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1633年之新政四策
作者:凯耀      更新:2021-03-29 17:46      字数:4248
  过了几天,考功司总办金光辰将新设财税使司的官员名册上呈崇祯,只等崇祯御批用印,崇祯翻开名册,挨个看去,因为他格外关注山东的情况,所以等翻到山东的时候,便不明格外留神,只见山东财税使的下边,赫然写着“赵灵均”三个字,后边便是赵灵均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履历,崇祯便细细看去,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崇祯便问道:这山东财税使人选是谁建议的?金光辰便道:启禀皇上,这赵灵均是山东巡抚黄道周亲自点名要的,毕竟是要去山东的官员,自然是以巡抚的意见最为重要。
  陆遥便问:我看这人又是文震孟的侄女婿,但又是刘宗周的学生,这黄道周亲自点名要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朱由检便道:黄道周这个老狐狸,以他的智慧,岂能不知道他去山东是被咱们算计了,他点名要赵灵均,一来是买刘宗周个面子,二来这也是恶心我呢,以发泄被算计的不满,难怪他到了山东之后,对田租税粮的新政漠不关心,我本以为他是个识大体的,没想到为了一点私怨,就置国家新政与不顾,亏他还是在复兴书院教过书的,可见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复兴社,都逃不过一个私字啊。陆遥便问:那依你的意思,就是要驳回了?朱由检道:既然还要用黄道周,这个面子还是不得不卖给他的,不过我也得让他知道,千万不要跟皇帝讨价还价,否则后果很严重!
  崇祯便合上名册,对金光辰说:听说曹州知州黄中(黄道周长子)做的不错?金光辰忙道:正是,今年考成被评为上中。崇祯便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提一级调用吧。金光辰便道:不知调往何处?还请陛下明示。崇祯冷笑道:钱象坤岁数大了,也不适合在高寒之地久居,就让黄中调往朵甘都司,任西平长知州吧。金光辰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朵甘都司?那不跟发配一样嘛。但是又不敢质疑,便道:臣这就下文,那这曹州知州?崇祯便道:按程序拟名上来就是了。又把财税使名册递给毛文炳说:准了,用印吧。毛文炳便接过名册,随着金光辰一起下去用印颁旨去了。
  再说黄宗羲自从到了青州,在孟家的配合下,基本将青州的情况了解清楚,也有了一个基本的章程,但是他疑惑的是,他多次往巡抚衙门递折子,请求在全省试点推广,黄道周却总是借故拖延,他也是无可奈何。
  这一日,黄宗羲在州衙处理公务,外边衙役通报说:大人,锦衣卫赵大人请见。黄宗羲忙道:快快请进来。说着忙整衣出迎,刚出屋门,就见赵士超已经急匆匆进了门,黄宗羲忙拱手道:这是哪阵风把赵兄吹来了?赵士超脸色凝重,不似往常,边拉着黄宗羲进屋,边说:进屋说,进屋说。
  两人进了屋,赵士超便道:京里出事了!黄宗羲忙问:出什么事了?赵士超便道:我刚听京里传过来的消息,皇上要将宗人所和詹事府合并,惹出大乱子了,有好几十个大臣在西安门谏宫呢,皇上动了大怒了,只怕要赐廷杖,这些不知好歹的东西,内廷的事是皇上的家事,他们也要管,真是岂有此理,气煞我也。
  黄宗羲便道:皇上不是鲁莽之人,且又素来爱惜羽毛,这可真是给皇上出了个大难题啊。赵士超起身道:这可如何是好?要不是我人微言轻,如今便要上折子,亲自执行廷杖,替皇上出了这口恶气,也不必皇上背黑锅,便是什么千古的骂名,我也不在乎的。
