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僧人李增枝
作者:公孙英子      更新:2021-04-08 16:54      字数:2770
  这和尚话中说:
  “有隐情面奏”---,“有欺君之罪”---,口口称“臣”,还说他是开国功臣李文忠之次子李增枝?难道他竟认识我吗?可惜我却不认识他李增枝!
  自出宫至今三月有余,朱瞻基一直掩饰得很好,平安无事,沿途游山玩水,心情放松,没想到在这云南的偏僻大山里却多有猫腻。
  朱瞻基闻言一怔,脑中瞬夕万变,随即对青龙、白虎凌厉地使了个眼色低声喝到:
  “不得无礼!退下!”
  接着他将手一背,抛下惊愕不已的沈海波、倾城一众人,昂首迈步自顾进到偏殿,随之吩咐:
  “带他殿内叙话!”
  这一刻的朱瞻基全没有了“黄公子”往日的幽默和随和,露出了一身的霸气和威严。怪不得沈海波愣愣的看着他,觉得他的好兄弟此刻仿佛变了一个人。心中不由得想起胸无城府的俏丫头无心曾告诉过他,孙姐姐家的这位姐夫,他可不是凡人,文武双全,有情有义,还可能是宫里的什么高官。
  眼见得几十个侍卫顿时挺身按剑如临大敌,白虎安排人手将所有殿门路口把守严密,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青龙与七八个侍卫虎视眈眈的不离朱瞻基左右,负责路途出行时信息密探联络的朱雀已带人飞马而去,前往联络点召集锦衣卫出动待援。尽管这些人都是穿着便衣,让人难辨身份,但一群壮汉气势汹汹,浑身散发着杀气,令人不寒而栗。僧人们见事不好都识趣地远远避开,识时务者为俊杰,谁也不想去触这个霉头。
  “李增枝?你可以抬起头来。”
  望着匍匐在地的那颗光头,朱瞻基冷冷地说道。
  “谢殿下!”
  李增枝一头冷汗地又叩了一个头,慢慢的扬起了他的那张圆圆胖胖五官端正修饰的很是整洁的脸。朱瞻基这才注目看清此僧不是别人,正是精舍品茶时,端坐在了悟法师身旁的那位身穿灰色僧袍,面无表情,手中缓缓转动着一串檀木佛珠的中年和尚。他短短的胡须修剪有致已有少许花白,年纪约有四十五六岁的样子,但即使他是身穿僧衣,神色惊慌却也隐隐有种遮不住的富贵之气。
  “殿下?我是哪位殿下?”
  “皇太孙殿下。”
  李增枝声音低微,却吐字清晰,稳稳不动。朱瞻基眼眸一亮浑身一滞复又厉声道:
  “你如何认得我?”
  李增枝抬头看了朱瞻基一眼,眼目低垂又说:
  “罪臣与建文都是洪武十年出生,今皇太子是洪武十一年生,我们表兄弟三人从小一起长大,甚是交好。殿下是洪武三十一年出生,虽在北平,但常回京师宫中和中山王府,永乐帝登基后罪臣更是以经常得见。看来殿下是忽略了罪臣。”
  朱瞻基闻言微微一笑,道:
  “哦,忽略了你,看来倒是晚辈的不对,我要称你一声表伯父了。”
  李增枝一听急忙又叩头:
  “不敢,不敢!罪臣惶恐!”
  “那就起来,坐下叙话吧。”
  “谢殿下赐座!”
