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怀鬼胎
而李儒献给自己的黄金,肯定也有不少都是陪葬品融化而来的。不过袁绍根本不介意,毕竟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本来他还一直在为该抽调哪一支外兵进京而烦恼时,正好李儒找上门来,带来了董卓的表文和黄金,让他马上就来了灵感:董卓不是有足足八万并州军吗?
于是,他很快就酝酿出了怂恿何进召外兵进京、逼迫太后让权、杀尽宦官的大谋来。这一大谋才刚刚实施,不过在袁绍看来,进展十分顺利,过不了多久他必将得偿所愿。
想着想着,马车停住了,袁家的奴仆提醒到已经回到了袁家。袁绍便走下马车,从大门一直走到自己的书房。一进入书房,原本坐着的李儒,见袁绍走了进来,便立即站起身来,一脸讨好的笑容;旁边的董旻,也站起身来。
袁绍摆摆手,说:“二位不用客气,坐吧!”
董旻沉默着坐下,李儒却没坐下,他笑问道:“袁大人,不知你我定下的事,得到大将军何公的同意没有?”
袁绍缓缓坐下,他心里对狼子野心的李儒很是鄙夷,于是先是端起茶来喝了两口,然后才淡淡地说:“有袁某出马,李大人觉得,此事成与未成?”
李儒赶紧说:“是在下失言了,有袁大人出马,自然无不是手到擒来。”
袁绍手里把玩着杯盖,看了一眼始终沉默以对的董旻,说:“不过大将军只允许董并州率军进驻到河东郡的北部,也就是在汾水北岸。”
一听这话,董旻皱起了眉头,李儒的笑容也垮塌了,李儒问:“可袁大人,我们不是说好了吗?怎么不能跨过汾水呢?”
袁绍冷哼一声,说:“李大人可别忘了,当初我等商定的只是进驻河东郡,并没有明确定下驻在河东郡何处。袁某设法让董并州进驻河东郡,便已经是兑现了诺言,不是吗?”
“可这……”李儒很想反驳,可是他也知道,袁绍说的没错,当初是他自己没跟袁绍说清楚进驻到河东郡哪个地方,只是笼统地说进入河东郡。可李儒却也不敢把进驻的地方说得太过具体,更不敢把进驻的地点定在距离雒阳城很近的地方,不然朝廷一定会怀疑董卓的用心,反而给董卓招致朝廷的讨伐。
看着李儒一脸的如吃了苍蝇一般的憋屈,袁绍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来。
董旻站起身来,走到袁绍面前,问:“袁大人想要多少钱,才肯劝动大将军何公允许并州军跨过汾水?”
袁绍看了一眼董旻,淡淡地说:“跨过汾水算什么?你们并州军,想不想更近一步?”
李儒暗想有门,立即问:“袁大人这话,什么意思?”
袁绍淡淡地说:“大将军何公素来认为董并州忠心可用,乃欲召董并州进京,剿除中官,廓清寰宇,不知董并州意下如何?”
李儒和董旻听了,都愣住了,李儒迅速反应过来,他立即说:“自渭水之战后,凉国的锦衣卫就四处散播我岳父董并州欲反之谣言,弄得他是百口莫辩,不堪其扰。董并州一直想报效朝廷,以便自证清白,向朝廷表明忠心。若诚能进京,杀尽宦官,必能洗清我岳父之嫌疑。今日,我李文优便为我岳父董并州做了这个主了,只要何公愿意,并州军八万步骑随时听候调遣!”
听了李儒的话,袁绍更为鄙夷李儒。因为董卓欲反这件事虽然确实是凉国人捅破的,但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李儒却还想找各种理由来掩盖,实在是虚伪和可笑。不过李儒代表董卓答应了,袁绍还是十分满意。
袁绍点点头,说:“看来董并州果真忠心赤胆。不过,目下何公还难以调并州军入京,董并州可先率领并州军进驻到河东郡汾水北岸,随时听候命令吧!”
李儒听了,一脸讨好的笑容,说:“袁大人还想要多少钱,才肯准并州军进京,还请实言相告。”
袁绍想了想,轻描淡写地说:“上次李大人,不是给袁某带来了五万斤金吗?那次是为了让并州军进入河东郡,便价值五万斤金。进入雒阳城则更为艰难,意义也更为重大,因此袁某收董并州的十万斤金,不过分吧?”
“你?!”董旻一听“十万斤金”,立马就急了。
却不想李儒赶紧拦住了董旻,笑着说:“好好好,十万斤金就十万斤金,只望袁大人能尽快促成此事才好。”
袁绍把杯盖轻轻地放在茶杯上盖住,看了一眼李儒,说:“这是自然。”
董旻冷冷地说:“十万斤金可以给你,但必须等事成之后,再行交割。”
袁绍道:“好啊。”
李儒笑道:“既然说定了,那我等便不打扰袁大人了,这就告退。”
说着,也不管袁绍倨傲到连站起来送送这种客套都不肯做,李儒和董旻一同走出袁绍的书房,再走出袁家,登上马车。
一直等进了马车车厢,董旻才终于忍不住了:“文优,那袁本初对我等、对仲颖如此轻蔑无礼,你为何还百般求全,委屈于他?”
李儒叹了口气,说:“唉!叔父,不这么做,我们并州军还有活路吗?”
一听李儒这么说,董旻立即噎住了。
李儒忧心忡忡地说:“自从在陈仓会战中徐荣被俘后出卖岳父,朝廷上下,谁人不知我等是意图谋反?陈仓会战中并州军又被凉军消灭掉主力,如今才好不容易重新恢复到八万之数,可朝廷所掌握的官军,也已经超过了四十万,光是部署在京师的南北两军和西园军,便有二十万之众;同样毗邻并州的关中,皇甫嵩那里也有十万之众。
通过陈仓会战,朝廷还加强了与匈奴、鲜卑、乌丸等塞外部族的联系。倘若朝廷有意讨伐并州,便可调动京师兵、关中军、塞外蛮族从四面八方一同进攻并州,一如十军之战对付凉国那样。并州要远比凉国弱小,一旦朝廷果真讨伐,我等岂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