  黄宗羲笑道:赵兄言重了,想来皇上圣明如此,自然会妥善处置此事的。赵士超便叹气道:我知道你的日子也不好过,唉。说罢叹气走了。
  又过了几天,赵士超又兴高采烈的来找黄宗羲,一见到黄宗羲就高声道:黄兄听说了吗,皇上轻轻松松就把那些人摆平了。黄宗羲也笑道:我自然知道了,朝廷的行文上午刚到了州衙。赵士超笑道:听说便是如此,还是有几个颇为顽固的,就是以杨观光为首的,估计脑袋是保不住了。黄宗羲颇有些可惜的说:此人崇祯二年进士出身,颇有学识才干,如此死了着实可惜啊。赵士超冷笑道:黄大人莫要白白的同情了罪人。黄宗羲忙笑道:这是自然,我不过感慨几句罢了。
  又过了几日,朝廷下了令,竟然任命杨观光为山东布政使,黄宗羲便觉得很有诧异,杨观光到了青州,先是照例拜见总督、巡抚,黄道周又请了各司长官,大家一一见了,又派人安顿杨观光,又耽误了三两日。
  杨观光心中挂念着皇帝托付的事,岂敢太过耽搁,等忙完这些琐事,便忙往青州州衙而来。黄宗羲正在衙门里办差,及衙役禀报,不由得大吃一惊,历来都是下官拜见上官,何曾有长官往下官处的,便忙命人开了中门,自己穿戴好官府官帽,毕恭毕敬往门口迎接,见了杨观光仔细看去,正是伟岸博冠、剑眉炯目,一派正直气象,心中便略略了然,知道皇帝派他来必有所用,便忙作揖道:下官青州知州黄宗羲见过藩台大人。杨观光忙扶住说:使不得,使不得,我虽在省里做官,但你我品级相当,如此大礼,实在当不得。说着便拉过黄宗羲的手腕,两人相视而笑,携手入了堂屋。
  进了堂屋,分宾主坐定,又命人上了茶水,黄宗羲便道:前几日听说杨大人到了山东,不见召见,不敢轻率拜见,还请杨大人见谅。杨观光便道:岂敢,岂敢,我见罪与陛下,陛下不以我卑鄙,委我以重任,我不敢迁延懈怠。黄宗羲便道:哦?想必杨大人必是为着田租税粮之事来山东的了?杨观光笑道:正是这话,黄大人来山东日子也不短了,况且之前赵大人已经将孟家的事摆平,这田租税粮的折子却迟迟不见递上去,临来的时候,皇上亲自召见与我,嘱我务必过问一二,若有难处,不妨直说。
  黄宗羲便叹气道:不瞒杨大人,青州的问题倒是无妨,我也基本理出了一个头绪,因此往府台递了几次折子,想着是在山东先行推开,在次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完善一二,因我深知此新政的重要性,必要谨之又谨、慎之又慎,但府台大人不知何故,一直不做答复,我也是无可奈何。
  杨观光便道:为何不直接向皇上递折子?黄宗羲道:一来我未有密折专奏之权;二来我若越级上折子,奏报此事,那便有弹劾之嫌,若皇上加以查问,山东必局势动荡,不利于新政试点,若皇上不与查问,府台大人必将厌弃与我,日后更加无法开展工作,我不想让皇上左右为难,亦是不愿让自己左右为难啊,故而拖延至今。杨观光笑道:黄大人聪慧,岂不知拖延就是一种无声的折子,皇上如此重视新政,你这边却迟迟没有动静,皇上岂能不过问?黄宗羲也笑道:这不就派了大人过来了。两人相视一笑,颇有惺惺相惜的意味。
  杨观光便道:府台那边你不用管,你不妨将你的想法先行对我详说一番。黄宗羲便道:其实青州这里情况还好些,孟家虽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但是一来时间短,二来背景浅,比较好摆布,其他的一些大户,也是不成气候,所以土地核查比较顺利,青州实有人口七十一万七千六百三十六人,田亩为一百一十二万顷,其中皇庄七十五万,自耕农十九顷,佃农十八万顷。
  黄宗羲抿了口茶,继续说:皇庄的银粮,咱们是管不着的,自然有上林苑监司征收,对于自耕农,朝廷也是早就免了赋税徭役,这田租税粮的政策其实主要就是针对佃户来说的,各世家大户占有大量耕地,其下有佃户,朝廷免了赋税徭役,但是佃户对世家大户仍要缴纳粮税,世家大户相当于只进不出,佃户们的负担却没有减轻,山东还好些,这几年还算风调雨顺,西北几省连年的旱涝,世家大户们的赋税却未有减轻,才逼得佃户们起义不断,自高贼、李贼等纷纷而起,皇上几番思量,才发觉这其中的关窍,便是此新政的由来了。
