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得希望立刻启程
作者:银河涯王      更新:2021-04-08 21:21      字数:4307
  众人循声望去,拍手的是玉姜,玉姜看了一眼已经开始变青的乾天,两行热泪不由自主的夺眶而出,不过,作为三苗的圣女,他很快调整了情绪,强制自己转过脸去从容自信地面对大禹。
  大禹先开口道:“圣女一向可好!”
  玉姜道:“你们带兵离开华族之前我很好,而现在,我情愿死的是我,而不是那些勇敢而无辜的兵将!”
  大禹听出了玉姜的讽刺和指责,虽然心中也对这么多的青壮年惨死而难过,但是两国交战死亡又是必须的,这次不同的是因为魔族的加入,让双方都死伤惨重。
  大禹道:“对此我也深表难过!千百年来就是笔糊涂账,舜帝之所以选择死在三苗也是想以自己的死最后给咱们双方留下和解的希望,以便勾掉这笔糊涂账!”
  玉姜冷笑一声,轻启玉齿道:“别再为自己的残酷和贪婪找借口了,没必要!后方无数的老弱妇孺已经知道这边的事,悲伤、殉情而死的人已经超过百位了!这都是你们带来的!”玉姜说到这里,又流下了泪水,似乎是嫌自己的眼泪不争气,又狠狠的擦了去。
  见大禹认真的听着,继续道:“我提几个条件,你如若答应,我就答应三毛从此听天下共主的号令,如若不答应,我们继续兵戎相见,我三毛虽然不能催动禁制,可是人人会蛊,各个善巫,就算拼到剩下最后一个人,只要还有气,也会继续战斗!我的条件是,第一,不再伤害三毛族所有的人,包括曾经操戈相向的士兵;第二,不破坏我们世代生存的家园……”
  玉姜还在边想边说,大禹接口道:“何必这么麻烦,我说三点,除此以外,一切都按部就班,不作任何改变!你看这样可好?”
  玉姜不置可否,静等大禹解释,大禹继续说道:“第一,从公上说,不分天南地北皆为一家,北方多遭水灾,饿殍遍野,江南富庶,丰衣足食,在北方遭灾的时候尽自己所能救济些粮米,从私上说,人皆有慈悲心,积善行德的同时也为自己修福消灾,这一点圣女可能做主?”
  玉姜不假思索道:“可以!扶危济困本是我等本分,之前我们两族势如水火,所以我们没有直接去救济,倒是背地里不知道送过去多少粮食肉蔬,你们华族的探子遍天下,想必你心里早有一本明细账!”
  大禹笑了笑,向玉姜拱了拱手,继续道:“三毛重回黄帝王朝大家庭,参与管理天下事务,岁末按例纳贡!可行?”
  玉姜略一思忖,道:“按何例?总不能天下有什么事,你一句话我们就出钱出命?还有,我三毛部族众多,每年都要向金屏坝缴纳一定赋税,到时候岂不是向三毛交一份,又向你们交了一份?”
  大禹道:“大道致公,我向天下人发誓,所有族群一律同仁,不分高低大小和强弱。至于赋税多少可以商量。”
  玉姜说道:“我暂时可以答应,具体如何参与天下事务,双方派人再商量,如何?当然,如不从公从正,所有一切都免谈!”
  大禹道:“原该如此!我可否说第三点?”
  “请讲!”
  “第三,两族和平,天下初定,为了长治久安,还天下海晏河清,我欲组织和筹划制定国政,政令遍通天下,天下之人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我希望三苗诸贤参与其间,共同制定国政,可否?”
  玉姜听到此,知道大禹是真的心系天下,主动邀请三苗的诸贤参与制定国政,这份诚意不可谓不大,如若此时反对,倒显得三毛心胸狭窄了,点了点头道:“这个我可以答应你!多问一句,四时祭祀有什么变化?”
  大禹笑了笑,道:“姑娘如此聪明伶俐,怎么又说这样的话?我只提这三点,其余诸事不论粗细,你们还按你们原有的规矩习惯就是了,就当没有任何变化。当然,重回我们这个大家庭也不是光有义务和责任,如果三毛有什么事,我们也会倾国之力相帮!让我们畅想一下,再过一两代人,双方所有的芥蒂都消弭殆尽,江南江北再不分彼此你我,那时天下一家亲,东商西贾畅通无阻,南来北往其乐融融,岂不快哉!我一把年纪没几天好活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早早看到那一天的!”
