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睦一      更新:2021-03-30 22:32      字数:5721
  楔子
  对文致远来说,在整个公信传媒社,除了小田和主任,他感觉最能合得来的人,或许就是齐浩然了。
  在负责“失联社区”这个板块之前,文致远其实是有自己所属的部门的。文致远一直记得刚进这个部门时,自己是被安排在齐浩然旁边的那个座位上的。当时齐浩然是这个部门的责任编辑,他来社里已经有段时间了,后来因为表现一直比较出色,慢慢就做到了这个部门的主管。
  后来在小田和文致远的介绍下,齐浩然也是加入了红丝带协会,成为了一名红丝带社会体验者。三人曾经一起合作配合,搞过一些宣传和动员检测的活动。所以一直以来,三人的关系都还是不错。但谁也没有想到,三个月前,就在被社里派去一个合作机构做完一个相关的合作项目后,齐浩然先是辞了职,然后又跟所有的人失去了联系。
  当时社里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只要有齐浩然联系方式的人,都尝试跟其联系过,但都无一例外是没有丝毫回音。而且像小田和文致远这样的,跟他走的比较近的同事,有齐浩然家人的联系方式的人,也都尝试跟其家人联系过,但也是联系不上。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偏偏在社里派他去做完这个合作项目后选择失联?难道跟这段时间的经历有关吗?还是有私人的原因?那要不要报警呢?
  正当大家对齐浩然失联一事疑惑不已,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怎么办的时候,文致远这边却意外地收到了齐浩然发来的一条短信:
  致远,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我选择了离开。就不跟大家一一告别了,请代为转告下。谢谢!另:提醒一下,我留了一本笔记在办公桌的抽屉里,里面写了一些东西,你可以看,如果愿意,主任和小田也可以看,其他人暂时就算了。因为很多东西一句半句也解释不清,所以或许看完这本笔记,你们能了解我为何离开。最后想提醒下,有些东西还未经完全证实,所以看后请谨慎处理。
  收到这条短信的第一时间,文致远就把这条信息的内容告诉了主任和小田。当天下班后,三人留了下来,等夜班同事都去吃饭的时候,三人来到了齐浩然原先所在的办公桌这里,打开了他的抽屉,看到果然是有一本笔记本,静静地躺在那里。
  1.
  跟很多人一样,齐浩然记得,从小自己就不止一次被人问:长大后想干什么啊?齐浩然曾给出过很多个完全不同的回答。其中最让齐浩然记忆深刻的,或许就是小时候曾说过想当个美食家这一条了。
  只不过,尽管长大后,他依然觉得这份工作相当诱人,但那对他而言,似乎永远就只能是儿时的一句戏言了——因为后来齐浩然终于知道了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至于是如何知道的,齐浩然觉得很难一下说得清;但如果硬是要有个界定,回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事件,具有一定标志性意义。
  第一个是在齐浩然上高中的时候。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填的就是传播专业。一直以来,齐浩然的学习成绩都还算是不错。跟很多家庭一样,在齐浩然的家庭教育中,他从小就被树立起了一个理念:就是搞好学习,这才是立身之本。虽然他也并不清楚父母口中的搞好学习,究竟更重要的是搞好对知识的学习,还是搞好考试成绩就行了。
  不过从小学到初中,齐浩然的学习成绩一直很拔尖,这倒是不争的事实。中考时,他还以年级第二的成绩考入了本市最好的一所高中。但进入这所高中后,他发现由于里面聚集了本市所有的尖子,所以在这里,自己的成绩只能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于是,从一直的尖子生一下变为中差等生的那份心理上的落差,再加上感觉某些科目自己学起来也是很难提起兴趣,所以没有分班之前,他的成绩一直只能在班里的三、四十名之间徘徊。而等到高二那年文理科分班,齐浩然就毅然选择去了文科班,
  虽然后来看来,分班选择文科,对齐浩然来讲,其实是正确的,因为进入文科班后,他甚至还破天荒地有了几次考入班中前十名的记录。但即便这样,当时他对自己的这一选择,还是一直有些不确信。因为齐浩然家里就从来没有人选择过文科。父母,还有周围的一些亲人,几乎全部是学的理工科,所以在选择文科班之后,他一直能感觉到家人对他这一决定,其实是有些质疑的。
  因为对自己所做的这一选择心存疑惑,所以进入文科班后,虽然名次有所提升,但齐浩然的成绩一直不算太稳定。尤其是高三后半学期,他每次摸底测试名次相差都很大。而到正式高考时,也是表现地很不稳定,有些科目考得特别好,而有些则特别差。但考得特别好的,却又恰恰不是他考前摸底测试时得高分的那些科目;同样,考得最差的,也不是他平时最怵的那一科。
  所以,后来每次回忆起高中三年的生活时,齐浩然总觉得自己是在一种糊里糊涂的状态中度过的——似乎对什么都没有把握,对什么都没有确信,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也不知该怎样做。