  杨观光便叹气说:黄大人言之有理,天下之苦,百姓尤甚,皇上圣德,免天下农民徭役赋税,但那些世家大户却为富不仁,对于佃户敲骨吸髓,之前听说在青州出了大乱子,未尝没有那些世家在后边拨弄的缘故。黄宗羲便道:是啊,所以皇上才临时取消了今年就该征收的粮税,命我在青州重新处置,理出一个既能让世家大户们接受,又能减轻佃户负担的新政策出来啊。杨观光也知道此事的艰难,便说:黄大人不容易啊。黄宗羲便道:为皇上分忧,本就是咱们做臣子的本分,依我看来,第一,严禁土地买卖。土地一旦造册发籍,便只能租赁,不许买卖,世家大户和佃农们的关系不是从属关系,而是雇佣关系,佃农为世家大户耕种,世家大户不但不能征收赋税,反而要为佃农们发饷,当然了,土地所出也都是世家大户们所有,而佃农们的饷则要由官府根据该佃农的户籍人数,划出一个最低的道道出来,若世家大户们不按此发饷,官府一来要予以罚款,二来要给予补贴。
  杨观光道:妙哉,妙哉,此乃釜底抽薪之计啊,只是怕万一官府跟这些世家相互勾结,可怎么是好。黄宗羲便道:是啊,不过无论多么好的政策,都是靠人去执行,靠人执行,便难免有问题,所以既然政策是好的,便要靠强有力的监督手段,让他们不敢勾结、不能勾结、不想勾结,这便不在你我所想,乃是今后的事了。杨观光点点头说:黄大人继续。
  黄宗羲继续说:第二,至于世家大户们需要缴纳的粮税,首先要看这些世家大户们直系亲属的人数,可按每人五亩之数免租抵扣,抵扣过后的田亩数便是需要缴纳赋税的田亩数,可按满十抽二的税率执行,但是家里的奴仆家丁不在抵扣之列,比如有户家中有田一百亩,直系亲属为十人,那此户可抵扣的亩数便是五十亩,多出来的那五十亩便是需要缴税的田亩。
  杨观光便问:这些我基本听明白了,为何家里奴仆家丁不在抵扣之列呢?黄宗羲笑道:杨大人只知道哪些是奴仆,但是也是劳动之人啊,若他们能抵扣田亩,世家大户必定更加广蓄奴仆,这样一来,哪里还有去耕种劳作的人啊,这一政策便是要让他们多多放出一些奴仆出来,如此一来,可以耕种的人不是便增多了吗,便可是开垦更多的农田出来了。杨观光不由的大竖拇指道:此乃开源节流、增人蓄田之策啊,妙,妙。黄宗羲又道:此策一开,那些被释放的奴仆可以由官府安排开垦农田,所开农田即为其私产,又是自由之身,又不必缴纳赋税,慢慢的手里有些钱了,便要成家立业、建屋购置,如此一来,便会大大促进商品流通,那些商户们赚的越多,朝廷收上去的商税、车马税、关税岂不是会更多,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杨观光道:所以表面上看朝廷没有直接受益,但是却间接的得了实惠。
  黄宗羲便道:正是如此,第三,对于一些农户想要购置更新的农具,但是却一时没有这些钱,我还建议由朝廷的皇家银行给予无息的贷款,可以约定时间,分期偿付;第四,虽然朝廷已经不再征收赋税,但是我发现,如今很多自耕农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自用之后多余的粮食没有地方处理了,所以我建议朝廷可以按价收缴这些粮食,然后建立粮库,储备这些粮食,若遇到灾年,朝廷也可用这些粮食赈灾,这样一来,农户即得了利,朝廷又得了粮,国家又有了储备,虽然表面上朝廷先要拿出钱来购买这些粮食,但是长远来看,利大于弊,这就是我所出的新政四策。
  杨观光听后沉默片刻,便起身冲着黄宗羲深深作揖道:若依黄公之计,则是天下苍生之福啊,我先代百姓谢过黄公了。
  喜欢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请大家收藏:()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