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铁甲战舰“刘仁轨”
作者:明皿      更新:2022-05-22 16:13      字数:2099
  第0651章 铁甲战舰“刘仁轨”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广阔无垠的海面上,掀起了层层白浪,推到岸际溅成漫天水花,宛若碎琼玉屑,纷纷散落。
  这样壮观而绚丽的海景,别说太子朱抗虏从未见过,就是刘文秀、马元利这等在陆地上驰骋纵横的武将也是凭身所仅见。
  朱聿鐭领着太子和一干文武到了码头,看见了第一艘大明制造的由蒸汽机驱动的铁甲战船。
  朱聿鐭通过向这首战舰的总监工,也就是总工程师谢德林了解——不错,这个总监工是个沙俄的中年人,就是当年的俘虏中的一个。
  这个谢德林今年三十六岁,身高身高两米,亚麻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里两只灰色的眼睛向外凸着,典型的斯拉夫人种。
  他刚刚留在明国的时候,并不招人待见,后来时间长了,成了家,有了儿女,也就稳定下来了。
  曾经有人问他,愿意回老毛子国去吗?
  他回答不愿意,因为在老毛子国,他每天要工作十五个小时,而薪水却连他自己也难以吃饱。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到了西伯利亚,加入了军队。
  不过他十分思恋自己的父母家人。
  在沙俄的时候谢德林就是工人出身,而且还是焊接工。
  列位看官万万不要以为焊接技术是现在才有的。
  其实早在公元前2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掌握了青铜的钎焊及铁器的锻焊工艺。
  如今的谢德林已经能够说得一口虽然不标准,但是能凑合听得懂的汉语了。
  从他的介绍中,朱聿鐭知道,大明的这艘铁甲战舰排水量五千六百三十吨,长二百五十六英尺(七十七点八米),宽五十六英尺(十七米),型深二十八英尺(八点四米),混和航速十三节,铁甲厚度四点三至四点七英寸(一百零七点七至一百二十毫米),装八台锅炉,两千五百马力引擎,载媒六百六十五吨,开始装备十六门。满载船员人员五百七十人。
  如果是明朝的工人做总监工,这里的重量单位是斤而不是吨,长度单位也一定是丈而不是米。
  当然,因为是第一艘蒸汽机驱动的铁甲战船,所以船上还是有三根桅杆,用以挂帆。
  可以说,这既是第一艘蒸汽铁甲舰,也是第一艘混合动力的铁甲舰。
  朱聿鐭问谢德林道:“你准备让这艘船什么时候开始试航啊?”
  谢德林问道:“陛下想将这战舰往什么地方试航?”
  朱聿鐭道:“先不走远了,就往台湾来来回回的跑几趟,看看性能怎么样,有了什么问题,我们也能随时救援。”
  谢德林躬身道:“草民遵旨。”
  “不不不,”朱聿鐭笑道:“你再不是草民了。我给你一个官职,工部给事中……不,工部侍郎。等这一艘铁甲战船试航成功了,你还要给我大明造出十艘、二十艘,乃至更多的这样的战船出来。当然除了战船还有运输船等等各种各样的船舰,我委任你做工部侍郎,在制造船舰上,有任何事情,你可以直接向朝廷上报。”
  谢德林道:“陛下,草民……”
  “我说了,你再不是草民了,你应当自称微臣。”朱聿鐭问道:“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话,准备什么时候开始试航?”
  谢德林道:“只要陛下说话,随时都可以试航。”
  “三天之后吧。”朱聿鐭道:“你亲自试航。”
  “微臣谨遵大皇帝陛下圣旨。”
  朱聿鐭道:“你为我大明立下了如此大功,你有什么要求吗?”
  谢德林想了想道:“陛下,微臣思恋父母家人。”
  朱聿鐭问谢德林道:“你的家人在哪里?”
  “在圣彼得堡。”
  朱聿鐭道:“这样吧,你给你的家人写一封信,一定要写清楚地址。维源——”朱聿鐭回头喊身后的傅鼎铨。
  傅鼎铨赶忙上前道:“微臣在。”
  朱聿鐭道:“你愿意将你的家人接来大明吗?”
  “微臣愿意。”谢德林当然愿意,他回沙俄不过是一个受尽欺辱,受尽压榨的寻常工人,可是留在大明却是政府的官员,他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朱聿鐭道:“谢德林,你的信写好了,就交给傅鼎铨大人,然后让傅大人安排,派人去圣彼得堡,将你的家人全部都接到大明来。”
  傅鼎铨躬身道:“微臣遵旨。”
  朱聿鐭拍着谢德林的肩膀道:“你好好的工作,朝廷会为你解除所有的后顾之忧。同时,你也告诉所有的留在我大明的你的同胞,如果这一次接你的家人来我大明成功了,他们愿意接来家人的,我们就都可以接来。”
  谢德林眼中饱含着泪水道:“微臣多谢大皇帝陛下厚恩。”
  同行的王大年道:“陛下,谢德林侍郎说过,依照罗刹国的规矩,每一艘战船都是要命名的,请陛下给我大明的第一艘蒸汽铁甲舰赐名。”
  朱聿鐭想了想,问道:“我华夏第一个击败倭寇的将军是谁?”
  这王大年哪里知道啊。
  张英道:“回禀陛下,当是唐朝刘仁轨。”
  朱聿鐭问道:“你确定他是第一个吗?”
  张英毫不犹豫的答道:“回禀陛下,微臣确认。唐高宗龙朔三年,刘仁轨在高丽白江口大破倭国将领毛野稚子。”
  朱聿鐭笑道:“状元郎既是状元郎,对于这些历史掌故如数家珍啊。那我大明的第一艘铁甲舰就叫做刘仁轨号吧!”
  刘文秀笑道:“陛下这个主意好,既然这姓刘的当年灭过倭寇,那日后再让他去灭倭国,那起码能有个好彩头呀!”
  朱聿鐭仿佛是在和刘文秀说话,又仿佛是在自言自语:“等这一艘铁甲舰试航成功之后,我们就开始大规模的制造,先来个四艘,然后再配备运输舰,辎重舰,再配一些老式的战舰,倭寇的那是个岛子就是我大明最东面的防线,而南洋就将成为我大明的后花园了!”
  第二天,“刘仁轨”号在谢德林和五百七十名船员的操作下,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同时在六艘老式木制战船的护卫下,开始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