  而且,即便当时自己的确做出了一些决定,但也似乎要么是受家人的影响,要么是老师的意思,要么就是看到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做,所以自己也选择这样;再或者,可能就是出于想要逃避眼前难题的动机——就像当时在处理某些自己所不喜欢的科目时所选择的方式。而仔细分析一下,所有以上这些,好像都不是因着自己内心有一种真实的确信,才去做出这样的选择的。
  而决定报考传播系,齐浩然感觉,可能是自己整个糊里糊涂的高中生涯中的唯一一个例外。因为这似乎是他在高中三年的生活中,唯一一次尽管觉得有风险,但因为内心出现了某种虽不那么清晰与明确,但却真实存在的某种相信,从而做出的决定。
  不过,虽说有些模糊,但仔细追究起来,齐浩然当时心中的这份相信与预感,也不是完全无缘无故。因为在高一那年,齐浩然曾给校报写过一篇通讯稿,意外地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当时这篇稿件不仅在校广播站连续播放了好长时间,而且校广播站的负责人还因此特意找到了齐浩然的班主任,当面表达了对这份稿件的欣赏。
  后来班主任为此事,就在班上对齐浩然公开提出了表扬。这让在班上一直不太起眼的齐浩然感觉很是意外,同时又有几分兴奋。其实当时这篇通讯稿只是齐浩然为了应付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必须为校广播站至少写一篇通讯稿的分摊任务,用了几个课间的时间赶出来的。
  写这篇通讯稿之前,因为觉得这样的事既不能让考试加分,也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惠的东西,所以齐浩然确实没怎么放在心上。交上去之后,他甚至都还把这事儿给忘了。可没想到,正是这样一篇丝毫没有引起自己重视的小小的通讯稿,却让他在三年高中生活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尝到了那么一点点信心的感觉。
  就是在这一点点信心的支撑下,高三那年,齐浩然最后选择报考了某大学的传播系,而所谓梦想,到此时,也就算是有形有体地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2.
  而让齐浩然终于知道了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第二个这样的标志性事件是发生在他读大学的时候。当时齐浩然的一位老师跟出版社合作了一个项目,需要出几册跟本专业相关的大众读物。跟老师所比较看重的其他几位学生一样,齐浩然也被分配了几章的撰写任务。这次当大家把各自负责的稿子都交上去之后,得到老师首肯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齐浩然。
  所以,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这个激励,后来需要确立毕业论文的选题时,想来想去,虽然自己的专业比较难往这个方向上靠,但最终齐浩然还是选择了结合深度纪实写作,来做自己的这篇毕业论文。
  不过论文最后评分并不高,只算是勉强过了关,但这却并未熄灭齐浩然心目中的这团热情之火。毕业后,齐浩然选择进了一家公司,成为了一名宣传策划。
  就这项工作本身而言,齐浩然确实还是挺喜欢的;只不过齐浩然这种庆幸的感觉并未能维持太久,就又被其他方面的东西给冲淡了。尤其是在刚进公司第一年的时候,虽然感觉工作本身的确是自己喜欢的,可是似乎工作本身之外有很多东西,总是让他倍感跟自己所期望的有所不同。
  不知为什么,每当回忆起当时毕业找工作,以及初入职场时自己的这样一段经历,齐浩然感觉都或多或少产生些很难描述的情绪。而一直以来,齐浩然也都并没太仔细想过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情绪,究竟是因为什么?尤其是时不时就会冒出来的某种自怜的情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了“自怜,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自大。”这样的一种说法,感觉自己的心像被什么猛然刺了一下似的……
  公信传媒社的主任办公室里,看到这里,文致远“啪”地一下合上了手里的笔迹本,看向了眼前的主任和小田。
  “真没想到,原来齐主管选择从事媒体这一行,有这么些个故事。”文致远说道。
  “是啊。”小田回应。
  只有主任没有开口,过了半晌,才开口说。
  “不过既然喜欢这一行,到底是什么让齐主管选择离开呢?”
  “齐主管是在被外派做完那个合作项目后选择失联的。应该多少跟这个有些关系吧?”小田接话说。
  “是啊,应该是多少有些关系。唉,所以现在也不能确定,当时安排他去做那个合作的项目,到底是对,还是错?”主任似乎有些自责。
  “但当时关于外派这件事,不是齐主管这边也是很愿意的吗?”小田似乎察觉出了主任的自责,又补充问道。
  “所以,我感觉应该是外派这期间发生了些什么。否则,我收到的那条短信后,齐主管也不会提到什么未经证实的东西之类了。”文致远插话说。
  3.