  玉姜道:“但愿早日看到那一天吧!不过,先小人后君子,你先拿出诚意,我自有打算!”
  大禹让随从拿过铜鼎和香饼,燃起香饼,跪倒在地,向天祷告道:“漫天诸神星宿,列位先王,今天我姒文命发誓,刚才和三毛圣女玉姜所言不再有变,祈求保佑两族世代融洽和睦,如私心藏奸,天地不容!有如此箭!”大禹随声折断一根羽箭。
  玉姜见大禹如此,回头对三苗众人道:“你们着手和华族商量一下今后的事吧。如果华族真能信守誓言,从此再无战争,也是天下万民的福分!”
  三苗众人早听见大禹讲的三个条件,细想起来三个条件都不过分,出发点至公至正,倒是挑不出毛病,听见圣女已经答应,又刚经过九死一生,对这得来不易的和平机会都相当看重,有些人心里甚至想着,即便是条件苛刻点,如果能换来世代无战争无枉死,那也应该答应,极个别的好战之人虽然心里不情愿,无奈人少言轻,也只能默不作声干生气。
  处理好两族的事,玉姜对千鹤和宇轩道:“两族和平,我这玉骨指环也没有多大用处了……你们俩将乾天放平在地,我要施法了!”
  千鹤和宇轩赶忙将乾天的尸首放到一边的干净地上,然后离开他半丈远的距离,静静的看着玉姜如何施为。
  玉姜将玉骨指环摘下来擎在掌心,口里不清不楚地念动些巫语巫咒,那玉骨指环顿时华光大起,少时自己腾空飞离玉姜手掌,飞到乾天尸身上空,华光将尸身全部罩在其中。
  玉姜变换着各种法诀,每个法诀都用极高明的法术打在玉骨指环之上,那玉骨指环竟然越变越大,当长到一人多大的时候,玉骨指环将乾天的尸体吸附起来并牢牢的将他套在指环中间。玉姜咬破舌尖,一口鲜血喷在玉骨指环之上,那玉骨指环华光猛的一爆,众人急忙抬手挡住双眼,等众人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玉姜已经瘫坐在地上,而乾天的尸首已经封存在一个床板大小的水晶里面,面色不改,毫发毕见。
  千鹤等人扑在水晶石上,摸索着水晶石,女的哭的死去活来,男的则发誓赌咒就算是拼了性命也要让乾天重生。
  千鹤擦擦眼泪,对大禹道:“您可否给我等指条路子,我们无论如何是要救乾天重生的,不管千难万险,我们义无反顾!”
  大禹摇了摇头,道:“起死回生岂是我等这些凡人所能知晓,如果我们都能知晓了,那这个天下岂不乱了!”看几人又要流泪,大禹赶忙说道:“我倒是有两个建议,第一访名山拜仙师,只要乾天小友的肉身在,仙家一定会有办法!西王母处有长生不老药,其他仙长处就没有起死回生之法?第二,我华族传说参透璇玑玉衡或者不周山的秘密,就能上天入地,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想必让小友重生会是小事一桩!”
  伯益迟疑了一下,道:“如果入得地府,将亡魂抢回来岂不是简单有效!”
  伯益的话让千鹤等人的眼睛猛的一亮,不等他们说话,大禹道:“胡扯!凡人非死谁能进地府?死人怎么救死人?”
  宇轩道:“乾天的魂魄一旦进入地府会不会受罪?”
  千鹤道:“他下去肯定会受罪,因为他爹的缘故死了那么多人,那些地下的魂魄岂能饶他?还是我随他去吧,如果那帮鬼卒乱来,我就来个大闹地府!你们反正是要救乾天,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放,到时候一块把我救了不就行了!赶快商量商量我怎么死,说不定还能追上他!”
  大禹喝道:“胡闹!”
  玉姜见千鹤满脸认真,知道他是真心的,赶忙道:“你死了我可没有第二个玉骨指环封存你的尸体!”
