“我哪里有捣乱?我很安静地坐着,一句话都没有说过,也不乱动,是你老推我的头,是你捣乱。”
  目光也是一种捣乱,会乱了人心。
  刘弗陵拿了本折子给云歌:“帮我读折子。”
  云歌提醒,“你手头的那份还没有批完。”
  “一心可以二用,读吧!”
  云歌一字字、慢慢地读着奏折:“《诗》云‘茕茕在疚’言成王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盖所以就文、武之业,崇大化之本也。臣又闻之师曰‘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云歌,可以快一点,我能听明白。
  ”刘弗陵一面书写,一面道。
  云歌按照平日诵书的速度朗读:“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自上世已来,三代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愿陛下详览得失盛衰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声色,近严敬,远技能。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臣又闻圣王之自为,动静周旋,奉天承亲,临朝享臣,物有节文,以章人伦。盖钦翼祗栗,事天之容也;温恭敬逊,承亲之礼也;正躬严恪,临众之仪也;嘉惠和说,飨下之颜也。举错动作,物遵其仪,故形为仁义,动为法则。今正月初,幸路寝,临朝贺,置酒以飨万方。《传》曰‘君子慎始。’愿陛下留神动静之节,使群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桢,天下幸甚!”
  落款是“京兆尹隽不疑”。
  虽说不甚介意,可云歌心中还是几分怅然,她在这些大臣的眼中,竟是祸乱圣君,有色无德的“妖妃”。
  刘弗陵将手头的折子批完,拿过云歌手中的折子,扫了眼人名,
  大笔一挥,笔下凝怒,潦草地涂抹了三个字:“朕敬纳!”将折子扔到一边。
  看云歌盯着折子发呆,刘弗陵说:“隽不疑不是在说你。”
  云歌微笑:“妖妃就妖妃吧!天下间只有美女才能做‘妖妃’,也只有把君王迷得神魂颠倒的女子才配称‘妖妃’。我若两样都占,有何不好?”
  刘弗陵道:“隽不疑为了不开罪霍光,这份奏折明里劝我不该沉溺于身边女色,其实暗中劝诫我应该为了江山社稷,疏远有霍氏血脉的皇后。”
  云歌这才真正释然,笑道:“你们这些皇帝、大臣,说话都如猜谜,真够劳神的!”
  刘弗陵又拿了两份折子,一份给云歌,一份自己看。
  他一心二用,只花了往日一半的工夫,奏折就全部批完。
  天色已黑,刘弗陵看着外面,缓缓说:“云歌,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情。”
  云歌抿了抿唇,“你去吧!”
  刘弗陵眼中有歉然,握住了云歌的手:“我会尽量早些回来。”
  云歌靠到了他怀里,“没有关系。既然是做戏,总要做得别人相信,不然白费了功夫。常常临幸,却次次不留宿,说不过去。”这个关头,陵哥哥的精力绝不该再为应付霍光而费神。
  刘弗陵静静抱着云歌,很久后方放开了她。起身吩咐于安准备车舆去椒房殿。富裕和抹茶听到,都偷眼瞅云歌。只见云歌低垂着头,看不清楚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