  有侍卫递过一张板凳,李增枝在板凳上坐下,挥袖擦了一把汗,面色稍微有些放松。
  朱瞻基曾听皇爷爷说过,早年,太祖爷爷朱元璋以淮右一介布衣带兵打天下,是何等的艰苦卓绝。那时太祖爷爷唯一
  的亲人只有一个二姐,名叫朱佛女。她嫁与农夫李贞,生下一个儿子小名保儿,大名李文忠。
  可不几年保儿的母亲朱佛女就因病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两年于乱军之中,多次死里逃生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一见李文忠十分喜欢,便将他收为义子,跟着他姓朱,叫朱文忠。
  朱文忠十九岁时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打败了池州军阀赵普胜的天完军,以骁勇善战成为诸将之首。此后,朱元璋对朱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军出征。文忠转战沙场,率军攻克大宁、高州,斩鲁王。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叫李文忠。
  明朝建立后,太祖皇帝追封二姐朱佛女为曹国长公主,李贞为驸马都尉。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赫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二年(1379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又诏命李文忠主持最高军事机构大都督府,兼主管最高学府国子监。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不幸病逝,年仅47岁。被追封歧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中,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位次第三,又赐葬钟山。李文忠长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掌管左军都督府事,累官至太子太傅。
  建文元年,建文削藩逼反燕王,“靖难之役”中,大将耿炳文作战失利,众人觉得将门必出虎子,便公推李景隆做平叛大将军,手握五十万重兵,十倍于燕军的兵力,足以碾压朱棣。却不料李景隆“寡谋而骄,色厉而馁”,因为自己的指挥无方,屡战屡败,最后让朱棣兵临城下,还替他打开了金川城门迎驾。李景隆作为朱允炆的一员大将,从此成为笑柄,人称“草包将军”。
  但朱瞻基可不这么看,他认为李景隆像他的父亲一样绝对是个牛人。想一想当年随太祖爷爷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人,最后剩下的5人。一个郭英,数次救过朱元璋的命。二个汤和,为人低调,比较识相。三个沐英,不但是朱元璋的干儿子,还远离皇城在云南,恪尽职守。四个耿炳文,忠心,只善于守城,不具有进攻性。第五个就是李文忠,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曾以一千兵士,大败张士诚二十万军队,也是一尊皇爷爷般的无敌战神!
  朱瞻基认为这是因为李景隆眼光远大,心中有数。他可不想为那几个格屁文人的瞎指挥,上阵去为该辈自相残杀,拼个你死我活的,让大明伤了元气。其实无论朱允炆做皇帝,还是朱棣做皇帝,他都是皇亲国戚,所以从心里不希望自己人打自己人,赤膊上阵的瞎折腾。李景隆只得选择委屈自己,自毁形象地做个“逃跑将军”,“草包将军”了。说到底这也是一种大智慧。
  李景隆兵败,五十万大军一溃千里,死伤逃散。满朝文武皆曰李景隆可杀!还被方孝孺指着鼻子骂:“坏陛下事者,此贼也!”以大臣郑公瑾为首的一群官员,不等朱允炆发话,就冲上去对李景隆一顿胖揍,把他打得鼻青眼肿,几乎丧命。
  但建文帝却并没有怪他,既不打也没罚。只是解了职,仍回了都督府。后来燕王朱棣登基为帝李景隆照样被封了官职,特进李景隆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李景隆以朝臣之首的身份主持朝议,尽管许多功臣不服,但这就是皇亲国戚的待遇。就是永乐二年,有御史奏李景隆:“在家坐受阁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连二弟李增枝也受了牵连,被副都御使陈瑛告发“多立田庄,蓄童仆成千,意叵测。”
  永乐皇帝只得下旨籍其财产,削爵,下李景隆于狱。李增枝也被圈禁在家。后虽闻得李景隆曾在狱中绝食十多日以示抗议,但却仍活得好好的,几个月以后又查清案情恢复名誉,放出狱去,一切照旧。
  皇帝对于御史的风闻奏事,也是无可奈何,这是太祖皇帝时就立下的规矩,御史有风闻奏事权,即使是查无实据也不能怪罪。对这群长舌妇般多事的御史,永乐皇帝有时恨得牙根痒痒,可还是得满面笑容的口称“爱卿,平身!”,因为谁都想要个好名声,皇帝也不例外,要做个虚心纳谏的有道明君,不想被后人骂做昏君。
  可这个案子结了之后,不几年,李家就告知朝廷,前军左都督李增枝神志失常突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喜欢大明宣宗皇后传奇请大家收藏:()大明宣宗皇后传奇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