  千鹤漠然无语,许久,突然道:“乾天,你就是个窝囊鬼!胆小鬼!笨死鬼!人家鬼魂还能出来吓吓人,你呢?你如若听到我的话,就让我面前的青烟在风中直立不散吧!”
  千鹤的话一了,众人的目光都盯着他手中点燃的香饼,青烟在风中摆了几摆后,突然收成烟柱,且烟柱越收越细,越细越浓,越浓越直。
  众人赶紧开天眼要看究竟,那烟又开始剧烈摆动,等众人开了天眼看去,哪有乾天的鬼魂?
  千鹤见此突然放声大笑,其他人都被他笑的莫名其妙,千鹤道:“这缕直烟告诉我们乾天的魂魄俱在,好!好!好!我们现在就去寻找救这小子的良方!”千鹤转身走到水晶跟前,一拳打在乾天脸前的水晶上,乐道:“你小子就等着活过来好好还我们人情吧!”
  大禹有点担忧的问道:“你哪来的信心?”
  千鹤伸手拉过几人,道:“信任、勇气和对彼此的爱!”
  注:
  《竹书纪年》、《墨子》等典籍上都记载了大禹征伐三苗的这场战争,只不过典籍上记载的有点玄之又玄:“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圻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于市,夏有冰,地圻及泉,五谷变化”、“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待,镱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
  前文讲过,典籍记载的时间和当时特殊的天象基本吻合,地涌泉、夏有冰也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很可能几千年前,三苗和华夏大战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印度地区的天灾,如小天体撞击地球或者如通古斯大爆炸一样的大火球撞击地面,地震涌泉、夏天有冰雹、日夜出等本应该是神话里的场景就这样出现了。犬哭于市还算正常,因为家都没有了,丧家犬到处跑是有的,龙哭于庙以及神鸟就是胜利者为渲染自己正义而做的把戏了!龙可不是三苗的图腾,华夏的图腾跑三苗的庙门口哭个什么劲的?正如说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一样,都是胜利者的一种说辞罢了,猛一听合理,经不起分析,商皇宫里连主子加奴才那么多人,每天不得吃几只羊啊鹿啊的,肢解好各部位的肉,挂起来不就是肉林了。
  从现代考古上看,中原龙山文化对湖北石家河文化的取代,正好与文献中“禹征三苗”而使其“无世在下”的记载吻合。考古学家也发现了,两地都有一个时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将石家河文化考古和典籍上记载的三苗相对照,很多地方相吻合,比如,大禹征伐三苗的一大罪证就是三苗“不敬鬼神、违背天意”、“苗民弗用灵”,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很多红色器物上都有祭祀、占卜和祈祷的元素,而石家河文化后期的器物上这样宗教元素基本上就消失了,这一点和典籍上记载是相吻合的,这是发动战争的一个宗教信仰方面的理由,所谓不敬鬼神是不敬华夏树立的鬼神,三苗有自己的一套。从其他一些考古发现上也能看出“华夏文化”逐渐替代“三苗文化”的过程,历史上有没有大禹征服三苗不敢完全确定,但是由于三苗地区的先民在发展中逐渐落后与中原地区,落后就要挨打,逐渐就被中原所取代是有的,考古发掘就是力证。
  在大禹征伐三苗的时候另外一个可以左右战局的力量——东夷为什么没有出手呢?要知道三苗可能是东夷的蚩尤九黎部落的后裔,《战国策》上还特意说了“禹攻三苗而东夷之民不起”,从专门提到这事来分析,以前应该是帮过忙的,而现在不帮了,很可能是因为“三苗之君效蚩龙之恶”,也就是说这次战争三苗“不占理”,东夷怕惹火烧身!还有个原因,从文献典籍上看是因为华夏基本形成了华夏和东夷轮流做庄的良性循环,再着东夷此时遭受海水倒灌的苦,从政治和现实出发,他是不会参战的。从考古上看,属于东夷的文化遗址里面发掘的东西和属于三苗的文化遗址里发掘的东西相互联系不大,关键中间还或多或少间隔着华夏,东夷不相帮也就可以理解了。
  喜欢浩然凌霄请大家收藏:()浩然凌霄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