  在齐浩然的记忆中,学习方面,他一直都算是比较自觉的。这样的孩子成绩应该都不会太差,齐浩然也是如此。虽然小学毕业后,并未能如愿以偿地考上重点初中;但初中毕业,考上本地最好的高中后,让齐浩然又顺理成章地重新成为了亲朋眼中的“好学生”。
  不过,就内心真实的感受而言,齐浩然似乎对于自己是否是个“好学生”,一直心存怀疑。只不过小时候,尤其是上中学之前,他基本自己做不了判断,只能主要是根据家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评估。
  因为齐浩然自小算是比较听话的那种男孩,成绩也不错,所以那时相比更加叛逆一些的弟弟,爸妈对他还是有些偏爱的,并且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齐浩然上初中。所以在整个小学阶段,对齐浩然来说,来自父母这边对自己的肯定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不过在学校里,来自老师同学这边的评判,似乎就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了。同学因为那时年龄小,所以基本都是跟着老师的态度走的,所以在那个时期里,老师对自己的定位,应该说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
  在齐浩然上小学的时候,平日里跟学生接触最多的,基本就是班主任。而对齐浩然这段成长影响颇大的,也正是这段时期的几位班主任对他的看法和态度。第一位班主任带了齐浩然他们班两年。这位班主任明显更喜欢长相讨喜,或是父母对其有用,或是成绩特别拔尖的孩子。但齐浩然这几点,似乎一点都不占。所以在第一年,这位班主任并不认为齐浩然是个好学生。
  但第二年,齐浩然的成绩渐渐开始有点拔尖了,于是这位老师对齐浩然,也开始变得有些认可了。第二位也是做了齐浩然两年的班主任。他是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比较起第一位班主任来,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而齐浩然的成绩一直不错,所以他一直认为齐浩然是个好学生。第三位做了齐浩然一年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判断标准跟第一位班主任差不多,只不过较之于成绩,他似乎更为看重学生父母对其的价值性这些,所以尽管上一任班主任在跟其交接时,已经把齐浩然划为好学生的行列,但他一开始仍就是对齐浩然没什么特别的好感。
  在感受到这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后,齐浩然就变得总是很怕上这位老师的课,渐渐地成绩也不如前两年了。于是,这位老师就更坐实了齐浩然不是个好学生的判断。第四位做了齐浩然一年的班主任,是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他很善于鼓励,受此影响,齐浩然的其他成绩也渐渐有了提升。齐浩然可以感觉到,在这位老师眼中,他是个好学生。
  小学六年,可以说齐浩然基本就是在这种认可与不认可的起起伏伏中认知着自我的。而根据这段时间的经历,从最简单的因果关系来看,齐浩然感觉能让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团体中得到认可的,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成绩。而在小学毕业时,因为发挥失利,齐浩然没能考上重点初中,这让一直要强的父母大失所望这件事,尤其是加深了齐浩然的此种认知。
  在考试成绩下来后,得知成绩一向不如齐浩然的邻居家的孩子,因为地区划分的原因,所上的那所中学,竟然也比齐浩然的强,加之齐浩然那时也是渐渐步入了青春叛逆期,所以似乎就是从那时开始,由此渐渐开始失去父母的偏爱。
  但有意思的是,较之于小学,齐浩然对自己是否是个好学生的认知,尤其是初一初二时,其实却更是倾向于肯定的。这应该主要是得益于那时齐浩然的成绩,升入初中后,在年级里都是数一数二的;而当时齐浩然的班主任,也是特别看重他。
  似乎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齐浩然越来越有种主观上的觉醒:就是成绩好坏在衡量一个人价值时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于是,渐渐地,尤其是到了初三的时候,齐浩然所有的生活就变得似乎都是在围绕着考试成绩了。
  终于,初三毕业时,齐浩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本市最好的一所高中。虽然在录取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波折——因为齐浩然前后两次听说了两种不同的分数线。听到了第一次的分数线后,齐浩然压根儿就没有去看榜。不过,母亲得知齐浩然的考试成绩跟这个分数线只差一分时,就带着齐浩然到他读初中的学校,找到齐浩然的老师,想打听下能否走自费这个途径。
  “怎么,你们没有去看榜?赶紧去看看。别人去看了,回来说榜上有齐浩然你的名字!”当时那位老师一脸惊诧,听完齐浩然母亲的一番话,就让齐浩然母子赶快去发榜的地方确认下。母亲怕齐浩然受不了这份紧张,就让齐浩然先回家,他去看榜。后来发现榜上果然有齐浩然的名字。
  “去看榜的路上,我就在心里不停跟老天爷祈求:如果你能考上,我就把本来决定让你自费上学的那笔钱捐出去。”齐浩然一直记得,那天看榜回到家后,母亲曾对自己如是说。
  那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母亲后来的确是依照诺言将这笔钱捐出去了。这件事对齐浩然的影响很深。虽然当时齐浩然十分不理解母亲的这种做法,毕竟是很大一笔钱,他总觉得与其就这样听不到任何声响地就捐出去,还不如给自己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补补脑子呢!
  直到很久以后,齐浩然才明白当时母亲之所以会选择这样做,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那时母亲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工作上压力很大,很多问题需要面对;而齐浩然这时能考取重点高中,对一向比较要强的母亲的某些心情,无疑多少会有些振奋改善的作用。
  随着齐浩然考入重点高中,其在家里的受重视程度,也出现了显著的提升。母亲这边自然不必说;随着齐浩然成为了父母可以向旁人炫耀的骄傲,他在亲朋中也是愈发受重视起来了。
  喜欢失联女孩请大家收藏:()失联女孩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